APP下载

《那不勒斯舞曲》同课异构中的观察与思考

2022-05-27朱守琼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3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观察思考

朱守琼

摘要:“同课异构”是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多位授课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呈现多彩课堂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参与者之间的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能力。本文立足欣赏管弦乐《那不勒斯舞曲》的教学,叙述了在同课异构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评课反思三个阶段中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同课异构 观察 思考

同课异构是各学科经常使用的一种教研方式,“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能让所有参与者更深入地分析教材,从多角度去思考教学,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有更多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同课异构课题是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那不勒斯舞曲》,一首管弦乐曲。工作室六位教师参与授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备课说课;第二步,授课观课;第三步,评课反思。在每个阶段中,参与者有实践、有担心、有困惑、有讨论、有探索,更有收获。

一、精备教材,说课交流

经过一周的备课,授课教师们仔细分析了作品,寻找到很多相关资源:绘本、芭蕾舞剧、动画片段等,准备用于教学,能感受到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此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不过,在说课前,参与教师很有困惑:为何还要说课?上课的内容是一样的,再公开交流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思路还如何“异构”?教师的担心不无道理,研讨课都生怕自己的课堂没有亮点,不断追求“新奇特”,自己想到的好方法大家都用,也就不能凸显自己的精妙设计了。其实,同课异构并不是要选出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通过交流,在贡献自己智慧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吸收他人的长处,以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说课”的观察,发现每位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各有侧重点:音乐形象、故事情节、结构、旋律特点、主奏乐器、作曲家、相关的音乐作品等等,每个人贡献的内容和资源让所有教师对作品都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相比一个人独自的分析更加全面翔实,大家顿时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教学设计方面也各有想法和特点:或是关注芭蕾动作、舞蹈礼仪,或是关注主奏乐器小号的演奏姿势和音色,或是关注旋律的发展和重音下行特点……

随着交流的深入,问题也开始慢慢暴露出来:教学设计中缺少一条线索贯穿整节课,显得知识点众多而凌乱,芭蕾舞剧音乐教学缺少舞蹈的场面和情境……此时,教师们意识到“说课”的必要性,能提前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通过讨论,教师们清晰梳理出二次备课的两个问题:1.要找到音乐教学的主线;2.众多音乐知识的取舍和安排。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大家陷入沉思,再备课时都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突破研究。

二、授课实践,观课思考

课堂教学是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检验,针对“说课”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师们有了以下实践探索:

问题一“要寻找到音乐教学的主线”教学实践:《那不勒斯舞曲》有着动人的童话故事情节,学生对于《天鹅湖》的故事并不陌生,关键是如何通过故事听懂音乐,舞会情境的营造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杨婧老师:有效利用了绘本《天鹅湖》的图片,王宫舞会,乐队演奏等,再加入精心设计的“参加舞会”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的主线,整节课让所有人都融进舞会的热烈气氛中。

檀秋蕾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巧妙設计引导语言,“请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你们听,谁来了……你们听,发生了什么?……这么美的……吸引了谁?……王子和公主相遇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李之铟老师:把自己变成魔王,施展魔法把真公主变成天鹅,把自己的女儿变成了假公主参加舞会,与王子相遇,又施了魔法让所有人都疯狂舞蹈。音乐发展主线清晰明了,魔法力十足。

思考收获:每首音乐作品都有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音乐元素不是孤立的存在,一定是为了营造情境、表达情感。这需要教师把自己完全融入作品中,读懂作品、爱上作品,寻找到情感发展的脉络,有效地创设情境,才能带领学生轻松走入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的魅力。

问题二“众多音乐知识的取舍和安排”的教学实践:本课所牵涉的音乐知识众多,有芭蕾舞、舞剧、舞曲等知识。课堂中不是讲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要做选择和取舍,更要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否则课堂是沉重且无趣的。

赵佳易老师:将旋律的重音、重音下行、主题旋律的熟悉、芭蕾手位进行有机整合,用师生接龙唱的形式降低歌唱主题的难度,重音部分由学生唱,并模仿老师的芭蕾手位动作,通过手位的高低感受重音下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小号,还制作了演奏小号的微视频,直观高效。

李畅老师:根据故事情节对第一部分的三个乐段进行了巧妙设计——第一乐段,公主出场;第二乐段,王子出场;第三乐段,王子邀请公主共舞。着重学习了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从引导学生发现重音、发现旋律下行特点、认识小号、男生模仿小号演奏的姿势、女生学习芭蕾手位展开教学。后面相似的第二乐段,男生芭蕾手位,女生用铃鼓表现重音。紧接着呈现非常短小的第三乐段,风格开始向塔兰泰拉靠近,速度、节奏发生了剧烈变化,用逐渐加快的拍手合上音乐的节奏。教学过程中第一段详细教学,二、三段比较简略,教学推进非常轻松顺畅。

杨婧老师:把知识点分散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导入部分舞会礼仪,通过学习芭蕾手位,再配合音乐练习,了解舞曲这一音乐体裁,同时认识主奏乐器小号。在第一部分的聆听中,分乐段解决重音记号和旋律下行,再次强化小号的音色;第二部分了解塔兰泰拉风格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理的布局让整节课非常轻松自然,舞曲的情境感十足。

思考收获: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被众多知识点困扰却舍不得丢弃的现象,总是想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装入尽量多的内容,上课就是赶流程,缺少给学生吸收消化的过程,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并不买账,学习欲望降低。可见,敢于放弃一些内容是一种勇气,合理规划是一种智慧。

以上六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立足作品音乐元素方面的教学差异不大,但是说课交流时提出需改进的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了各具特色的突破。教师们上完课后很兴奋,纷纷表示超出个人原本的教学水平,而对“提前说课不能异构的担心”也烟消云散。通过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二次备课的深入研究让课堂更有活力。

三、互相评课,深入反思

如果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那么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可见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能看出一节课的门道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六节课结束,教师们积极交流起来,谈感受,谈收获,谈改进。

非常巧合的是,六位老师都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的旋律特点,虽巧合但不意外。当第一人使用时,其他人都感受到图形谱的直观效果,因此图形谱就被作为“长”吸收了,补了自己的“短”。当六人都使用图形谱后,大家又同时感受到自己被图形谱这种教学方式禁锢了思维。图形谱表现旋律的进行特点确实有着简单直观的优势,可是这段音乐是疯狂的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用图形谱教学仿佛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塔兰泰拉舞曲风格是人们中了毒蜘蛛的毒后要疯狂舞蹈,直至流汗才能解毒,可想而知舞蹈的疯狂与热烈的程度。原来少了的是没有让学生用身体去感知音乐,没有机会体验舞蹈的疯狂与酣畅淋漓!如果能够创设情境:“你们都被魔王施了魔法,要疯狂舞蹈才能解除魔法”,引导学生不受芭蕾舞动作的约束,用身体的动作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拍击、跳跃、转圈……可以不优美,可以很疯狂,那又会是怎样的一个课堂场景呢?相信大家对于新教法的探索有了挑战的欲望。

本次“同课异构”是一次很有趣的探索,实现了教师间的“借力、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多频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遇到新的挑战,促进教师们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教学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需要不断进行碰撞产生火花,才能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观察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