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神话的人文意蕴
2022-05-27张庆霞
张庆霞
内容摘要:后羿射日是最为我们国人所熟知的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之一,但这则神话所蕴含的内容远非文本所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我们后人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去探寻其背后隐含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意蕴,历史神话化是不应被无视的。
关键词:后羿 后羿射日 神话 人文意蕴
作为人类早期智慧的结晶,神话是人类最初的信仰,是人类“童年”时期把握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形态,凝聚着人类对世界最初的认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样定义神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产物。”[1]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国、本民族的古老神话,而这些神话则是各国、各民族各自文化的源头。正因为如此,那么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都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继续深入挖掘我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原始生态智慧,继续解密我们民族最原始的深层文化结构和心理,对于重拾我们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深入探寻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继续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灿烂古老、独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而在我国众多著名的神话人物中,后羿实是一个不容被小觑和被轻易忽视的神话人物。他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人物之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家喻户晓,源远流长。后羿代夏的传说也屡见古代各类文献典籍。这里的羿是否为同一人,此羿是否是彼羿?这实在也是学术界仍在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本文在此先不予考究,最为国人所熟知的后羿射日这则神话传说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文意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笔者试着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在本文欲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后”,甲骨文作“ ”等形,刘兴隆释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2]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3]段玉裁注曰:“《释诂》《毛传》皆曰:‘后,君也’許知为继体君者,后也,析言之如是,浑言之则不别矣。”[4]那么,“后”,即原意为君主,但非高祖,为氏族首领或王之专属称谓。即狭义的“后”指后来的君主,广义的“后”即指君主。由此,我们就明白,在上古时期,为什么大禹的儿子启被称为“夏后启”,射日的羿被称为“后羿”了。“后”逐渐被引申为帝王的正妻那是后来的事了。
“羿”,又写作“ ”,《说文·弓部》:“ ,帝嚳 官。夏少康灭之。从弓,幵聲。《论语》曰:‘ 善 。’”[5]《说文解字》又云:“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从羽开声。”[6]“羿”字从羽部,或与箭有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羿疑当为开。开,平也。羽之开风,谓抟扶摇而上之状。”[7]总之,“羿”字与箭有关,且是善射者无疑。在一些典籍中,还有“仁羿”、“夷羿”、“神羿”、“大羿”、“帝羿”等称谓,如《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8]《天问》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9]《吕氏春秋》云:“夷羿作弓”[10]等等,在我看来,此皆指的同一人,即广为后人熟知的、民间常说的后羿。而且由以上分析可知,后羿,射术高超,且曾是上古时期某一部落首领。是哪个部落呢?我们从“夷羿”的称谓中即可见出端倪。《说文解字》云:“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11]“夷”甲骨文里写作“ ”,刘兴隆释曰:“从矢,从己,己象绳形。”[12]又曰:“卜辞动词,平息也。”[13]诸多史料证明,我国上古时期古代部族曾存在三大部落联盟:西部和中部的中原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而后羿是东夷集团的一位部落首领。
关于后羿射日的故事,目前所见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于屈原的《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14]屈原在《天问》中有这样的疑问,说明他已经了解后羿射日的传说。从一些典籍我们可以断定,至迟至战国时代,后羿射日的传说已经是广为人知了。到了汉代,《淮南子》一书更是十分明确地把尧、羿、射日以及其中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后羿射日的神话,至此,后羿射日神话基本定型。
《淮南子》一书这样记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15]
也就是说,在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于是庄稼、植被均被晒焦,先民们连吃的东西也没有了,此外还有诸多妖兽一并肆虐大地,最后尧派后羿去拯救百姓,为民除害。《淮南子》较为全面、完整地载录了后羿射日除害的伟绩,歌颂了后羿救济民危的崇高精神、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弯弓善射的卓异本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远古时期我国上古先民曾遭遇到一次甚至几次非常严重的旱灾,严重的干旱灾害给原始初民带来深重的生存灾害,但在原始思维的支配下,他们将干旱的原因归结为太阳太多,所谓“十日并出”,于是出于战胜灾害的愿望,他们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箭手——后羿,射去了多余的太阳和毒虫猛兽,从而解除了灾害,并恢复了使人类得以继续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说后羿射日神话之所以产生,应是有社会现实根源和民族心理因素。而这则神话在歌颂英雄神后羿和优良的工具和战斗武器——弓箭的同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远古先民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伟大的战斗精神,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而后羿这位善射的大英雄形象也牢牢地铭刻在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集体表像之中了。以上是我们从这则神话的表层所看到的它所透溢出的内容,那么透过表层,我们还能从这则古老的神话中看到哪些它所深蕴的人文意蕴呢?
我在上文提到,后羿是上古时我国三大部落联盟之一——位于东方的东夷集团的一个部落首领。日出东方,东夷崇日,太阳神以鸟的形象出现,鸟是太阳的化身,是太阳神的外在形象。《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16]《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17]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18]神乌既是太阳的托载,又是太阳的精灵,故太阳也被称为三足乌和金乌,这是太阳崇拜的物象反映。“太阳与各种鸟复合为图腾氏族的徽识”[19]这些鸟,我们称为太阳鸟,太阳鸟是鸟与太阳迭合的抽象概念,是动物图腾与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常以鸟或者半人半鸟的形象出现,所以东夷各部落的部落图腾是鸟。东夷集团商人的至上神兼始祖神帝俊,外形鸟头人身,就保留了鸟与太阳结合的原初形象,崇日和崇鸟表现出了共同的目的和意义。那么作为东夷集团的部落首领之一的后羿,作为崇日、崇鸟的部族首领,他为什么又有曾经射日、射三足乌的事情流传呢?
上古时期的三大部落族群中中原族群和东夷族群是既斗争又融合,但以融合为主,而中原、东夷联盟与苗蛮集团之间,则主要以斗争为主,在初始阶段前两大族群的权力传递是相互移交的,即所谓的“禅让”,中原集团的尧让位于东夷集团的舜,舜又让位于中原集团的禹,而禹本想让位于东夷集团的皋陶,皋陶早死,于是想传位给皋陶的继承者伯益,结果禹的儿子夏启杀了伯益夺取了本应属于东夷集团的政权,建立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从而引起了东夷集团的强烈不满,导致了后来东夷人后羿取代夏太康的行为。这是后话,我们另文再叙。
在后羿射日神话故事中,我们注意到,首句是“逮至尧之时”,也就是当时来自于中原集团的尧是天下共主,笔者愚意认为,当时很可能还有些东夷集团的部落未臣服于尧,且兴兵作乱,于是尧令已臣服的后羿出征,平定战乱,平定天下,这样同样是崇日、崇鸟的后羿去射日、射鸟,也就得到合理的解释了,而且《淮南子》中本则神话末尾的“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老百姓都非常高兴,拥戴尧为天下共主,也就不再突兀,而且有了正解。射落太阳的情况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伍梦尧认为后羿射日“隐藏了东夷族与华夏族交锋的一段历史”[20],愚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曾说:“在神话想象中,总是暗含有一种相信的活动。没有对它的对象的实在性的相信,神话就会失去它的根基。”[21]也就是说,神话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些需剥开层层面纱、揭开表层才能探及的积淀于人类思维中的“类历史”,它是有史实的影子存在的,只是以充满想象力的、夸张的原型和意象存在着。
也有学者指出,后羿射日,其实蕴涵的是一个历法改革的故事。如郑文光先生指出,“所谓的十日并出,就是指十天干的错乱,也就是历法的错乱,而上射十日,就是改革历法,使历法与天象相符。”[22]何新先生也指出:“后羿射日实际上是暗示了一场重大的历法改革。”[23]我认为,从这则神话确实也可看出这方面意蕴的存在,这种说法同样具有其合理性,而且和上述的古部落战争的蕴意同时存在于后羿射日的神话表层之下。
古人的历法主要是靠观测太阳或月亮。靠观测太阳一年中升起、落下位置的变化或正午时分日影长短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即太阳历,也叫阳历;靠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制定的历法即月历,也叫阴历。古人观测到日出日落的位置总是在南北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摆动,摆动一个来回,便是一年,约365天,精确一点即365.2天。阳历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我国古代曾使用过分为十个月的阳历,即十月历,那么一个月就是36天,剩下5天用来过年,不归入任何一个月。中原集团长期实行的应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这种纪月方法的依据,是这样一个观念:每年有十个不同的太阳在天空运行,以此来解释寒来暑往太阳热度的变化。这种纪年方法虽简便但并不精确,而其误差不断累积的结果,就必定会在某一年,终于造成历法的全面混乱。历法上预告的寒季变成了暑季,而历法上预告的暑季变成了寒季。这种寒暑颠倒的结果,就很自然地被转化成这样一种意象:“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帝尧命羿射十日的神话传说。也就是说,按照太阳历将一年区分为十个月的历法最终会导致时间的混乱,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灾难,给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因此,废除它而实施太阴历势所必然。而太阴历是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制定的历法,一年为十二个月。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这种月相盈亏变化一个周期约为29天,精确一点是29.5天,人们视为一个月。因为每月不是精确的29天,所以阴历规定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12个月算一年,共354天,精确一点是354.4天,与阳历的一年的天数基本吻合,但还差约10天。古人于是采用闰月补天(日子)的方法以保证春夏秋冬不会发生混乱,既然1年少10多天,那么3年就少30多天,5年少60多天,所以古人就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这样四季依序,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才不致于受到极大的影响。也有的学者认为,正因为太阳历比太阴历一年多出10天,所以要想办法把多余的“十日”处理掉,于是在神话上即呈现为把“十日”“射下来”。东夷集团最初也使用太阳历,但比其他集团较早改为实行太阴历。总之,我们认为,后羿射日神话的深层意蕴也应与我国上古时期的一次重要的历法改革有关,是讲得通的。这种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某些年份加闰月)的太阴历对于一年时间的切分更为合适和准确,也更能体现农业生产的节候特征,后人正是在太阴历基础上制定了对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二十四节候。
总而言之,正如我国著名学者赵沛霖所说:“神话最单纯也最复杂,最虚幻也最现实,最原始也最永恒,最神圣也最平常,最荒诞也最有道理,它的民族差异性最明显,趋同性也最突出。”[24]后羿射日神话所深蕴的人文意蕴,仍需我们后人不断予以探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2][12][13]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981,663,664.
[3][5][6][11]許慎撰,徐铉杨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7]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29,429.
[8]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M].四川:巴蜀书社,1996.345,347.
[9]屈原著,刘永济校释.屈赋音注详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26.
[10]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88.
[14][15]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3,14.
[16]富强译注.山海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6.
[17][18]吕不韦著,刘安著,杨坚校,高诱注.吕氏春秋·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
[19]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88:10.
[20]伍梦尧.后羿射日神话的产生与演变刍议[M].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7.1.
[2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96.
[22]郑文光.从我国古代神话探索天文学的起源[J].历史研究1976.4.
[23]何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1986.172.
[24]赵沛霖.先秦神话思想史论[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