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的现状思考
2022-05-27孙寅淞
孙寅淞
摘 要:博物馆的建立使人们对祖先的生活与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展现历史的风采,叙述历史的发展进程,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现如今博物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管理的缺失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视野的局限性导致的。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博物馆陈列中的生产工具,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例,旨在分析博物馆展览中生产工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变,从而对博物馆陈列的现状进行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通史;陈列;生产工具;现状;思考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21
1 绪论
1.1 当下博物馆的背景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对博物馆的审美要求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在主题内容、陈列形式、科技干预、艺术感染力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尤其在生产工具方面,很多农业类博物馆的建设规模非常宏大,内部陈列的关于历代农业的生产工具一应俱全,见证了我国历史进程中农业发展的旅程和辉煌。
1.2 博物馆陈列创新管理的意义
1.2.1 博物馆陈列管理的依据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对陈列有明确的定义。书中指出“在一定的历史社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贴近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文化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全体”。在《中国百科大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一书中也对博物馆陈列有定性表述,具体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简单的总结就是把历史文物常年按一定历史区域、生活区域、生产生活用品种类等区域划分后规律地置于博物馆内,其中的文物、标本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等,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1.2.2 博物馆陈列管理的重要性
当下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内部的设计和陈列需要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之后,对相同类别的文物统一进行归纳整理,体现博物馆文物的历史连接性和教育的目的性,以及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媒介通过陈列展示在观众面前,这种传播途径提升了人们的感知认同度。与书本内容比较,通过媒介的传播更容易使人们相信,也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农业展览品,使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感受到历史进程中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对我国农业的尊重与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除此之外,博物馆陈列还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①适应发展需要,使博物馆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升群众的内在的境界,提升知识空间的高度,使博物馆保持持久年轻的朝气与活力。在科学的统筹安排下与高智慧团队共同努力建造世界一流的高等博物馆。②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博物馆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打开需求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利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提升社会的影响力。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俗的文化主题陈列展览活动,根据历史不同的地域风俗和民族节日开展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活动,呼吁民众积极参与,提升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积极促进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③提升博物馆的竞争力。服务是获得市场的有力保障,博物馆服务需要配合陈列的创新提高人民参观的幸福感。对馆藏品的巧妙设计和高效能的保护是博物馆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另外博物馆陈列应富有层次感、逻辑感,加上灯光的渲染感,对博物馆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提升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博物馆陈列管理的目标
博物馆陈列的管理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在目标的设定上,要求博物馆的陈列应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以及当时的文化造诣、氛围、特点和特色。每个小区域的展馆都要体现出主题的重点,例如对古代农业的陈列,在藏品的选择上需要得到学术性的有效沟通,在保证藏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丰富藏品的种类和层次,历朝历代不同阶层就像是活页书一样拥有叙事的连贯性。应把场景拉入现实模块中,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使观众身临其中并深刻体会,避免走马观花的陈列设计和主题内容。
2 博物馆陈列的特色化条件分析
2.1 博物馆特色设计的概念
博物馆特色化是在陈列的过程中通过主题的演变、个性的展示、内容的新颖突破以往守旧的陈列风格,展现出新鲜的、吸引人眼球的及加深参观者情感体会的情境。特色化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的设计原理和人物的情感内涵,设计的规则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客观的细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设计的原则
2.2.1 突出主题的创新性
博物馆实现方式是通过陈列来表达其中的特有语言和故事内涵,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主题的设计要遵循客观原理和地方特色,它的设定基础需要有相符合的馆内藏品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珍藏品的陈列和展示通过思维空间感进行有序地排列与归纳,以展现出艺术、文化的主要价值。使展览主题的审美和表达符合观众和社会的三观,在欣赏的同时走入情境当中,进而深切地热爱上眼前的藏品和艺术情境。
2.2.2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联
博物馆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既辩证又统一,做陈列需要融合两者的对立,在对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与演化,使两者融合为同一个事物。在内容的塑造上通过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运用主观的情感思维与观众建立起相同的认同感。
2.2.3 灵活运用新技术
通过新技术增加陈列的观赏性,提高陈列的层次感,提升参观者的幸福感,开发参观者的想象空间,使人和技术可以融为一体,感受时空隧道的变幻莫测。
2.2.4 强调展览的特色
博物馆展览要有展览的主题和展览要突出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其时代性和地缘性特征,将地方特色与历史进程的演变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目前土家族当地可能还在用传统的农耕工具来生活,在进行陈展设计时,可以在历史农耕产品的演变与进步过程中与现代土家族的农耕工具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相同与不同。
2.3 博物馆陈列特色设计的细节
2.3.1 灯光对陈列柜的作用
灯光的柔和度可以提升陈列的实际效果,使文物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得到升华,为展览效果锦上添花,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参观展览情境。
2.3.2 陈列柜的选择
陈列柜的设计是陈列的关键,陈列柜是承载器物的载体,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藏品的保管与安全,应以防火、防盗、轻便移动的材料为选择标准。陈列柜的柜型和开放程度也是博物馆陈列创新的关键。
2.3.3 规范展板的文字
文字是参观者了解文物的主要途径,文字的规范化和阐述的准确性可以提高游客的参观兴趣,增加游客对文物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对文物的介绍也应尽可能地避免过于学术化,要让广大观众看得懂,而不仅仅是看得到。
2.3.4 陈列设计的条件
在对陈列进行创新设计时,对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特色与个性化的突出内涵应符合博物馆陈列的现状,在学术上拥有积极的作用和欣赏利用的价值,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条件。
3 博物馆陈列的发展趋势
3.1 博物馆陈列的问题与不足
3.1.1 缺少藏品的关联性和描述性
博物馆的藏品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馆藏品的种类繁多,其表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信息感,通过对藏品进行文字介绍,可对其所处的年代、环境、功能等有详细的了解。我国博物馆在馆藏品的展示方面过于单一化,并没有和其他陈列发生联动,在文字的描述上也缺少文化内涵,使参观者无法知其全貌,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工具与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互动关系,这时就更需要在展览中体现出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
3.1.2 内容雷同,藏品更新缓慢
博物馆中展示的农业工具和农业的发展应是同步的,在陈列中展示的农具一般有石斧、石犁、石锄、石刀、木杵、研磨器、青铜犁、水车等古老的农业器具,展示的形式雷同,没有配合其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的规划,没有富有生活色彩的表现形式,使观众的思维停留在平面画面上,对内涵的阐释缺少环境与氛围的衬托。并且馆内藏品相对考古学的研究较为落后,与传媒的信息在时间的简史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同时,农业的进步也并非和朝代更迭同步,如何在展陈设计中体现出这一点,也是当下存在的问题。
3.1.3 视野缺乏
静态的展览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欣赏要求,在农业上所展示的器皿和器具都是非常朴素的。一方面,观众更喜欢金银器、玉器等华丽的藏品,生产工具作为馆藏文物对观众的吸引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对于博物馆来说,博物馆更喜欢展出金银器、玉器等华丽的器物,这些朴素的生产工具作为文物不够华丽,所以往往忽略了这一系列文物的展陈设计,缺乏自下而上的历史观视角。博物馆没有通过生产工具讲好农业故事,没有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互动与幸福感。
3.2 博物馆陈列的应对方法和策略
3.2.1 陈列选题的特色化
博物馆的选题至关重要,以农业产区为例,在选择主题中需要突出农业的特色背景、农业的风貌和景观风采。在陈列柜中摆放着各种不同的陈列品,每一种陈列品都有其自身的故事和意义。在主题的选择上把物质感性化,使参观者可以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策划者表达的内涵和意思可以体验优等的服务,提升对展览区域的兴趣,另外,参观者可以带着问题,在参展的过程中通过主题模块和细节学到关于农业的各种知识和见闻,深刻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历史经济与人民的生活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深刻体会农业的积极作用,感受农业对祖国强大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形式,通过选题让观众明白农业展区展览的目的和意义。
3.2.2 陳列内容设计的特色化
陈列主题是断裂式的,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思想展开全面的展示展览,而陈列内容是具有连续性与叙述性的故事情节。在陈列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的是每个朝代的发展进程,其中包含农业技术进步的线索和故事内容。以农业的演变为例,从原始的水稻作业到耕作技术,再到成熟的水利稻田技术的演变,充分围绕主题表达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以故事叙述为内容的陈列,把连续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强,对主题的深入阐释和理解更具有说服力。在以中国农业发展史为背景的展厅中,对中国农业的阐述脱离了生硬的条理性灌输,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对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农业土地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用讲故事的情感表达方式呈现了农业的蓬勃与盎然,结合自然风貌展现了农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3.2.3 陈列形式设计的特色化
陈列形式设计对展厅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一个新鲜的、陌生的事物首先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形式设计就是经过取舍后把重要的文字转化成形象上的内涵,传递一种信息和情感,使参观者在直观上感受内容的存在,并理解情境的内容。在展柜的形式设计上要体现区域展厅的特色,比如设计农业背景墙和展柜的柜体图案,在背景墙的设计上以油画的方式展现,体现出一种悠久而古老的文明气度。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人物的形象设计以蜡人或者含有语音的机器人的形式展现,设计的空间感要满足参观者视觉上的享受,才能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整体的故事情节中,人物外貌和衣着的设计风格是以勤劳俭朴为主题,配合人物生动的表情细节与声音的融合,更能打动参观者的内心,增加对博物馆的美好体验感。场景设计应尽量齐全,除了耕作之外,织布的场景也要囊括其中。在外在形式的创新中应加入深刻的内容,围绕农业场景的主题,给参观者带来一种跨时空、流连忘返的喜爱之情。
4 总结
中国博物馆的种类有很多,本文主要讲解博物馆中陈列现状以及生产工具现状展览等相关内容。以农业为讲解的主要线索和中心,对农业展区的展厅和陈列设计的提出、改进和创新设计进行研究,以期对博物馆的管理方法、起源、历史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和农业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有深入的认识。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农业的发展与更新具有深刻的演变情节,对博物馆中生产工具陈列进行创新研究,能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柏.改革创新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J].中国博物馆,2009(3):11-13.
[2]黄洋,陈红京.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0-15.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胡以萍.展示陈列与视觉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黄光男.博物馆新视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6]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7]王巍.中国考古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8]甄朔南.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C]//马希桂,张春祥.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9]严建强,胡群芳.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J].中国博物馆,1998(2):86-90,71.
[10]钱为群.展览展示设计与布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