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大食物观” 做优“一桌湖南饭”

2022-05-27陈文胜陆福兴李珊珊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湘菜冷链社会化

陈文胜 陆福兴 李珊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大食物观”为湖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做优一桌湖南饭”指明了方向。

湖南的独特优势

湖南地理地貌是“七山二水一分田”,长期以来形成了农业生产与饮食多元结构的历史传统,呈现农业发展区域差异性与发展路径多元性的双重特征。

多特色产品的地理优势。湖南既有生态优良的湘西大山区与地形复杂的湘中湘南丘陵、盆地,也有湘北的大江、大湖平原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光、热、水资源优越,不仅具有生产优良独特农产品的天然条件,而且具有发展山地农业、林下农业、水域农业等多种农业形态的良好条件。

多品种繁育的农业科技优势。湖南涌现了水稻院士、鱼院士、油菜院士、养猪院士、辣椒院士、茶院士、果树院士等8名院士,在多个领域居世界或国内领先地位;拥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农业创新平台39家,特别是以岳麓山种业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现代种业高地,正不断提升湖南农业科技优势。

多业态融合的湘菜品牌优势。湖南独特地理环境及气候、文化因素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地域饮食特色,使湘菜成为有着上千年历史渊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湖南饭”已拥有4000多种菜肴、300多道名菜,随着湘菜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日益成为餐饮、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的支柱产业。

多元化结构的农业生产优势。湖南地理环境复杂,使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域也具有不同的品质,形成了长株潭都市农业区、环洞庭湖农业区、湘中南丘岗农业区、大湘西山地生态农业区等各具特色的多元结构与区域分工,形成涵盖山水林田湖的粮、油、茶、烟叶、菜、菌、果、药、畜禽、水产等多样性的“立体式”农产品结构。

面临的现实问题

尽管湖南落实“大食物观”有诸多优势,但结构性矛盾成为湖南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瓶颈。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些农产品相似度较高,区域差异优势不明显,柑橘、茶叶、黄桃“遍地开花”,区域主导产业结构同质化的问题突出,陷入农产品市场品牌特色竞争少而价格竞争多的困境。

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明显失衡。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是“以量取胜”为主导,导致中高端农产品供不应求,低端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果蔬水产等方面的农产品滞销情况在湖南连年发生,甚至出现区域性滞销。

推进绿色转型面临长期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而随着农家肥逐渐“一粪难求”,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难度不小,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超负荷经营,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鲜活产品的冷链物流严重滞后。湖南农产品绝大多数属于鲜活农产品,不仅具有产品量大、品类繁杂、保鲜保质期短等特点,还存在季节性集中上市和分散性需求的供需矛盾。而湖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冷链设施分布不均,冷链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分销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导致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在出产期集中上市时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在非出产期产品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

農产品优质优价的实现机制缺失。生产环节普遍缺乏农产品质量分级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标准;市场环节没有全面建立以质量分级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财政方面缺乏农产品质量分级的资金支持、奖补以及市场体系的政策支持框架,导致优质不能优价、绿色生产不能增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突出短板。不仅缺乏生产和市场各个环节的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缺乏将政府、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跨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已成为加快湖南农业现代转型的突出短板。

做优的几点思考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做优“一桌湖南饭”,必须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从湖南独特省情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空间中拓展农产品生产新领域,形成符合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以县域为单位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一县一特”为方向,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规律要求,根据资源禀赋、区位地理、市场需求、传统习惯,科学规划布局各县市区的优势品牌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实现特色发展。制定县域产业发展清单,建立各县域农产品品种“正面清单”支持机制与“负面清单”约束机制,引导农民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做好县域“一县一特”全产业链,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支持县域建立和完善“一县一特”全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促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顺应消费结构变迁加快农产品的中高端品质提升。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分化的趋势,不断扩大中高端农产品的结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突出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开发适合各地气候、土壤、水质条件的农产品,引领推动特色农产品由规模化生产向品牌化经营转变。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产销体系,以优质优价的质量分级为导向,加快建立政府支持下的特色农产品质量分级流通体系、信息发布制度、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实现优质优价。

推动湘菜引领从田间到餐桌的多业态融合。坚持“双循环”促进大消费,以双循环为指导,推进“湘菜出湘”带动“湘品出湘”,通过湘菜消费推介湖南特色品牌农产品,带动省外国外消费者对湖南农产品的消费。做大湘菜全产业链,推进湘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不断完善湘菜供应链体系建设,大力建设湘菜供应物流产业园。拓展湘菜品种,开发湘菜食材,促进湘菜对接绿色田园,构建湘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流动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产业融合,推动湘菜原辅料、食品加工、旅游文化、“互联网+”等产业链式发展,推进湘菜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湘菜产业市场竞争力。着力推进地域特色名菜的提升与推介,开发提升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桌饭”菜谱,以及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推进湘菜提质升级。强化全媒体推广推介各地特色名菜名吃,做大湘菜品牌,加强财政对各地特色名菜名吃的精准支持,打造国省名店,不断壮大湘菜品牌集群。

建立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破解鲜活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与全年度均衡消费的矛盾,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在企业用地、税收、设备购置上给予优惠,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夯实农产品冷链物流社会化服务基础。强化农产品生产社会化服务,着力发展山地农业机械,培育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全省农机化进程,支持农资配送服务,降低农资等物化投入成本,支持代耕代种、杀虫施肥、田间管理、代收烘干等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用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深化农产品营销社会化服务,构建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平台,解决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市场和信息、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农产品加工与包装、市场检测与检疫等问题,支持电商、供销合作社、快递等行业进入乡村,建立农产品销售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进入农产品社会化服务领域,建立完善的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湘菜冷链社会化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一代“食神“湘菜名厨石荫祥的故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入味了,湘菜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