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何而来
2022-05-27陈远章
陈远章
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和分析问题是我们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优势、战略资源、战略力量,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战略智慧、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首要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主导其他“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领悟这一“战略性有利条件”,意义尤为重大。
来自理论“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和看家本领,为党的坚强领导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其一,富有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和真理。在马克思主义问世前,人类社会有各种悲天悯人、意欲救世的理论,但都没有从大本大源上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更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最终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从人类生活的常识出发,唯物辩证地观察社会,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为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真理性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尽管当今时代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真理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其二,富有人民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民族、跨越时代、改变世界的影响力,就是因为这一理论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探求全人类解放的道路,致力于为普天下的劳动者谋福利,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以往人类社会不乏为“强者”或“小众”服务的理论和运动,不乏“思辨式”“书斋式”的思想和主義,但要么远离大众,要么远离实践,都无力建设人类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实践的指南,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群众运动的学说,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迹”“建设的世界奇迹”“改革的世界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其三,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作为不断发展、永续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从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汲取时代养分、聚焦时代主题、回应时代挑战,从而保持了旺盛生命力。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发展而发展的辉煌历史,就是不断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的辉煌历史。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特征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相融通,创造性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只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会越来越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不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来自核心“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核心问题至关重要,核心强则党的领导强。
坚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和强大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是否有一个成熟稳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定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前,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和博古,都没有形成众望所归、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党的事业几经挫折、濒临失败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成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同样得益于成熟稳定的党中央和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之所以坚强有力,是因为千锤百炼。核心成长实属不易、产生绝非偶然。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经历过革命和战争的洗礼,都经受过“天降大任”之前的考验,都是从挫折、磨难、坎坷和逆境中闯出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前经历过“三落三起”,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也经历过“三落三起”。这种历练造就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造就核心的优良传统。
新时代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是千锤百炼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红色血脉”是他与生俱来的信仰根基。他15岁就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陕北当知青,在7年知青岁月里,通过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人生大考,完成了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启蒙。从当农村支部书记到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近40年中,他的工作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中央各个层级的主要领导岗位,每一层级每一岗位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正是这种非同寻常的经历和多层级、多系统、多领域的长期磨炼,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目光远大、无私无畏、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厚植了他人民至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理论根基。
核心坚强有力,是从“四个伟大”的伟大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和大韬略谋划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以大气魄和大担当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新的奇迹。事实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美国全面遏制打压、中印边界冲突时有发生、香港地区“黑暴”逞狂、“台独”势力蠢蠢欲动、北约拱火下俄乌冲突升级等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在乱云飞渡、泰山压顶的紧要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心部署,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以非常之能、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局、非常之事,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冲刺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旷古未有的全新事业、全新探索、全新实践,既是复兴中的中国和西方守成大国的领导力和国家实力之争,也是“王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霸道”(推行全球霸权)两种国际秩序之争,还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争,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愈益增多、不断积累甚至集中爆发。应对和化解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危局困境,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历史主动,增强战略定力,胸怀“国之大者”,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来自组织“铁”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要“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回望百年大党,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组织锻造史。党的组织越“铁”,党的领导就越坚强有力。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纽带,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大量事实证明,党的精神纽带不可断,断了就成了乌合之众;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不可丢,丢了就无异于行尸走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十分推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风雨不侵的钢筋铁骨。在革命之初,李立三对父亲直言相告:“我要干共产!”父亲气得暴跳如雷:“你们纯属胡来,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凭你们几个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李立三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在谈到长征时,张闻天说:“没有理想,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正是凭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而愈显勇毅,虽经百年沧桑而风华正茂。
坚定理想信念不能一劳永逸,而是“终身課题”。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练就理想信念“压舱石”,预防精神“软骨病”,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放得心。
覆盖严密的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在考虑建立独立工人政党时,就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长期以来,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立了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使全党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卓有成效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
在党的整个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基础,遍布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单位”“支部建在小区”“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网上”;从救灾现场的“临时党支部”,到生产车间的“党员突击队”,无不彰显“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组织优势。
国外不少人难以理解中国为何能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并迅速重建灾区?为何能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办成精彩纷呈的冬奥盛会?为何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中独树一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做到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这要从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及其强大的动员能力中去找答案。
生威发力的党纪党规。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事业兴旺发达的生命线,是保证党的力量倍增的助推器,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安全阀。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都充分表明了党规党纪的极端重要性。
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纪严于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构建了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从根本上改变了纪律松弛、规矩不彰状况,消除了“制度稻草人”“规矩橡皮筋”“高压线不带电”等现象,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群关系日益改善。
守纪律讲规矩是炼成好党员好干部的基本途径,是严密党组织炼成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严明纪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必修的“基础课”和必备的“基本功”,习惯“严”的主基调,自觉在自律与他律互补中履职尽责,以生威发力的纪律规矩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