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启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百年回望
2022-05-27谢敏振
摘 要:在坚定不移锻造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就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时代篇章、勾勒了变迁图景、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鲜明定位、政治统领、内在动力、衡量标准和推进路径,有力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百年历程,给新时代党的建设带来诸多经验启示:坚持政治统领与系统观念相结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使命引领与自我革命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划定标准相结合;坚持质量强党与质量强国相结合。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党建工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5-0028-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的建构逻辑和实现机制研究”(21BDJ028);2018年度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风险防范研究”(TJZDWT1856)。
作者简介:谢敏振(1991-),男,河南商丘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7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强调全党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73,这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回顾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历程和基本经验,既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胜利和荣光的现实需要。
一、历程与回顾: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行”,还在于自身建设质量“高”。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和巩固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展及深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高质量高标准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提升自己,谱写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成立初期,理论准备不足和党员成分多样是党内状况的最大特点,也是制约党的建设质量的两大主因。为了使自身在“数量上及质量上有相当的组织”[2],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艰辛探索。
第一,提出思想建党,推进理论强党。20世纪20年代,由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构成了“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3]85,造成了党内的思想不纯,而党的领导机关对于错误思想缺乏坚决斗争和正确教育,使得党内存在着思想混乱、组织松散、纪律涣散现象,极大阻碍了党的建设质量的提高和革命任务的完成。对此,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对症开方”,在深刻批评和深入剖析8种极具代表性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同时,强调通过教育“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3]87,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3]92,为保持革命队伍的思想纯洁和战斗力的提高指明了正確路径。自此,通过党这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持续开展扎实的理论学习、积极的思想斗争、彻底的理论武装,把党员、干部锤炼为“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4],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建党、推进理论强党的一贯方针,也成为这一阶段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第二,确立组织原则,明确组织规律。以何种形式和原则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团结统一、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有机整体,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将民主集中制这项“最大的制度优势”[5]作为自身的根本组织原则,有效解决了“民主不够”“集中不对”“执行不到”“监督不力”等制约党的建设质量的突出问题,为党的组织力的提升和政治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根本制度支撑。民主集中制是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党内生活的连接枢纽,在政党治理和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优势显著、功能突出,它既是党的组织架构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领导活动的运行方式,还是党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组织原则、组织形式、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有力保证了党的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一直以来,党正是紧紧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个组织规律强化“肌体经络”,规范了党内生活、凝聚了全党意志、实现了科学决策、形成了强大合力,持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第三,创立党风概念,开展整风运动。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党开展了以整顿“三风”为主要任务、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方针的延安整风运动。在这期间,毛泽东首次使用“党风”这一概念,并把作风问题由党员个体风格扩展为组织整体形象,把单方面的工作作风推及党的建设多个领域,把一般性的作风要求升华为党的建设永恒主题,既极大丰富了党风的科学内涵,也初步形成了系统的作风建设理论,更有力开辟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视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集中行动”[6],延安整风是党史上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创举,也是全党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对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遵循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自身队伍建设,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和腐蚀,但是仍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新的历史考验,为“糖衣炮弹”所俘虏。鉴于此,党紧紧抓住执政党建设这个新课题,通过开展整风整党、提高党员标准、贯彻群众路线来教育党员、纯洁组织。
第一,开展整风整党,纯洁党的组织。如何在执政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党执掌全国政权后面临的现实挑战。从1950年夏到1954年春,无论是以整治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功臣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整风运动,还是与“三反”“五反”运动密切结合的整党运动,都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都以召开会议、学习文件、开展教育、克服缺点为主要方法。这一阶段的整风整党运动是党执政后的首次自我革命,既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提出的“两个务必”进行了深切回应,显著改变了党内的思想滑坡、腐化堕落和居功自傲等现象,也极大提高了全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纯洁了党的组织,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完成“一五”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提高党员标准,清除投机分子。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在许多投机分子看来,此时加入共产党不仅没有危险,还能享受诸多“好处”,而有些党组织没有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培训,致使党员中有许多人的思想和作风极为不纯。同时,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居功自傲的情绪弥漫,甚至出现了蜕化变质、贪污腐化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和党群关系。对此,毛泽东指出:要普遍开展党员标准教育[7]145-146,对投机分子要坚决阻止入党、妥善洗刷出党[7]72。随后,党召开了首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了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严把党员入口关,以期从源头上保持队伍纯洁。为了及时把那些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和蜕变分子清除出党,党的基层组织在整党运动中严格审查和考验党员、干部。经过整顿,9万余人自动退党,23万余人被清除出党[8]。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党的监督。党的群众路线是力戒形式主义、破除官僚主义的“尖刀利刃”,党的监督是坚持自我革命、永葆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两者的共同推进是党的建设高质量發展的有力保障。成为执政党之后,党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危险及其危害,“仍然严重地存在着”[9]119,而且比之前不是减少而是“大大增加了”[10]。许多党员干部,宁愿坐在机关“用空谈代替调查,由感想定出政策”[9]121,也不愿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对此,党的八大把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来看待,强调必须加强对群众路线的反复教育,贯彻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的监督,坚决清除全党“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9]51等不良观点和作风。同时,把干部管理与检查监督结合起来,让干部质量在党的认真监督和具体帮助之下不断地得到提高,由此带动全体党员质量的提高。但1957年以后,由于“左”倾错误未能彻底纠正,继续蔓延,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所谓“文化大革命”的全面整党建党,实际上是在错误理论和错误建党方针指导下的错误运动,给党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带来了深刻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全面整顿中实现自身建设的拨乱反正、在强化制度建设中走出党建新路、在把握党建规律中坚持科学发展,有效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一,开展全面整顿,明确从严方针。整党整风是党推进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1983年冬到1987年春,历时三年多的全面整顿,是党着眼于肃清内乱流毒、根本扭转党风、改善党的领导、推动事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次整党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展开,通过边整边改调整充实了一批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有力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内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等问题有了很大改观,但整党工作仍存在开展不平衡、完成不彻底、轻视走过场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化。对此,党的十三大由教育从严、管理从严、执纪从严入手,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方针,为新时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抓手。从严治党,是党永葆政治本色、朝气蓬勃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11]53,必须把从严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以严筑基、提质、增效。党的十四大把“从严治党”方针写入党章,推进从严治党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有力推动了从严治党方针的不断落实,也使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二,强化制度建设,走出党建新路。“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强化制度建设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从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颁布到党的十三大走“靠改革和制度建设”[11]358党的建设新路的提出;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注重制度建设”的强调到2001年建设“党的制度体系”思想的提出;从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的要求到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的明确,党在推进自身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实践,出台了许多重要法规,开创了制度治党的新局面。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各位阶、各领域、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也井然有序地展开。基于四卷《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统计,从1978年到2012年,仅中央层面出台的党内规章、条例、决定、意见、通知达486部。可以说,大至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程序,小至党员党费交纳的具体要求,党都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了有关规定,使得新时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遵循党建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12]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实质就是“把握和遵循党建工作规律,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1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建设经验、着眼于解决党内突出问题、致力于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将科学发展观拓展到党的建设领域,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和重大命题,既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质要求,也明确指出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追求,为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把握党建内在机理、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突破与创新: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思路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突出鲜明政治导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使自身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强大,经受了战疫防疫大考、交出了全面小康答卷,形成了中西“治”“乱”的鲜明对比,铺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一)夯实“定位桩”:明确鲜明定位
定位体现着对事物性质的精确把握,也体现为一种重要决策。习近平强调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14]562,明确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课题的鲜明定位,这既突出问题导向,彰显了党中央对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效能的精准把控和高瞻远瞩;又坚持系统观念,揭示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在逻辑。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党和国家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性、关键性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每个具体方面和具体环节都有着内在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两者既有“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共同问题纠治导向,也有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共同目标追求。可以说,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总答案。脱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既失去了其概念的基本价值依存,也失去了其定位的重大使命担当。
(二)把稳“定星盘”:突出政治统领
全面从严治党应从何处着眼?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远见卓识,深刻洞察,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要从政治上看。”[15]92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鲜明主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鲜明主题中的鲜明主题。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质量问题暴露得愈发充分,而这些问题追根溯源都与党的政治建设不牢、不实、不力有关。不提高政治站位、不从政治上着手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对此,在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党从一开始就把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不力、党的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和分析,从而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解决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的“牛鼻子”。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强化“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为首要任务,以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为基礎平台,以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价值引领、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为鲜明导向,以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品格、永葆政治本色为关键支撑,以提高“政治三力”为最终落脚,以构建政治统领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不仅创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谱系、核心要义和系统架构,而且还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相互贯通的站位拓宽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应用场域,从而推动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三)激发“动力源”:勇于自我革命
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永葆自身政治本色为不懈追求,在刮骨疗毒中自我净化,在革故鼎新、在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是其与生俱来的内在属性和鲜明本色,也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党一直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跳出“人亡政息”“兴勃亡忽”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来看待,紧紧扭住制约党的建设质量的突出问题,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固本培元、以坚定信仰信念补“钙”壮骨、以整饬党风政风正本清源、以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约束、以突出政治标准匡正用人导向、以持续高压态势严惩腐败,打破了“自我革命困境”这个“执政魔咒”,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赢得了党心民心。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同时,党先后开展了包括党史学习教育在内的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让全党补足精神之“钙”、激活组织之力、守护肌体健康、答好人民考卷。在进行集中教育的过程中,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同中央要求“对标”、同党章党规“对照”、用人民期待“扫描”、用先烈先进“透视”,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极大增强了党开展“四个自我”的勇气、信心和能力。
(四)刻注“度量衡”:划定质量标准
习近平指出:“高标准决定高质量。”[16]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科学的目标指向,也需要明晰的衡量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是由六个子目标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既标定了高质量建党的“指路灯”,也刻注了衡量党建成效的“标准尺”。其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强调的是先进性标准,要求把握历史大势,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永不僵化停滞,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人民衷心拥护”,强调的是政治立场标准,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持续改进作风,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勇于自我革命”,强调的是政治品格标准,要求不断增强“四个自我”能力,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作斗争,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错,实现执政效能整体提升的良性循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强调的是政治定力标准,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健全风险研判、评估、防控、责任等体制机制,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朝气蓬勃”,强调的是执政形象标准,要求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调的是核心性标准,决定着其他几项标准,要求立足长期执政的基本定位,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本领。
(五)标注“路线图”:指明推进路径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党的建设质量问题,既揭示了其关键要素,也指出了其推进路径。一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握好“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17]的总要求,注重政治表现,确保“政治合格”;二是夯实教育实践“基本功”,善用批评武器、促进“红脸”“出汗”,聚焦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治疗”,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不断增强党内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三是端正选人用人“风向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优中选适的原则,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14]564;四是烧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抓好思想教育这个首要任务、明确严明纪律这个基本要求、用好组织生活这个常规手段、把稳选人用人这个鲜明导向、瞄准守正创新这个关键环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党内政治生态;五是优化人才培养“价值链”,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既坚持“育人为本”理念、“立德树人”标准,又深化教育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六是织密制度建设“保障网”,坚持用制度治党治国治政、管权管事管人,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于事简便的原则补齐短板,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8]。
三、经验与启示: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前行之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持之以恒锻造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既勾勒了百年质量强党的变迁图景,也积累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政治统领与系统观念相结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政治性是政党的固有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强化性质宗旨、牢记初心使命、完成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在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百年征程中,正是始终保持“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9]的坚定决心和清醒认识,我们党才始终拥有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和强大的战斗力,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跨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项持续开展的根本性建设,是贯穿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的一条主线,不仅对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起着提纲挈领、举旗定向的作用,还决定着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效果,这是从百年党的建设史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入揭示。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0],强化系统观念有利于立足党的建设整体视域,把握党的建设质量及其内部各领域之间存在的系统与要素、内质与外显、结构与功能、动态与平衡等内在关联,通过各个要素和环节质量提高的协同发力,实现推动党的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的“耦合效应”。“十四五”之后,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唯有将政治统领与系统观念结合起来,既突出政治统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又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对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系统工程,才能将我们党打造为更加强大的质量效能型政党,实现从“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到“世界第一强大执政党”的跨越。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党的百年建设史表明,政治立党、思想建党、组织兴党、制度治党、质量强党搭建了锻造伟大工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灵魂,组织建设是骨架,而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驱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着功能定位的互补性、内在逻辑的契合性和目标指向的统一性,两者同时同向发力,刚柔并济,往往能产生协同效应,效果倍增。重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鲜明表征,将两者紧密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辩证统一、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的辩证统一。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打牢思想根基与拧紧制度螺栓同时并举。一方面,不断强化思想建党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为全党“补钙壮骨”,为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制度的保障性作用,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及其有益经验,以制度方式呈现出来,破立并举地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四梁八柱”,为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靠教育,也靠制度”[21],必须找准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的结合点,让思想建党的过程和制度治党的过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既明确思想建党的柔性要求,把稳思想之舵,解决“软骨病”;又明确制度治党的刚性规范,坚持依规治党,扎紧“篱笆墙”,在二者的良好互动中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三)坚持使命引领与自我革命相结合
从延安整风到新中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从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持续推进到新时代以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反腐决心,百年党史见证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构筑了党使命型政党的鲜明底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把“坚持自我革命”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5]94,既源于使命引领,也源于自我革命。使命引领蕴含着形势发展、时代要求、人民期待,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注目标导向,自我革命蕴含着破立并举、守正创新、自我完善,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二者相结合是100年来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保持朝气蓬勃、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习近平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的精神。”[15]529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民族复兴的鲜明主题,以初心如磐的坚定执着、使命在肩的担当情怀、永不懈怠的革命斗志,坚决清除各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拦路虎”,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使管党治党举措更加科学、严密、有效。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标准构建相结合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聚焦问题导向,划定明晰标准,是100年来党推进自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贯方法。问题就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聚焦问题导向就是通过“靶向治疗”破解党的建设质量“卡脖子”难题;标准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各个环节的规范导向,划定质量标准就是通过规范生成提高建设效能。一部百年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提升史。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握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主动权,往往以关键问题的解决,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带动整体工作、推进事业发展。习近平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22]从红军时期毛泽东干部管理“七条”的提出到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确立,从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体制的建立到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从新时期“四化”干部标准的提出到新时代“20字”好干部标准的确立,从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导向的强化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创造性提出,这些都既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极大程度地引领了党员干部队伍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新时代党建質量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积累了宝贵经验。可见,只有问题把得准、标准定得严、功夫下得深,才能积蓄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新作为、开拓新局面、呈现新气象。
(五)坚持质量强党与质量强国相结合
从“历时态”与“共时态”的双重维度考察百年党史可以发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同区间性的显著特征,都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这种统一表明了质量强党和质量强国内在契合逻辑。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以质量强党引领质量强国,是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治国理政的三重基本逻辑理路,其中,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革命逻辑是内在动力,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治理逻辑是推进路径,以质量强党引领质量强国的质量逻辑是目标指向。而无论是推进革命还是优化治理最后都要落脚到质量提升上。因此,质量逻辑是革命逻辑和治理逻辑的根本指向和最终落脚,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强烈的使命诉求和内在的逻辑理路,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遵循党的建设随党的事业发展而推进的基本规律,坚持内外向度相统一,将质量强党和质量强国贯通起来,既把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系统谋划,也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置于“四个伟大”中协同推进,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党的百年建设史的一条红线。党的百年建设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不懈探索史。这个探索过程,既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之问、实践之问、价值之问、时代之问,也深入揭示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创造新的历史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要用好这些宝贵经验,在守正创新中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实举措锻造质量过硬、人民满意的优质党的建设工程,确保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为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49.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023.
[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0.
[7]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2卷[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172.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966):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1.
[1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6.
[13]江金权.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1-26(09).
[1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6]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6.
[17]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1.
[1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6.
[1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4.
[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6.
[2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4.
[22]习近平.做焦裕祿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6.
【责任编辑: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