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2022-05-26王燕红张太宇

南方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德州市培育互联网+

王燕红,张太宇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 25303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落实,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格局导致目前城乡差距仍然很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优质人才,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助推城镇化进程。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立足现实农业生产、生活的实际,各地区也应在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形成地方特色。

1 必要性

1.1 发挥示范引领的必然选择

德州市是产粮大市,粮食高产的“德州模式”也已经在全国推广。作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德州市进一步发挥全国粮食高产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拓展粮食产业的提质增效与绿色生产、进一步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培育的关键也是农民,所以需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系列培训,打造出一支会生产、懂管理,能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生产、管理、营销、创新、绿色新需求的特色专业团队。

1.2 实现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让乡村居民共享改革成果,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德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 年德州市乡村人口397.6 万人,占总人口的66.51%,见表1。可见,德州市的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快培育“互联网+”时代下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而且涉及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德州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较大的农村居民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 996 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29 594 元,见表2。由数据可见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从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路径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增产与增收。

表1 德州市城乡人口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

表2 德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1.3 三产融合的重要推手

对比全国、全省和德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3),德州市2020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均低于全国和全省,这说明通过有效途径增加国民收入也是德州市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一个产粮大市、农业大市来说,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进而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点是人才的培养[1]。所以加快德州市农业农村的发展,推动德州三产融合,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在农村、核心是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表3 2020 年德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对比表 单位:元

2 主要做法

近年来,德州市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为保障培训不断层,以“空中课堂”的形式进行远程培训;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交易新形式,组织农村电商培训;为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示范作用,提升农业大户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组织农业带头人经营管理培训;为提高培训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促进培训满足基层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组织基层农技人员专门培训。与此同时,德州市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等多维度、多途径的系列培训活动。此外,德州市致力于培训后的追踪指导与持续服务工作,成立农民发展协会,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强强联合。德州市陵城区成立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协会和新型农民双创中心聚集了人才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开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思路,推动了农业创新和农民创业工作。

3 困境

3.1 培训对象学历层次偏低,认识不足

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市的各方面条件和保障更具优势,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回引困难。走访发现,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中,一部分通过学历层次提升,在城市就业生活,转化为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由于农业投入产出时间跨度大,在农闲阶段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这导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在培育上衍生出很多困境:1)学历层次较高的部分农村青年群体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农闲时节外出打工的部分青壮年群体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农忙时搞生产,农闲时外出务工;3)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承担田间管理和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究其原因,当代农村居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生产不能仅依靠传统的生产实践经验,从育种到播种、从田间管理到走向餐桌都经历着技术升级与产业提质,需要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如何逐步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如何吸引人才回流农业农村,是德州市乡村振兴的痛点,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点。

3.2 培训主体宣传不到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要求,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也应紧跟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政府在制度、资金、保障等领域出台了相应的倾斜政策。这些新形势、新优势、新补助及新技术都应成为吸引农民主动参与培训的主推手,但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目前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政策优惠不了解,可见培训主体在宣传带动方面还不到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需要培育双方有效配合、互相契合,政府、农广校、职业教育学校、企业农技专家等培训主体应发挥主动引领、积极带动的作用。培训形式方面,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对理论性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更希望获得实际的田间指导与现场授课,但受当前形势的影响,很多点对点培训无法及时开展,点对点的交流也无法有效开展,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弱化,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3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相对于其他需要培训对象支付相应培训费用的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完全免费的,培训主体需要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其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培训费用涉及宣传、场地、师资、保障与支持等各方面,目前的财政投入仍然很难满足培训需求,也限制着培训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此外,在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对培训的支持。培训资金的引入不仅要依靠财政支持,还要充分引入外部资金,为培训提供基础保障[2]。

4 路径

4.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培训对象的思想认识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同其他教育形式的共通之处就是当受教育者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意义时,培训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为提高培训对象的思想认识,培训主体应做好以下工作。1)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优势、内容优势、保障条件等向农民充分宣传,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必须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发展新要求,只有农民自身认识到培训的意义,才能真正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目的。2)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人才引进与回流工作的宣传。当前德州市农村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年龄偏大,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举措就是人才引进,引进一批愿意从事新农业生产的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育,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本领过强、有学历、有干劲的新型职业农民团队。

4.2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选择要切合实际,要以农民为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本质和初衷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与时俱进,使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际生产、管理与服务工作。培训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实际和培训需要,提升培训的针对性[4]。培训内容的选择既要便于农民理解又要注重方式方法,将深奥的理论与最新的理念准确传达给农民。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科学整合与编排培训内容,适应受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德州市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特色不同,培训的着力点也应有所区别[5]。在培训方式上要重实践轻理论,在实践中让培育对象领悟理论知识,在应用中升华理论知识。

4.3 多途径筹集培育资金,形成培育合力

乡村振兴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乡村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三产融合,进而推动城镇的发展。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有效引进社会资本。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第一和首要支撑作用。社会资金也是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需要落实到位,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资供应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应有效落实反哺,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场地和人才支持。只有多方有效发力,才能形成培育合力。

猜你喜欢

德州市培育互联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