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和探索
2022-05-26黄海霞
黄海霞
(绵阳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环境化学”是人们在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化学物质(主要是污染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1],在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应用并举,且跨地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环境化学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比如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本文结合课程内容,认真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结合新时代新思想,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和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些理念和本课程内容是完全融合的,因此,本课程立足新时代,践行新思想,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通过详细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真谛,增强学生强烈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2]。
2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围绕上述课程目标,以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立德树人效果。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及蕴含的思政元素
3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持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课上课下教学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上好开学第一课,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开学第一课对一门课程至关重要,它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门课,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和任务,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好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在第一节课上就详细讲解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念,首先通过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历程,引出目前人类关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讲到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继而讲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以及习总书记著名的“两山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美丽中国,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有总体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抓好课堂主阵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通过案例式教学、视频播放、专题报告、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4,5]。例如在讲述大气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光化学烟雾问题时,以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探讨,分析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了解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了解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渗透环保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有效实现课程育人和价值引领的目的。
(2) 专题报告 在讲述第二章中的酸雨、雾霾,第三章中的典型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课程时,在课堂中开展专题报告环节,课前让小组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上先由同学上台做专题报告,老师再进行补充讲解,促进同学们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视频教学。视频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给人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教学中播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水俣病”等视频,还原当年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再次,课堂内外相结合,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设计环保标语、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例如在讲述水环境化学的时候,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绵阳河流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水质污染状况,了解水污染环境现状,更好地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综合教学目标
在课程考核上,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观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期末总评成绩由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三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50。在平时成绩中,除了平时作业,把学生的线上讨论、专题报告、问题回答等也计入平时成绩。在平时作业中,除了课后作业,还引入对思想价值观的考核作业,如“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应对气候变暖你能做些什么或有哪些好的建议?”增强学生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在期末考查中,书面考核和实地调研各占一部分成绩,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5 结语
认真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充分挖掘“环境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定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利用播放视频、课堂讨论、案例研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将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素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环境化学”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