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在“畜产品工艺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5-26刘艳霞李凤林张敬哲
刘艳霞,李凤林,匡 明,张敬哲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第一课堂,授课的过程是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熟知,从熟知到应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所以作为第一课堂补充的第二课堂应运而生。最先提出“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的是教育学家朱九思。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对第二课堂进行探索;20 世纪90 年代初,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各种社团活动成为了第二课堂发展的主要阵地[1]。2016 年,高校共青团为了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启动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艺术、运动、志愿公益活动,技能特长活动、科技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等足迹,见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第二课堂活动也纳入了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中。因此,研究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好第二课堂,并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系起来,推动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2]。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中的“畜产品工艺学”部分为例,阐述其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1 明确第一第二课堂作用和地位
第一课堂是指计划内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理论或实践) 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撑和保障。而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基础上进行的知识拓展,素质和能力提升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拓展[3-5]。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食品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内容多,学时少,理论知识课上讲授,学生感性认识程度不足,所以记忆、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较慢,由于实验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实践环节也做不到让学生进行所有产品品种的生产实践[6-7]。因此,第二课堂就成为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2 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
第一、第二课堂承载着不同的任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见图1。
图1 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
按照上述联动机制,欲将第一、第二课堂更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 重构第一课堂的知识体系,确定第二课堂任务清单
重新梳理课程内容,构建联动的知识体系,确定哪些是在第一课堂必须让学生掌握并完成的知识,哪些是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训练和提高的。例如,肉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乳肉的结构成分、贮藏、品质评定、加工原理等,这些是学生掌握畜产品加工的理论基础,而工艺加工部分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讲授,所以这些需要在第二课堂加以补充,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同时,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一、第二课堂体系的融合不仅仅在理论授课和实践活动上,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科技训练和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第一课堂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安排了必要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按照认知-实践-实训逐级递进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辅以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深入进行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尝试等活动。
2.2 第一、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同步设计
知识体系构建完成后,为了达到更好的协同效果,在第一、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相互配合。不论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完成第一课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时候,应有计划地布置第二课堂活动,并能够参与指导。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的情况,从而在第一课堂的教学设计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已经在第二课堂开展过活动,那么授课时教师可以从实践切入,通过问题式教学或翻转式教学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如果学生在理论授课时还没有参加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那么在第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将所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要有设计、有保障,为此,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条件,还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资料。例如,第二课堂实践项目的指导书,参考资料及一些实践操作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操作视频等,让学生学习有据可依;再如,实践后的知识点考核评价标准,保障学生反馈途径畅通,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联动实施的效果,以便进行及时调整。
2.3 第一、第二课堂考核评价方式有效结合
第一课堂进行成绩考核时一般分为理论和实践2 个部分,实践考核中如果学生已经在第二课堂参加了相应项目的训练,并经由第二课堂指导教师认定合格后可不再参加课程实践部分该项目的考核,成绩按照第二课堂认定成绩记录;另外,理论考核可以和实践考核联系起来,在实践考核过程中采用口试、问答的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与实践结合作为最终考试成绩。
3 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效果分析
3.1 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更有效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喜欢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觉得这样更容易理解,有的希望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觉得这样更容易记住。所以,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先实践后理论或者先理论后实践的学习方式。
3.2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初学生会直接求助教师,询问是什么原因,该怎样解决?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就会学会慢慢问,是不是某某原因引起的,这样解决行不行?学生在活动中已经逐渐养成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解决方案一旦被教师认可,或者实践检验有效,则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他们时不时会冒出很多好点子或者大胆的想法,这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很多参加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都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还有学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4 结语
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在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及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