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科学施肥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22-05-26岳素清刘海英

种子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施肥技术高产栽培马铃薯

岳素清 刘海英

摘    要:马铃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马铃薯中所包含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易栽植、产量大的特点,是重要的粮食与工业原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马铃薯的施肥技术与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马铃薯不同栽培阶段的管理技巧,以期为马铃薯种植人员提供帮助,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技术;高产栽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7-004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       文獻标志码:B

1 马铃薯科学施肥技术

1.1 马铃薯施肥特点

马铃薯种植较广泛,能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并且产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食用马铃薯块茎部分,块茎的生长情况受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地上部分茎叶枯萎死亡后块茎停止生长。因此,想要提高马铃薯产量,应科学施肥,为马铃薯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促使块茎不断生长。马铃薯在植株开花后20 d左右,此时块茎生长速度最快,同时对农家肥的吸收效果良好,因此在施加肥料过程中,可利用农家肥与复合肥料搭配使用,进而提升整体增产效果。马铃薯对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高,通过适当增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量,但其对钾肥和磷肥的需求不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肥料过多,抑制马铃薯生长。此外,适当增加铜和硼等微量元素,能帮助马铃薯加快养分吸收速度,对产量提升有促进作用。

1.2 基肥施用技术

为提高马铃薯基肥的施加效果,可以根据实际的种植类型,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

1) “大棚+地膜型”。在采用“大棚+地膜型”种植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要土壤保持深厚且疏松肥沃的状态,在种植前,应根据土壤情况施加基肥。该类型栽培模式中,为确保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应施加农家肥3 000~5 000 kg/667 m2。农家肥应充分腐熟避免出现烧苗现象,或者可以使用有机肥代替农家肥,一般施用有机肥600 kg/667 m2左右。由于马铃薯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应对不同肥料合理搭配,每667 m2应施用复合肥60 kg、钾肥20 kg及尿素20 kg,结合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硫酸锌和硼砂等微量元素,确保马铃薯快速生长。由于大棚种植过程中,需要反复耕种,为避免病虫害的影响,应在种植前使用生石灰对土壤消毒,避免对马铃薯生长产生影响[1]。

2) “拱棚+地膜型”。在采用“拱棚+地膜型”的种植模式中,通过构建小拱棚和覆盖地膜的方式进行种植,一般为早熟品种,种植过程中温度相对较低,为保障土壤松软适合块茎生长,应在冬季上冻前深耕,在早春时期及时整地施肥,为马铃薯提供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施肥时,优先使用腐熟的农家肥,若缺乏农家肥,可以使用有机肥代替。一般情况下农家肥的施用量为3 000~4 000 kg/667 m2,有机肥500 kg/667 m2。在农家肥的基础上,增加尿素、磷肥和钾肥,比例在1∶3∶5,根据土地情况施加,在施肥的过程中,应将基肥的2/3在整地前施加,剩余1/3在整地后沟施,保障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效果。

3) 地膜型。在采用地膜型的种植模式中,由于覆盖地膜,无法在后期进行有效追肥,因此应在施加基肥时增加肥料施加量。在施肥时,将农家肥和复合肥一次性施加,并在其中新增草木灰、硼砂和硫酸锌等微量元素,提升马铃薯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4) 覆草型。覆草型种植主要包括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的栽培。其中春马铃薯主要在稻田中进行免耕覆草种植,该种植方式需要马铃薯在短时间内完成块茎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增加基肥量。施肥时同样以农家肥为主,搭配微量元素,促进养分吸收。在覆草种植过程中,需要在植株上覆盖稻草,因此需要一次性施加足够的肥料。在施肥时,避免肥料与马铃薯直接接触,同时确保肥料充分腐熟,以免出现烧苗现象,从而保障马铃薯植株顺利生长。

1.3 制订科学的施肥方案

要坚持有机肥与基肥搭配,合理使用种肥。施肥的方式主要有沟施法、条施法与穴施法,施肥深度保持在15~20 cm。在具体的施肥环节,应区分低产田与高产田。对于低产田,应以基肥为主,选择追肥或不追肥方案。而对于高产田,则采取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措施。施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选择农家肥与配方肥作为基础肥料,在现蕾开花期增加肥料施加量;二是选择有机肥、磷、钾肥作为基础肥料,一次性施加,同时配合使用氮肥,将氮肥的2/3作为基础肥料,剩余1/3肥料在现蕾开花期追施,以达到科学施肥目标。

在单产为1 900~2 200 kg/667 m2马铃薯的高产田中,应确保优质农肥的施加量超过2 500 kg。使用配方肥60 kg/667 m2与农肥作为基础肥料,将其充分混合后,一次性添加到农田中。为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在马铃薯现蕾开花期、薯块肥大期,追加尿素5~10 kg/667 m2,并在叶面部分增施磷酸二氢钾1 kg/667 m2。在具体追肥过程中,应配合中耕与浇水作业,选择在苗期、蕾期追施。针对中熟或晚熟品种,种植人员应适当增加追肥频率,满足后期植株生长对肥料的需求。

针对基肥的施加方法主要有铺施、沟施与穴施,肥料适合在秋耕时使用,并且采取必要的耙耱技术,使得基肥能被耕作层充分吸收。其余部分肥料可在播种时沟施,利用带有施肥器的播种机,将肥料自动施加到沟里,促使其与土壤混合。随后,将肥料与种薯同时埋入地里,为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当施肥量较大时,为提高施肥效果,可结合穴施法,在开沟后,有关人员可选择先种植马铃薯,随后施肥,最后再进行覆土操作。在秋季播种时,为防止出现烂薯的问题,种植人员应避免选择粪肥作为基肥。在追肥过程中,应合理搭配氮肥与有机肥料比例,预防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2]。B50F4544-86DC-42FC-AB73-14E142C61AFE

2 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种前

1) 选址。在种植马铃薯前必须做好选址规划工作,马铃薯自身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除了板结严重的土壤,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但是选择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可以让马铃薯生长更加旺盛,有利于提高产量。一是要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物并且保湿性好的土地,马铃薯属于耐旱的农作物,但是充足的水源可以让马铃薯生长更快速,块茎体积更大。土壤湿度过高则会影响马铃薯的含淀量,导致食用口感不佳。马铃薯的需水量随着生长阶段而发生变化,在生长期需水量较多,在成熟以后需水量随之下降。利用覆膜技术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土壤中的养分是促使马铃薯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马铃薯的一个完整发育周期需要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所以在土壤中施加这类肥料可以更好地促进马铃薯生长。三是土壤中的pH值也会对马铃薯的生长态势与营养吸收情况产生影响。pH值较大或较小都不利于马铃薯生长,最好选择酸碱度适中的土壤种植,一般pH值为5.5~6最适宜[3]。

2) 整地。为促使马铃薯更好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就要为其创造适宜生长的土壤。通过改良土地可让土壤更加疏松,提高蓄水能力可增加土壤的肥力,有效应对恶劣的自然天气与病虫害。一是要深耕整地。马铃薯属于深耕作物,整地要提早准备,最好在上一茬收获后立即翻整土地,在翻整土地前,施加2 500 kg/667 m2的农家肥。二是起垄工作。种植马铃薯主要有平作与垄作两种形式。在一些潮湿的水浇地采用起垄的方式,对于一些干冷地区则采用平作的耕作形式。起垄一般要求垄沟的宽度在40 cm左右,高度在25 cm左右,播种的深度在10~15 cm。这种耕种形式可有效避免积水现象发生,防止因存水过多而导致种薯腐烂。三是在秋耕时最好整地两次。第一次进行浅耕,促进杂草的发芽;第二次则深耕处理,可以让土壤更加松软,肥力更加丰富。

3) 选种。选种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是要挑选品质好、抗病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有效应对生长期的一些不利条件,例如一些不良天气以及病虫害等,经过农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也培育了很多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例如旱大白、中薯3号等。在选择品种时还要注意因时、因地制宜,即便优质品种也不适宜全部生产区,盲目选种会导致种植失败。即便制种来源相同的种薯,其质量也不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种薯的块茎越大,生长越旺盛,产量也越高。二是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种薯有早熟、中熟与晚熟之分。马铃薯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虽然喜光但是不耐高温。日照时间长的品种移栽到短日照地区往往会影响马铃薯的块茎生长。温度也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的一大因素,在成熟期如果土壤温度过高则会阻碍马铃薯继续生长。在跨地区引种时要注意光照与温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收获时间。三是在购买马铃薯品种时要选择正规的销售单位选购。目前市面上的马铃薯品种良莠不齐,很多销售企业没有经营资质甚至一些个人在进行售卖,栽培阶段出现问题找不到对应的负责人,对农民的经济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在购买种薯时要了解种薯的产地,是否有相关部门开具的合格证明,防止受骗造成经济损失。四是在选择新品种后不要大规模种植,可以在气候土壤条件相近的地区采取试点种植,经过实践检验该种薯确实如商家所说在质量与产量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时,才可大面积种植。对于新品种农户一定要谨慎选择,最好可以提前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4]。

4) 催芽。种植马铃薯催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催芽方式有很多种,不合理的催芽方式会影响日后马铃薯的长势,室内催芽是马铃薯催芽的主要形式。室内催芽又分为两种。一是混层催芽。混层催芽是指将马铃薯的种块与湿土按照1∶1的比例混合,在均匀混合以后再平摊,最后再用7~8 cm的湿沙覆盖。二是分层催芽。提前准备1个长1 m,厚7 cm的催芽床,上面用湿沙或湿土覆盖,再放上切好的种块,上面再放上一层湿润的沙土,依次累积放置3~4层块茎。同时要控制好催芽床湿土的温度,温度高于20 ℃会造成切块腐烂,在15 ℃以下低温最为适宜。在幼芽生长到2 cm时可以在有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晒种,当幼芽颜色变绿并且粗壮时可以进行播种。三是苗床催芽法。这种方法也是前期准备一个育苗温床,底部平摊好种块后再覆盖一层湿润的沙土,反复3~5次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草毡,放置7 d后进行炼芽,现将沙土用水搅湿,但要注意控制好湿度,湿度过高会导致幼芽生根,会导致水分流失变得干缩,影响新芽的发育。

2.2 播种期

1) 播種时间。马铃薯地域不同播种时间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马铃薯的播种主要由温度决定,春季马铃薯在每年的3—4月种植最合适,秋季则在9—10月种植,冬季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种植。马铃薯的生长要求土层表面温度在5~8 ℃,生长温度在15~20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度气候等差异较大,在播种时间上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域进行调整,只有温度符合马铃薯适宜生长的条件时才能种植,最好在适当的季节尽早播种。

2) 播种方法。一是要挖沟播种,种植的种薯量在100 kg/667 m2左右,种薯的间隔为20~30 cm,若垄宽在90 cm以上,种薯的距离可以在25~35 cm。在种块上面覆盖5 cm左右最适合,建议开挖较深的沟坑种植,上面不宜覆盖太多的垫土,保证出苗率。在一些肥力较高的地块或者早熟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株距,增加单位面积的马铃薯产量。

2.3 田间管理

1) 除草。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与营养物质,杂草会与马铃薯争夺营养与水分,影响马铃薯的发展,所以要及时清除杂草,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我国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差异也较明显,产生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因此田间杂草的分布规律也不相同。比如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15 d后杂草会生长旺盛,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最快捷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B50F4544-86DC-42FC-AB73-14E142C61AFE

2) 灌溉。水是马铃薯生长必不可缺的条件,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必须与水相溶,最终为植物根系所吸收,在缺水的情况下即便土壤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再丰富也难以被吸收。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长势,灌溉过量或不足对于马铃薯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针对马铃薯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灌溉。一是马铃薯的发芽期。马铃薯在发芽阶段需要的水量较少,种薯中的自身水分可以满足发芽需求。土壤中的水分不宜过多,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土壤湿度可以维持在田间水量的50%。二是幼苗阶段。主要是为了促进种薯根系的发育,仍然要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土壤湿度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三是发棵期。这是马铃薯茎块快速生长的时期,该阶段需水量大,土壤湿度要保持在田间持水的70%~80%。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需要进行控秧,要适当降低湿度。四是结薯期。这也是马铃薯主要产量的形成期,马铃薯对于湿度较敏感,要保持土壤湿度在70%~80%。后期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较为适宜。

3)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种类高达300多种,种类繁多复杂,但不是所有的病害一定会造成马铃薯减产,要根据具体的发病症状进行合理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精细化的栽培管理,为马铃薯提供良好的水源与营养,让马铃薯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仍能继续生长。要进行高垄栽培,在定植后进行封垄,为根系生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温室大棚栽培时要控制好马铃薯适宜生长的温度,加强通风与光照管理,发现病叶要及时采摘并深埋,防止病虫害传播。二是化学防治。在封垄以后可以喷洒百菌清,发现疫病征兆时可以喷洒80%代森锰锌粉剂800倍液,每7 d喷洒1次,共喷洒3次。在发病初要及时剪摘病叶。为了防止病害扩散,可以采用50 mL的霜贝尔+30 mL的青桔立克,兑水15 kg,每隔7 d用药1次,使用3次。在发病较严重时,要及时清理中心病株,并采取药物防治,比如用20 g霜霉威·盐酸盐,每隔3 d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3 结束语

马铃薯自身营养丰富,既可以作为粮食作物,也可以作为饲料与工业原料,马铃薯自身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生长周期较短,种植面積广泛,对于一些高寒地区脱贫,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升马铃薯科学施肥技术与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凤,郭玉祥.马铃薯施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71,73.

[2]石碧桃.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探析[J].新农业,2021(22):70.

[3]孙会娟.高寒阴湿地区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17):12.

[4]李法.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1(5):14.

(编辑:郝焕霞)B50F4544-86DC-42FC-AB73-14E142C61AFE

猜你喜欢

施肥技术高产栽培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在商丘市的应用研究
浅析烟草栽培的技术要点
吐鲁番设施早春番茄绿色生产施肥技术要点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