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杂交稻类型作烟后种植的产量结构分析

2022-05-26雷林森

种子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杂交稻类型产量

雷林森

摘    要:以7个籼粳杂交稻和两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两种类型杂交稻的群体特征、产量及其结构等,探讨不同类型杂交稻在烟后种植的群体特征和产量表现,筛选出生产上最佳推广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叶色浓绿,抗倒性好,穗型大、穗粒数多,着粒密,落色较好,但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稻曲病与根腐病抗性较弱;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值得重点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1540、浙粳优1578、甬优7850和甬优17。

关键词:杂交稻;类型;产量;群体特征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7-0009-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由籼稻与粳稻经过杂交形成的品种称籼粳杂交稻,属于远源杂交品种。一般认为,籼粳杂交稻具有更强的杂交优势,对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种粮收益等意义重大。目前,籼粳杂交稻的选育成为各育种单位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有众多品种通过了省级或国家审定[1],但相交试验仍显不足。

郭保卫等(2015)[2]对双季晚稻不同类型产量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进行研究。陈波等(2017)[3]研究了双季晚稻不同类型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特征的差异。周年兵等(2015)[4]对江西省两种类型单季杂交稻产量与群体特征的差异进行研究,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超高产群体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大多以中稻或晚稻为主,对作烟后稻种植的籼粳杂交稻特征的报道较少,而且由于种植时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宁化县从2006年开始推广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种植面积虽然逐步增加,但步伐缓慢。2019年宁化县推广种植面积仅320 hm2,只占宁化县种植水稻面积的1.3%,其原因是相关研究结果较少,农户对籼粳杂交稻的产量优势认知程度低。本文以7个不同籼粳杂交稻和两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烟后稻种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这些品种的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宁化县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促进该县籼粳杂交稻推广与应用,为水稻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籼粳杂交稻品种为甬优15(闽审稻2013006)、甬优17(闽审稻2014018)、甬优1540(闽引种〔2017〕第001号)、甬优5552(闽审稻20170017)、浙粳优1578(闽引种〔2018〕第1号)、嘉优中科3号(闽引种〔2018〕第1号)和甬优7850(闽引种〔2019〕第1号)。

籼型杂交稻品种为隆两优1988(国审稻2016609)和晶两优534(闽审稻20180015)。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0年在宁化县城南镇横锁村桥头塅上实施,该田块海拔308 m,前茬为烤烟。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层有机质23 g/kg,碱解氮103 mg/kg,速效磷30 mg/kg,速效钾103 mg/kg,pH值4.85。

1.3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各处理种植面积67 m2,3次重复。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1.4 记载项目与方法

田间观察长势、抗性,记载生育期。每处理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丛,考查茎蘖数,计算有效穗数,考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收获时测定湿谷产量和含水量,折算水稻干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期表现

参试各品种全生育期131~138 d,详见表1。各品种全生育期最短的是晶两优534,为131 d,最长的是浙粳优1578,为138 d,两者相差7 d;甬优15、甬优17、甬优1540和隆两优1988相同。所有参试品种都能安全成熟。两个籼型杂交稻品种的全生育期131~136 d,平均133.5 d,7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2~138 d,平均135.4 d,比籼型平均长1.9 d。

从播始天数上看,籼粳杂交稻平均90.0 d,比杂交籼稻的86.5 d长3.5 d,抽穗至成熟期差异较小(1.6 d)。从7个籼粳杂交品种来看,全生育期最长的是浙粳优1578,分别比甬优5552、甬优15、甬优17、甬优1540、甬优7850和嘉优中科3号长1 d、2 d、2 d、2 d、5 d和6 d;播种至始穗天数最长的也是浙粳优1578,最短的是甬优7850。

宁化县烤烟终采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根据烤烟终采期和水稻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季节等综合考虑,安排种植生育期适宜的籼粳杂交稻品种,既可安全齐穗,又能够充分利用6—8月温度、光照资源,促进烟后稻早分蘖、低节位分蘗,提高有效穗,为高产奠定基础。

2.2 不同品种茎蘖动态比较

由表2可知,从不同组合茎蘖动态可以看出,在统一育秧和相同密度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与杂交籼稻在基本苗数、茎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表现有差异。籼粳杂交稻基本苗平均值56.85万苗/hm2,比杂交籼稻基本苗平均值64.05万苗/hm2减少7.2万苗/hm2,降幅达12.66%。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杂交籼稻最高茎蘖数453.75万/hm2、有效穗数达245.93万穗/hm2,比籼粳杂交稻增加143.25万/hm2和52.88万穗/hm2,增幅分别达46.1%和27.4%。平均成穗率上,籼粳杂交稻高于籼型杂交稻7.96个百分点。

可见,杂交籼稻的茎蘖动态呈现出的特点是秧田期茎蘖数快速增多,从而最高茎蘖数基数高,但由于过快与过多分蘖,导致成穗率相对较低。籼粳杂交稻在秧田期生长较慢,分蘖发生较迟,但整个生育进程中茎蘖生长平稳,成穗率反而提高,显著高于杂交籼稻,这与周年兵等(2015)研究结果基本相同。B5C491F4-DA7B-42B3-AAC4-39FFB4954350

籼粳杂交稻不同品种的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表现有差异,基本苗达60万苗/hm2以上的有甬优5552、浙粳优1578和甬优17,其他52.65万~54.75万苗/hm2,最低的是甬优15;最高茎蘖数271.95万~360.15万/hm2,有效穗数173.55万~219.00万穗/hm2。不同品种间,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表现的总体趋势相同,顺序依次为甬优17>甬优1540>浙粳优1578>甬优5552>甬优15>嘉优中科3号>甬优7850。成穗率60.8%~64.5%,平均62.16%,最低为甬优15和甬优17,最高是嘉优中科3号。作烟后稻种植时,要针对籼粳杂交稻前期分蘖缓慢的特点,合理密植,增施基肥,早施蘖肥,促进高成穗率,改善群体冠层结构,增强光合能力,获得高产群体质量[5]。

2.3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所有参试品种实际产量为9.018~10.596 t/hm2。其中,7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实际产量为10.157~10.569 t/hm2,都达到10 t/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产量最高的是甬优1540,比最低的嘉优中科3号增长4.32%,比甬优7850和甬优15分别增长2.3%和2.6%,剩余品种产量相近。两个杂交籼稻品种中,隆两优1988实际产量为9.852 t/hm2,比晶两优534增长9.25%。两个不同类型实际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平均比籼型杂交稻增产0.978 t/hm2,增长10.37%。经T检验表明,达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籼粳杂交稻品种在宁化县作烟后种植能充分发挥出品种超高产潜力。

2.4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从表3可知,9个参试品种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4个性状没有显著差异,有效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皆达极显著差异。

9个参试品种株高幅度为110.0~127.2 cm,籼粳杂交稻平均116.5 cm,籼型杂交稻平均为115.7 cm,株高最高的品种为甬优5552,较低的是甬优1540、晶两优534和甬优17;穗长在21~28.5 cm,籼粳杂交稻平均株比籼型杂交稻短0.35 cm,低1.48%。

从穗粒结构上看,籼粳杂交稻平均每穗总粒数266.6粒,每穗实粒数222.3粒,分别比杂交籼稻多85.8粒和71.5粒,差异极显著。9个参试品种着粒密度为7.49~13.67粒/cm,籼粳杂交稻平均11.41粒/cm,比杂交籼稻增长51.7%,差异极显著。由此看出,籼粳杂交稻具有大穗、粒多、着粒密等特点,主要原因可能与各品种群体颖花量多、着粒数多有关。生产上,要实现籼粳杂交稻超高产,可主攻大穗。

籼粳杂交稻不同品种穗粒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穗总粒数变幅为241.8~302.0粒,甬优7850最高,比甬优15、甬优1540和浙粳优1578分别增长7.3%、10.5%和13.1%,比嘉优中科3号、甬优17和甬优5552分别增长18.1%、23.2%和24.9%。结实率都在80%以上,变幅为85.2%~86.7%的有嘉优中科3号、甬优15和甬优7850,变幅为80.1%~82.5%的有浙粳优1578、甬优5552和甬优1540。千粒重变幅为23.3~28.9 g,平均24.8 g,最高的甬优5552达28.9 g,其次的嘉优中科3号達26.0 g,其他品种低于平均值,变幅24.0~24.5 g的有浙粳优1578和甬优17,甬优15、甬优7850和甬优1540变幅在23.3~23.5 g。

本试验与陈忠平等(2016)[6]的研究结果相似,籼粳杂交稻在增产途径上不能以争取大穗为唯一途径,还应协调有效穗等产量构成因素来获得增产。按平均每穗粒数250~300粒,结实率达到80%以上,有效穗数在200万穗/hm2以上,可实现10.0 t/hm2以上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具有远缘杂交的特点,具有超高产能力,在宁化县烟后种植比杂交籼稻表现出明显优势。一是生育期适中。郎有忠等(2012)[7]与吴桂成等(2010)[8]认为,水稻产量与生育期呈正相关。试验中,籼粳杂交稻多数组合属弱感光型,用于烟后稻,生育期较一般水稻长,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早分蘖,从而确保有效穗多,易获得高产。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更协调。本试验结果与花劲等(2015)[9]的结果相似,即超高产群体动态为早期分蘖较快,够苗后迅速转为平稳增长,成熟期具有足量有效穗数,最终成穗率高。三是产量构成合理,增产潜力大。周有炎等(2012)[10]研究表明,超高产的前提是大幅度提高群体的颖花量。花劲等(2014)[11]认为,高产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足量有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籼粳杂交稻要实现高产,应针对穗型大、着粒密、穗粒数多的特点,实现大穗、多粒,提高颖花量,同时保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籼粳杂交稻间的分蘖能力、长势、成穗率、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有差异。综合评价,甬优1540、甬优5552、浙粳优1578和甬优17作烟后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基部节间短、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穗大粒多,具有超高产潜力,适合作烟—稻轮作的搭配品种;但其分蘖力较弱,有效穗少,易感稻曲病,在生产上要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以达到高产。

参考文献:

[1]陈斌,林芳,葛加沐.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组合的基本特征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5):34-35.

[2]郭保卫,花劲,周年兵,等.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研究[J].作物学报,2015,41(8):1220-1236.

[3]陈波,李军,花劲,等.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7,43(8):1216-1225.

[4]周年兵,陈波,舒鹏,等.江西省两种类型单季杂交稻产量与群体特征的差异[J].安徽农业科技,2015,43(35):67-72.

[5]金芝辉,王起,潘康蓉,等.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在浦江的种植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25-27.

[6]陈忠平,罗赣丰,郑厚亮,等.江西滨湖地区籼粳杂交稻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J].中国稻米,2016,22(5):53-55.

[7]郎有忠,窦永秀,王美娥,等.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3):528-534.

[8]吴桂成,张洪程,钱银飞,等.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66-276.

[9]花劲,周年兵,张军,等.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5):1023-1034.

[10]周有炎,沙安勤,樊宝贵,等.杂交粳稻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与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2):45-47.

[11]花劲,周年兵,张军,等.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582-4594.

(编辑:郭 瑞)B5C491F4-DA7B-42B3-AAC4-39FFB4954350

猜你喜欢

杂交稻类型产量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