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

2022-05-26刘芳玲

种子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无公害水稻

刘芳玲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对水稻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水稻无公害栽培为例,结合蒙山县水稻种植现状,深入分析可用于提高无公害水稻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目标,为蒙山县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7-005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1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种

任何一种水稻品种的栽培,都需要重视选种问题。选择最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最优质的种子,是无公害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基础。选择无公害水稻栽培品种,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势,选择最适宜种植的品种。蒙山县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23 ℃,极端气温为33~42 ℃,适宜无公害水稻栽培。与此同时,受气候条件影响,蒙山县光照时间长、积温量大,可为无公害水稻栽培提供足够的光照。但蒙山县内部各地区降水量不均匀,部分地区易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影响水稻的生长。因此,在无公害水稻栽培中,栽培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环境,挑选高品质、株形紧凑、抗性强、抗病性良好、丰产性能好且生育期适宜的水稻品种作为主要选择。水稻栽培人员在挑选水稻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的整齐度、谷壳色、净度、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等参数,确保所栽培水稻种子质量上乘,以达到高产优质的标准。

1.2 种子处理方法

1) 晒种。对种子充分晾晒,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阳光下放置种子晾晒几小时,要保证种子摊铺面薄且均匀,及时对其翻动1~2次,动作应该轻柔,避免力度过大导致种子破壳而出。如果晾晒的种子品种不同,在晾晒时应加以区分,不得混淆种子。晾晒后的种子,内部淀粉还能被转换成可溶糖,种子的成活率会随之上升,并且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种子在贮藏期间的病菌会被有效控制,进一步使种子抗病力大幅度增加。

2) 种子消毒。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物理处理法。温汤浸种和等离子处理方法是常用的方法,而前者又被细分为两种,分别为冷渍温浸和开种温浸。而等離子处理方法属于种子处理系统的一种,通过应用高压电弧等离子辐射和交变电磁场作用,实现种子消毒的目的。

第二,药剂浸种。在催芽播种前,可以利用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该类措施,可预防水稻病害。在浸种过程中,使用的药剂主要以杀菌剂为主。具体浸种方式为使用药剂与适量的水勾兑,在浸泡一定的时间后,即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果想要提升出芽率,还可以将适量比例的三十烷醇微乳剂加入其中。

3) 种子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可以对各类病害进行防治,这里所说的病害,主要是指土地传染病害和种子传染病害,并且还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防止病虫害效果较好。

1.3 育苗方式

水稻育苗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育苗,一种是抛秧盘育秧。抛秧盘育秧避免了传统育苗引发种子、幼苗腐烂的弊端。抛秧盘育苗相较于其他育苗方式更简单且成本低,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的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分蘖多、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1]。

1.4 栽插方式

1) 抛秧。抛秧是广西地区常用的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是指利用抛秧盘育秧的方法,是对传统手插秧的方式进行替代,利用这种插秧方式,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提高栽秧效率。同时,在节省种子和秧田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其技术要点如下所述。

第一,培育适龄无病壮秧。秧田期针对天气情况,注意排水炼苗。在抛秧前施一次薄肥或喷施一次叶面肥,选择在3~4叶期,适龄抛秧。

第二,抛秧密度。在栽秧前,应对稻田进行精耕,大田耕整要平,达到“浅、平、糊、净”的标准,有利于抛秧立苗。确保田面高低差小于3 cm,并选择合适的天气抛秧,开好厢沟,适当密植[2]。保持抛匀,抛足基本蔸1.8万~2.1万蔸/667 m2。

2) 栽培与养殖相结合。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水稻栽培人员改变了原有单一水稻的生产模式,高效利用农田空间及资源,使水稻与鱼类同生共产。在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中,水稻栽培人员在稻田内养殖鱼类,利用鱼类清理田间害虫和杂草等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利因素,同时鱼类的排泄物又作为绿色环保的水稻肥料,改善水稻栽培区域的农田土质。应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安全性,还可以生产优质的水产品,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提高农业生产人员栽培无公水稻的积极性。将水稻种植与螺蛳养殖相结合。稻田养螺就是根据自然的农业理念,利用稻、螺共生方式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稻、螺共生,互惠互利。通常这种养殖模式下可取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被逐渐推广开来。

1.5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水肥管理措施

在管水方面,应始终秉持前期薄水促蘖、中期晒田控苗及后期干湿养根的基本原则。

第一,抛秧期水分管理。抛湿不抛水,大田水层不超过1 cm,不宜积水太深,抛后48 h内不灌水,“无水层扎根(无水层土壤水分饱和)、浅水扶苗”的灌溉技术,抛后3 d内保持浅水层,自然落干,促进新根入土,加速立苗过程。立苗后实行浅水层灌溉。

第二,水稻返青期水分管理。水稻返青期对水分非常敏感,如果缺水,则返青延迟,甚至会死苗,水稻植株干物重和茎叶相对生长率随着温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而温度又全靠灌水措施来调节,所以保持适当水层十分重要。因此要控制稻田水深,尽量灌浅水,水量不能过多[3]。6E3AEEDF-F8FA-4996-B9FE-29D405217C39

第三,水稻分蘖期水分管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主要取决于水温,水稻分蘖期提高水温的有效措施是浅水灌溉,一般灌水1~3 cm为宜,有利于水稻分蘖,如出现连续低温天气,日平均水温低于17 ℃时,应加深水层保护秧苗。浅水灌溉不仅能提高水温和地温,还能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成分,有利于水稻根部吸收养分,并使水稻株茎部得到充足的光照,为分蘖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当每蔸苗数在5~6苗时,可根据田间苗情、土壤、用肥、天气等状况开展排露晒田。

第四,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水分管理。抽穗后15~20 d内采取浅水灌水方法,保持2~3 cm的水层,抽穗后20~35 d采取间断灌水的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决定停灌水时间,排水较好的稻田在抽穗后的35 d左右停灌晒田。保证株型紧凑,青枝蜡秆,为高产优质打好基础。

2 施肥管理

施肥是农作物田间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人工形式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水稻栽培人员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生长态势,及时发现其生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充足。即便在土壤较肥沃的地区,也不能不进行施肥管理。土壤中蕴含的营养元素有限,水稻的生长不能只依赖于土壤,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田间施肥管理可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在无公害水稻栽培实际施肥过程中,必须保证各时期水稻施肥管理效果符合水稻生长需求。

2.1 施足基肥

基肥的施用要强调“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基肥的用量和比例应根据土壤肥力、土壤种类、品种特性和施肥水平而定。土壤肥力较低,可适当增加基肥用量和比例,若土壤肥力较高,则应适当减少;土壤深厚的黏性土,保肥力强,用量和比例应适当增加;而土壤浅薄的沙性土,保肥力差,用量和比例应适当减少;施肥水平高的用量和比例适当增加,反之则适当减少。同时还要考虑品种的生育期长短、秧龄长短和生长季节等。基肥占总施肥量的比重可在40%~60%变动[4]。

2.2 增施追肥

水稻返青期进行第一次追肥,主要施加尿素,施肥后需保证4 d内不进行排水、灌溉等工作。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7~10 d,重施分蘖肥,施氮、磷、钾配合的复合肥。水稻抽穗期进行第三次施肥,一般在水稻进入抽穗期的13~15 d结合水稻幼苗的颜色与形状确定施肥量与比例。在水稻拔节期进行最后一次施肥,所施肥料为钾肥。水稻栽培人员要严格按照水稻施肥管理标准开展施肥工作,充分发挥施肥管理对水稻高产的促进作用。

2.3 防治杂草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田间的杂草会争夺农作物所需营养,导致农作物养分不足最终减产,无公害水稻栽培过程中不重视田间管理造成杂草滋生也会影响水稻产量。在无公害水稻栽培过程中,为保证水稻养分充足,水稻栽培人员会采取多种措施丰富稻田的营养成分,促进水稻生长的同时也为杂草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导致稻田内杂草生长茂盛。稻田内杂草滋生不仅会抢夺无公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还会为害虫提供适宜且稳定的生存环境,同时降低稻田的土质,对无公害水稻生长产生消极影响,最终造成减产[5]。

除草是防治杂草的最佳办法,也是维持无公害水稻健康生长的必要田间管理措施。无公害水稻栽培需要定期在水稻栽培区域内除草,选择除草剂时尽量选择对水稻安全无害的药剂,在除草的同时能保证无公害水稻生长不受影响。除此之外,除草能破壞害虫的生存环境,保证无公害水稻养分充足的同时又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开展该项田间管理措施可为无公害水稻生长营造良好条件,保证用于水稻生长的养分充足,实现无公害水稻增产的目标。

2.4 防治茎叶早衰

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影响水稻的饱满度,水稻栽培人员合理利用光能是避免茎叶早衰的主要方式。水稻栽培人员应保护叶片生产与积累有机物的能力,促进无公害水稻高产。水稻绿叶面积应保持稳定,保护其应有的生理能力,延长叶片细胞的寿命。观察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为水稻补充肥料以防止水稻叶变黄早衰。除此之外,为防治茎叶早衰可进行施肥工作,要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最大限度提升无公害水稻的产量。

2.5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无公害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及时防治病虫害。无公害水稻生长的每一个周期都存在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水稻栽培人员需要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预防并避免病虫害扩散。在水稻的育苗阶段,发现已有害虫或已生病的稻苗,应该尽快处理,避免病虫害大面积传播造成重大损失。水稻成穗期是最关键的病虫害防控期,自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减弱,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病虫害发生风险较大。水稻栽培人员应重视成穗期病虫害防控,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控措施,保证水稻产量不受影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3种,结合蒙山县无公害栽培水稻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为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为害的作用。应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经试验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了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应进行科学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为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以水稻稻飞虱防治为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此类害虫的威胁极大,其种类主要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并且,其属于迁徙类害虫,成虫和幼虫会附着在水稻根部,吸收其汁液,使水稻生长受到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水稻倒伏和穿孔,其产量也会随之降低。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早稻防治,应将孕穗的中期和后期作为防治时期,对于中稻和晚稻的防治,需要将分蘖末期和孕穗后期作为防治时期。防治措施应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措施为辅。其中,农业措施是指选择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并在水稻管理期内做好施肥工作。同时,要在合理时期将鸭子投入到其中,让鸭子在水田里生活,让鸭子捕食害虫。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机械设备消灭虫卵或利用害虫趋光性捕杀害虫。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无污染的农药,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两种以上病虫害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一次用药应严格控制在收获15 d前。除此之外,水稻栽培人员还可通过保护害虫天敌生存环境以及人为增加天敌数量的方式抑制害虫滋生,增加无公害水稻的产量跟品质。以纹枯病防治为例,此类病害会为害水稻叶鞘和叶片,在病害严重时,稻穗和茎秆亦会受到侵害。针对此类病害,应在分蘖末期至破口前期对其进行防治,次数以两次为宜,在防治过程中,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防治,用量为1.5~2.5 L/hm2。

3 结束语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对农户创收具有重大意义。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强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规范水稻栽培田间管理的标准,使水稻种植更加科学,提高水稻的产量,推动蒙山县水稻种植业发展,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莫幼连.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2(3):5-6.

[2]王丽.优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广东蚕业,2021,55(10):78-79.

[3]贾国连.绿色无公害水稻的高产栽培体会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1(7):61-62.

[4]丛淑敏,滕范霞.优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6):77-78.

[5]曹明贵.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163-164.

(编辑:郝焕霞)6E3AEEDF-F8FA-4996-B9FE-29D405217C39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无公害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