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2-05-26李建军

学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摘 要: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学科知识,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与教育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构建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合作学习中,学会创造性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10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34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习惯于占据着科学课堂的主导权,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设定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无法把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关联起来,不能展示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性与生活化特征,小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与思考的机会,无法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与思考的机会,结合实际生活素材引发学生的探究,深入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学科原理、特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让“教”与“学”之间深度融合,使师生之间共同构建探究性、高效化的科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

(一)对于科学课程理解存在偏颇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理解存在偏颇,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忽视了科学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特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向整体学生来设定科学教育方案,围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层次化设定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科学知识的学习状态之中,缺乏探究科学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无法展示出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同时,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活动中,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对课本知识研读、分析中,缺乏一定的动手操作、原理验证的时间,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单一,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质量有待提升。

(二)科学教学理论脱离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的素材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需要把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知识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进而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素材来探究科学,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没有围绕实际生活、实验原理来讲解科学知识,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又比较差,根本无法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存在小学科学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长期下来,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与锻炼。

(三)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通常都是直接把科学知识、问题答案告知学生,学生缺乏去探索与发现的机会,长期下来,便形成了懒得动手、思考的习惯,无法创造性地学习科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未来参与学习活动、社会生活。同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只是形式化地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思考,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探索,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课堂教学问题。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一)全面落实科学课程标准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让学生真正理解、剖析、应用科學知识,取得最佳的科学课学习效果。首先,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科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掌握必备的学科技能”,由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独立探索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全新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社会的进步。其次,科学课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科技性非常强的学科,核心教育任务是引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楚自己属于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从中来感知创造的快乐、智慧的力量,这些都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科学课内容较为丰富,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减少对于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

(二)体现科学课的课程特征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体现科学课的课程特征,展示出科学课的德育优势、人文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化成长。首先,小学科学课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特征,很多科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才能够了解科学知识中的原理、概念、规律,掌握科学的发展历史、性质,提高科学课活动的有效性。其次,科学课具备较强的生活化特征,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实例,促使学生去交流、探究,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无形之中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小学科学课要具备较强的探究性特征,科学知识需要每一位学生去探索、研究,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为之后参与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三)科学课教学现状、问题,需要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创造规律、创造原理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利用创造性思维来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导致科学课程活动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究欲望。由此,只有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转变传统科学教育现状,站在学生角度去设定科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打破创造思维的局限性,鼓励學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强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记忆,培育学生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同时,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改变以往只关注活动结果、忽视活动过程的问题,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探究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围绕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征设定科学教学目标与教育活动,寻找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与探索点,让学生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科学知识探究之中,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构建科学知识体系与结构,基础知识属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全面掌握科学知识,才能够真正思考与探究,从中真正获得收获与提升。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设定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要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与表现自己,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教师要合理预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合作,实现生成性、创造性知识探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化,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教师要设定一些开放性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说明与练习,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科学课程的实践功能,任何知识探究都无法脱离实践活动独立存在,同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样的,教师要保证科学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与开放性,让学生以灵活、自由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二)塑造学生创造性动机与人格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要注重塑造学生创造性动机与人格。教师要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其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创造与思考,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记录,并且要定期对比笔记的具体变化,对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加强对于小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并且要展开具体、详细的激励效应,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与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具备想象力的问题,展开多元化课堂学习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与独立性,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独立操作意识,教师要尽可能减少集体提问的形式,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个别化、层次化、激趣性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能够更加专注钻研与创造,面对课堂问题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减少对于小学生的硬性限制,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与学习压力,让他们拥有探索的勇气与自信心,让学生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

(三)做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工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工作,让学生拥有自由想象、灵感迸发的机会,能够以最放松的状态投入到知识学习、探究之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创造性思维需要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产生,所以,只有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才能够让他们积极思考,克服学习方面的障碍。另外,教师要学会尊重、包容学生之间的与众不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面对问题也要表达出不同的想法与观点。由此,教师一定要设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与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养成乐于质疑与猜想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科学教学活动的改善与优化,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讲解科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提问技巧与方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更为生动化与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为全面观察科学原理的变化过程,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与现象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要精心设定课堂问题,保证课堂问题的探究性与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意识到科学进步需要不断质疑与思考,进而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增强科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增强科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感知到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设定创造性的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学习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激发学习灵感,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开展实验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用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科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个运转的状态之中。同时,要想强化科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要注重课堂作业的实践性、观察性,把一些生活化的课外素材引入到科学课堂中,由于很多科学原理的观察周期比较长,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坚持与记录,养成善于观察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科学知识原理的变化过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寻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着力点,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科学课堂中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表现自我、动脑思考的机会,强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构建生成性、创造性的课堂教育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高守宝,樊婷,王晶莹.70年来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科能力的沿革与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26.

[2] 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02.

[3] 许春霞.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通过美育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2):76.

[4] 罗艳.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逸群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25):152.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8.12—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