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下的高校心理辅导空间设计
2022-05-26李嗣彤
李嗣彤
关键词:心理辅导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 大思政 隐性教育
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伤害他人的新闻报道频繁出现,这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化。[1]面对各种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压力,大学生不完善的心理受外界干扰,自身很容易引起各种负面问题,逐步变成心理疾病风险较高的群体。在此基础上高校为正向引导学生健康教育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为给予学生正能量引导,高校采用隐形教育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引入空间,缓缓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
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教育政策,特别是强调思政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花园,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场地。思政视野下的高校心理辅导空间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这种思政文化参与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受教育者在平时让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一、思政教育在高校心理辅导空间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心理辅导空间现状
目前,高校常有的咨询和辅导空间会有三大分类,即个别辅导空间、团体辅导空间和情绪发泄空间。个别辅导是解决深层问题的主要辅导方式,往往需要个别辅导的个体较为特殊,空间上需要足够的私密性;团体辅导起步较晚,各大高校仍处于尝试阶段,空间不宜过小,整体色调需要通透明亮、鲜明活泼;情绪发泄室并不一定是大叫大闹宣泄的空间,它需要根据治愈性与隐形教育规划空间功能。
经过多次网上调研与高校实地考察发现,现如今大学生心理辅导空间的现状是,以补救性目标为主,过于重视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健康引导。国人对空间认识状态处于整体性的感知阶段,空间缺乏独特的教化风格,空间运用单一,各要素缺少配合,不足以支撑心理辅导空间的需求表达。高校心理辅导空间形同虚设,学生对其认可度有待提高。通过阅读文章等发现这已经成为大家普遍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目前的心理辅导空间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思政教育在高校心理辅导空间中的切入
目前高校心理辅导空间需要多样化和本土化的教化模式,寻找适合高校的空间表达形式。我国有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并不需要一味地借鉴外国教育形式,对于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空间还需要从中国式的辅导方式入手。
心理辅导空间的改造首要考虑教育方式的问题,经调研观察发现,学生内心受教育的观念会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固定的桌椅排列方式让已经从小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内心是抵触的。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辅导空间并没有让来咨询的学生感受到温暖,反而跟普通教室上课没有太大的区别。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尚且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大量不成熟的地方,滞后、单一、缺乏生动性与社會实践性。高校的思政课堂都是较为粗略的理论概括,实践活动大多陈旧,流于形式。同时,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激情,无法激起大学生感情的共鸣,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高校教育可以从儒家教化思想中找到灵感,在以德育铸魂为主的思政教育机制中,隐形教育、心理辅导教育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文化“三全五育三结合”模式。[2]
二、思政教育介入心理辅导空间中的共性表现
(一)情感化表达
思政教育想要无缝隙连接到大学生心理辅导空间,需要从情感化表达方式入手,让学生在感悟的时候共情[3],比如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思政空间,为红色历史的展开奠定感情基调,将思政教育逐渐融入到空间之中,使人们不知不觉感受到革命的力量。
学生面向心理辅导空间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个教育过程的接纳程度。思政介入的心理辅导空间应从从学生内心出发,引导学生适应陌生复杂的空间环境,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学生的思想与空间氛围之间的情感共鸣。
所以思政介入的心理辅导空间情感化设计必不可少,它可以从视觉印象与红色文化两个维度在心理辅导空间中进行融合。在视觉印象上,引入夸张、衔接等艺术设计手法,让思政元素以一种合适的形象融入到心理辅导空间中,避免突兀地出现让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在红色文化宣传中,确保思政元素与空间环境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一致,避免多重主题对心理辅导空间造成干扰与破坏。
(二)功能性需求
从调研数据看,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觉得心理辅导空间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场所,而极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心理辅导空间是为心理有疾病的学生而设。随着思政教育政策的提出,思政介入心理辅导空间,其功能不再单一,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交流空间,丰富大学生的团体活动,释放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心理辅导空间之中,不但可以给迷茫的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慰藉,同时还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提高辅导过程的感染力,拓展交互空间,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此环境中得以成长,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健康人
(三)多方位建设
建设思政教育下的心理辅导空间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空间的设计需要结合教育建设新政策,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需要从思政教育、德育、美育的教育方式出发,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也需要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去推进思政主题的空间建设。心理辅导空间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调查结果,统筹学生需求划分空间功能与环境设计。既有利于心理辅导空间结构的完善,也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传播。
三、构建思政教育下的心理辅导空间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根据思政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作者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改造高校的心理辅导空间,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思政教育模式在高校中的改变,让学生更愿意接触思政文化。
(一)山东科技大学思政文化导入空间
1.山东科技大学多彩思政空间: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山东科技大学开展多彩思政空间设计,如辅导员之家、国防驿站、爱驿站、公寓服务管理中心、心理辅导空间等设计,重点突出思政教育引领的功能,能够让全校师生有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环境熏陶中强化空间的文化育人功能,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国防影响、心理健康引领,加强思政文化宣传。
其中作者参与公寓服务管理中心的整体设计,运用紫色为基调将整体空间柔化,设计上力求简单明快,通过相应色彩搭配营造温馨亲切的空间氛围,设置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洽谈区,同时设置了便民服务设施,为公寓学生提供暖心服务,拉近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墙上设置相应宣传内容更换或手作方便,集教育与休闲为一体,如图1、2。
2.设计理念导向:伦纳德(M.Leonard)在《有人性的空间》中所说,“一个好的空间设计就需要尽可能调动人的心理体验和感知体验,去唤起人们对某种情感的回想或联想,以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5]心理辅导空间既是能提供给学生心理庇护、心理教育的场所,又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是一个充满朝气又内敛舒适的环境。以青年人的眼光来构建的空间,同时心理辅导空间应是一个可以“记忆”的地方,将思政文化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构建新型教育空间这是文章设计的最终目标。
山科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提高积极乐观的校园心理氛围,打造心灵驿站与大学生心理活动社区,促进朋辈间心理沟通互助,增进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塑造治愈、愉悦的心理空间。打破传统教室的单一性,拓展交互空间,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知不觉间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心理辅导空间设计实践
1.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本次设计位于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交流中心二楼,内部空间大小约177平米,是山科一间心理辅导空间的设计方案,其中划分为观影空间、个体辅导与发泄空间、团体活动空间和休闲空间。
个体辅导室利用玻璃隔断区分空间,不让外界压力过多干扰个体交流,又能在设计中为避免空间昏暗,透光的同时不显得压抑。设计中需要注意空间大小与软装布局,空旷的环境给学生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舒适的空间体验是会给学生提供一种安全舒适以及不被打扰的空间环境。本次案例为避免个人交流时的尴尬,采用海洋球的“减压球池”,用孩提时代的快乐释放压力,中间安装沙包等发泄物品,这些物品既可以让个体在独立空间在快乐中放松身心,又能让个体在空间中忽略陌生环境带来的影响。
休闲空间里包含图书阅读区与洽谈区,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中组织简单的读书交流会,也能使性格孤僻的学生通过书籍与相同趣味的人建立心灵上的知己。让更多心有阴影的学生通过阅读与空间环境的调节达到缓解心情、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洽谈区面朝绿植,这也为与人交谈紧张的同学提供的环境,因为人们有时紧张会下意识地看向另一侧,这时植物的自然美就是最好的选择,学生放松自身后交流洽谈也会顺利很多。
团体辅导作为起步较晚的模式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作为团体性活动会更让人在不经意间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情,毕竟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个人会引起孤单落寞的情绪,在团体中会更好地得到治疗。团体活动空间又划分为观影区与手工DIY区,其中观影区里的座位简单便捷,方便移动,此空间又可以作为团体活动时需要的大空间使用。沙盘游戏是当下很受大众欢迎的心理辅助技术,它是对来访者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学生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要在盛有细沙的沙箱里摆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物品,直观地呈现出他们的真是心理状态与内心世界,可以很好地绕开咨询中的尴尬与不安。手工DIY是现如今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缓解压力的方式,据编者自身观察,很多人喜欢观看手工制作的过程,网上迅速流传出“沉浸式”一词,比如沉浸式手工、沉浸式制作、沉浸式手账等,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解压形式,这种形式代入感很强,让人感觉很放松舒适,甚至DIY后自身身心都充滿愉悦感,如图3。
2.空间形态:针对大学生解压设计的空间环境非常重视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空间可以运用活泼的空间组合形式及丰富的色彩消除学生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为避免随意的造型造成空间的拥堵,山科的心理辅导空间中多采用常见的几何造型,融入较为活泼的设计元素,利用年轻人的喜好打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来降低学生对于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抵触心理,在自由组合中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空间中考虑了横向与纵向的设计,例如个体辅导空间通过横竖对比来丰富空间的层次,横向设有解压球池、发泄器械、休闲交流座椅以及秋千荡椅使空间充满律动性,纵向利用色彩与玻璃隔断纵向延申,在有限的空间中不过分压抑,如图4、5。
3.距离尺寸:霍尔提出的空间关系学这一概念,是关于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研究。高校心理咨询室每个空间的所有距离尺寸都需要参照这一概念中的“社会距离”进行设计和划分,根据私密性的心里距离与环境因素,使每个人的“个人空间”距离要求相差甚远。比如在团体活动中,根据熟识程度人们一般会采用个人距离(75到100厘米),个人社交需要相互协作、共同交流时,个人空间距离会缩小,当人们之间产生矛盾或冲突时会不自觉拉大个人空间距离。为保障学生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空间利用思政活动拉近师生或同学间的距离,引导每位教育者走向正确的方向。
4 .色彩的使用:“色彩是最便宜的心理治疗师”[6]。颜色是心灵对内在状态的诠释,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能引起视觉审美的空间灵魂语言。在思政教育空间的设计中要善于观察色彩的视觉规律性,针对不同功能分区合理运用色彩及色彩心理学。
色彩对于分割空间也有很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如果排除墙体、柜体等分割空间的元素,使用大面积色块拼接成不同功能的区域,往往会比用墙体围成的空间更具有自由性,增大空间的利用率。
借助山科心理辅导空间案例色彩分割的形式将整个空间分为观影空间和图书阅读区,通过粉色调与绿色调的对比使空间有扩大和后退感,不至于有压抑、拥挤的感受。一般来说心理辅导空间的色调不能采用刺激性强的色彩,大多采用中性色调、暖色调,如奶黄、天蓝、浅绿等比较适合辅助治疗的色彩。白色是一种明亮纯洁、单纯而不简单的颜色,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可以对精神、情绪起到一个很好的安抚作用。但白色的面积不易过大,那样会给人疏离感,所以适度的白有助于缓解压力。
色彩,常常直接宣示着某种理想信念。对于具有思政意义的心理教育空间来说需要引入红色文化资源,一部分是色彩上使用具有革命鼓舞精神的红色,自由与理性的蓝色以及生命与希望的绿色,另一部分这种色彩鲜明的颜色需要结合政治代表性强的装饰品才能作为政治语言发挥正确的宣传作用,比如国旗、党徽与红色的结合,国旗的红色力量象征革命。
设计中采用舒适的温暖色系,也会采用大胆的色彩刺激,温暖的色彩让人放松,鲜活的色彩激励学生蓬勃向上发展,让大学生在不忘初心的同时牢记使命,在慵懒的环境下激励学生顽强向上的奋斗精神。
5.光的运用:当大学生进入心理辅导空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室内的光线及温度直接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室内光线需要明亮柔和,避免直射的强光、冷光以及昏暗的光线造成的不适。通常在室内空间中人们具有向光性,我们对从环境中获得的光照量非常敏感,当人们在看到光时,忧郁的心灵会得到治愈,让人对陌生的环境亲切且向新的感觉。因此在灯具搭配上宜选择间接照明或漫射照明,设计中使用透光板、软膜天花、暗藏灯带等使光线分布均匀,给予咨询室更多舒适感、温馨感,提高人们对空间的归属感与依赖感。设计整体并没有用阻隔光线的墙体划分空间,开放式空间的同时用书架、玻璃和绿植规划空间,让光线穿越整个心理辅导空间,通透明亮的环境无论是谁都会不自觉放松。墙上重要的思政元素应用筒灯照亮,不作为主体光线,也不沦为配角让人们无从观赏,筒灯的灯光与射灯的直射不同,柔和的光线将思政元素在合理中突出,让学生在第一眼了解空间的主题。
结论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应需要在空间中从构造、色彩、灯光等多方位多要素针对性考虑,把握学生的环境心理特征,进而让思政贯彻影响青年人的内心世界。未来对教育领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利用环境影响渗透基于高校教育空间现状做出的设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让产生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能在设计的空间中放松身心,进一步开拓教育与设计的关联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