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的加减乘除四法
2022-05-26徐晓良钱顾仙
徐晓良 钱顾仙
[摘 要]“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关键在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知识习得、时间管理、方法构建、创新实践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浙江海宁市实验小学以教师的深度教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法,在“管理制度、专业素质、作业布置、综合评价”等方面做加减乘除四法,通过多措并举、有序推进,为“双减”落地提供了时间、空间,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教育管理;加减乘除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9-0091-03
【背景】
周一,你好
——让学生做学习和时间的主人
“今天有什么作业啊?”在三(1)班的放学接娃区,家长们在接到孩子后,最关心的就是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
“作业在学校都做完了。”“今天回家就是阅读和整理书桌。”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家长们松了一口气,“这个作业好,孩子有事做,又没有压力,也不用家长辅导。”原来这一天,是学校规定的“周一无书面作业日”。
什么是“周一无书面作业日”?
顾名思义,即在每周周一,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都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书面作业。而这一天,变成了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日。从2021年3月开学起,实验小学在附小校区、实验校区共同推行“无作业有活动”这一举措。即每个周一,会给学生布置以劳动教育为主,心育实践和红色实践为辅的活动。每周一是一项劳动教育活动,外加一项心育实践或红色实践活动。
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爱上了“做作业”的感觉。同时,感觉轻松的不仅是学生,许多家长们也松了口气……
“周一,你好”是我校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小举措。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教学提质增效”这个中心,我校以教师的深度教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加减乘除四法,为“双减”落地提供了时间、空间。
一、聚焦建“章”立“制”,在管理制度上做加法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提升、教学行为转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校进一步细化制定以下五项常规制度(见右图),可以为“双减”落地要空间。
1.集体备课制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做好协调及计划的落实、任务的分工等工作,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统一教案格式。集体备课将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相融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备出个性”。
2.教案检查制
除每学期期末进行年度考核时检查教案外,更加注重日常备课的管理。每位教师提前1~2天把教案上传到学校管理平台,教导处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要求吻合度达70%以上,杜绝备课和上课“两张皮”的情况。
3.教学评价制
学校通过同事听课评价、领导听课评价、专家听课评价、督查听课评价、学生评价、赛课等方式,全程、全方位、多视角地评价教师课堂的教学水平,真正促进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提升。
4.听课研讨制
执教教师上完课,除了自身反思,还要在教研组内实施课后研讨。研讨分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提问次数与效果、教师行走路线、教学效果五个维度,分别谈具体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这样的同伴听课、互助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执教能力,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5.质量分析制
为加强对测试和考查的改革与管理,提高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建立了完整的测试和考查管理制度,即测后认真进行成绩分析,精心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就学生成绩分析、存在问题、教学反思与对策等方面,形成书面的成绩分析报告并进行全校的交流和研讨。
二、聚焦教学管理,在专业素质上做乘法
“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时间;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1.精耕细作,术业专攻枝繁叶茂
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提出以下三方面高要求:
(1)课堂时间实行“版块”分配
要求一节课40分钟按“1∶7∶2”的比例分配时间,即新课引入部分占1份,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新授及巩固部分共占7份,时间控制在28分钟内;剩下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占2份,即8分钟时间完成本节课的重点作业。
(2)课堂主体落实“深度”教学
教学环节以单元为学习主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开展探究活动,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3)课堂作业采用“面批”指导
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巡视,还是在学生开展各种方式的学习时,每一分钟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有针对性、个别化地进行面批。
2.上下求索,研有深度教学相长
提高执教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创新三个方面的教研工作。
(1)课例答辩团队化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同伴互助显得尤为重要。课例答辩活动是强化教研组同伴互助研究的一项新举措。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分为课例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并安排专家组织听课和答辩。活动分五个阶段,九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图。
第一阶段:各年级申报课例内容,先由个人备课,再进行集体备课交流,并形成公共教案,即上图的前三步。
第二階段:各年级安排试教磨课,保证轮到上课的每位教师能驾驭教案,即上图的第四步。
第三阶段:课例展示,专家和年级教师一起听课,提前24小时抽签产生上课展示的教师,即上图的第五步。
第四阶段:课例答辩,先由教师在年级内根据课例阐述观点,再由专家提问和给予指导,即上图的第六和第七步。
第五阶段:经过专家指导,组内教师再进行后期跟进改课,并形成教学案例,即上图的最后两步。
每次活动,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和答辩,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赏析、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提升整个学科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2)学术周活动专业化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课例答辩的基础上,举办“深度学习,助‘双减’落地”为主题的学术周活动。不同的学科同时推进,邀请学科知名专家和教研员指导,以学术的力量提升教师的学习力。
(3)课堂评价全员化
2020年,我校为落实课堂主体,组织进行了以“研学科关键能力”为主题的“弄潮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参加对象是离退休5年外的所有教师,85位教师参加了评比,最终评出40%一等奖,40%二等奖,20%三等奖,课后组织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课堂专项评价,提升了教师的学科关键能力,是“双减”落地的有效举措。
三、聚焦作业管理,在作业布置上做减法
1.无作业日,反向促进
“无作业日”是我校“减少作业时间,控制作业数量”的另一项小举措,目的是督促教师研究教材、学生,研究作业精准性,提高在校教学的有效性。我校从2021年3月起,开始推行“无书面作业日——周一,你好”活动,实施“一减四增”策略。
一减,指减少作业时间,控制作业数量。学校规定周一为“无书面作业日”,即每周一针对考试类学科,凡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不得布置任何书面课后作业,要求布置实践性或拓展性作业,着重创新、实践,如语文拓展性阅读、数学实践活动或游戏、英语阅读、科学探索等。
四增,指利用周一减出来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分德育实践、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实践四个方面。在学科综合性实践作业的基础上,我校要求学生回家体育锻炼半小时,并推行德育实践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心育实践和红色实践为辅。同时,要求每月每周一有主题,每次有指导。
如2021年4月19日,周一,我校为无作业日。劳动教育根据各个年级段的学生区别实行:一年级学生学习系鞋带,二年级学生学习清洗袜子,三年级学生学习清洗餐具,四年级学生学习擦皮鞋,五年级学生学习缝纽扣,六年级学生学习制作点心或菜肴。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是一至四年级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五六年级学生阅读《潮童读平语》(学校自编红色文化校本教材)。
此外,还有美育实践。 2021年5月10日至22日,我校在张宗祥书画院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生书画展”。
2.作业设计,转向分层
学生的成绩不应靠大量刷题,需要进行智慧评价。针对作业设计这项工作,我校要求教师逐步向分层作业转向。
(1)作业提要求,布置明方向
作业是学生负担的导火索,我校向教师提出如下要求:①根据不同学生的学力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②创新作业的布置方式,尝试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等。③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开学后,每个班级设置“作业公示栏”,班级各学科教师每日布置的作业统一登记在“作业公示栏”上,以便各科教师相互协调。1~2年级学生无书面作业,3~6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
(2)作业重研究,设计提能力
作业控量提质,关键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对试题的精准把握能力。学校针对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确定了每个学科的能力研究点,并开展了过程性调研活动,如命题、研题、说题等研究活动。流程如下:第一步青年教师编题,第二步年级导师把关,第三步学科名师指导,第四步教研员引领。其中,说题比赛要求有实证数据、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和对策。通过对习题的设计、改编及说题等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作业精练的重要性,为“双减”真正落实助力。
四、聚焦不良习惯,在综合评价上做除法
2021年伊始,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细化班级教学管理,以“行为习惯”为内容,“银行储蓄”为手段,“榜样教育”为途径,“追求卓越”为动力,“激励提高”为目的,学校正式启动“实小卓越银行”,发放六个方面的“卓越成長币”:守纪星、礼仪星、公益星、勤学星、劳动星、运动星。集齐以上六星,可自动生成一个“潮童星”。
“卓越成长币”的发行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下拨给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二是由校办公室直接发放获市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发行标准是按照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数发放:周课时数×3(每课模拟发放量)×16(周时数),最后个位四舍五入凑成整数,即为每位教师的卓越币数量。
“实小卓越银行”有三大功能:一是存储“卓越成长币”;二是兑换自己的心愿,为其提供一次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三是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
每当学生拿着“卓越成长币”,围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终端”存储或兑换时,是他们最阳光灿烂的时刻。
精准的管理制度,精细的专业引领,意犹未尽的团体思考,流淌着全新的思维,荡漾着实践的热情,也让海宁市实验小学所有教师都在践行“双减”这条道路上愈走愈扎实。未来,教学管理道阻且长,愿我们亦能勇立潮头,步履不辍,采撷教育之花,觅得双减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