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前后对照研究

2022-05-26姚伟贾梅姜丽

健康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危重症

姚伟 贾梅 姜丽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对重症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对其喂养不耐受以及热卡达标率进行对比。方法:遴选时间为2019年11月份至2021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内实施监护的患者共计122例,按照收诊时间分组,前61例采用常规营养护理,将其划入常规组,后61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将其划入观察组,护理后对其相关营养指标结果进行互比。结果:观察组在7d热卡数据中、7d达标数据中、7d达到目标数据中均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在发生喂养不耐受数据以及喂养中断次数中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在预后各项指标数据中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EEN护理方案应用至重症患者当中,不仅能够提升热卡达标率,亦能降低喂养不耐受概率,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

关键词:危重症;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热卡达标率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救治手段为营养支持,主要包括: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Central nutrition,英文简称:EN),相关研究指出,肠内营养不耐受数据高达30.5%至65.7%,而EN喂养后发生中断喂养风险高,导致患者摄入的热卡目标量较低(20.7%至58.0%区间),以上两种情况是重症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喂养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因喂养不耐受而引发的喂养困难以及喂养中断情况,亦能给予患者相应的能量供给。Early Central nutrition,英文简称:EEN,为早期肠内营养,指当接诊后的重症患者,在48h内,实施胃肠道营养、其他营养支持。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EEN可发挥其营养支持的优势,通过相应的营养素,使其达到维持瘦肉体、促进蛋白形成的目的,此外,亦具有非营养性方面的优势,如:提升胃肠动力、提升免疫力、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提升代谢能力等,足以证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基于以上背景之下,我院特将EEN护理方案应用至重症患者当中,旨在深入分析对喂养不耐受以及热卡达标率产生的影响,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表1)

1.2符合指标

1.3剔除指标

1.4方法

1.4.1常规组

EN: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EN支持,用量:25kcal至3kcal(kg·d)。滴注(起初)为:20ml/h至30ml/L;定时评估胃残留量,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滴速和剂量。EN支持根据患者不耐受症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起初量500ml至全部剂量。

1.4.2 EEN护理方案

(1)开展EEN知识培训,涉及培训内容:①筛查和评估营养风险;②评估误吸风险;③EEN支持途径选择;④EEN支持方法;⑤评估喂养耐受级别以及处理方案。(2)接诊到重症患者后,应评估其营养以及误吸风险,同时应动态评估其EN耐受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实施动态热卡量调整。保障风险评估的及时性。根据AGI(胃肠道功能分级)的具体情况,调整EN液的速度以及整蛋白配方。≤Ⅰ级:25ml/h,Ⅱ级或Ⅲ级:10ml/h至15ml/L,Ⅳ级:实施肠外营养支持(parental nutrition,简称:PN)。PN时间:高营养风险者则在入ICU后3d至6d,低营养风险者则在入ICU后7d至10d。鼻肠管喂养时间:高误吸风险者(误吸风险评分>13分)并联合应用促胃动力药物。鼻管喂养时间:低误吸风险者(误吸风险评分<12分)。同时应用定期监测其GRV。评估患者对蛋白质以及热卡的需求量,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热卡起初:20kcal至25kcal,根据具体情况将提升至25至30kcal。蛋白质支持剂量根据:当BMI<30,为:1.2g/kg·d至2.0g/kg·d,当BMI>30应增加至2.0g/kg·d至2.5g/kg·d。(3)制定喂养目标:7d内应达到标准喂养,7d后应达到全量喂养。

1.5疗效判定指标

热卡达标情况:统计重症患者自进入ICU后至7d的热卡达标率。

4d热卡达标率数据是总热卡量与目标热卡数据(70%)的百分比;7d热卡达标率是总热卡量与热卡量的百分比。目标热卡数据:25kcal/(kg·d)至30kcal/(kg·d)。

1.6觀察指标

统计两组重症患者发生喂养中断次数。同时统计喂养不耐受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ICU住院用时,机械通气用时,总住院用时,28d病死数据。

1.7统计学方法

SPSS25.0分析,数量数据(%)体现,x检验,计量数据(`x±S)表现,并t检验,如P值<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热卡达标情况

观察组在7d热卡数据中、7d达标数据中、7d达到目标数据中均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2喂养不耐受情况

观察组在发生喂养不耐受数据以及喂养中断次数中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3预后

观察组在预后各项指标数据中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讨论

相关文献中指出,重症患者接受EN后,28d病死率较高,高营养风险与病死率呈正相关,在高营养风险人群中,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如:腹泻、呕吐、恶心等都会增加病死的风险。从预后结果来看,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P<0.05),为此,笔者认为在营养支持工作中,评估患者营养风险、监测喂养不耐受应包括其中,同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此来尽快筛查高风险重症患者,尽最大努力来改善其预后。从喂养不耐受相关指标数据来看,观察组的优势突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对患者的康复更加有利。从热卡达标相关指标结果来看,观察组在7d达标率要远远高于常规组,主要与常规组遵循循序渐进的营养支持有关,自速度从慢到快、营养支持浓度由低自高等,在缓慢促进胃肠功能的同时又能保证患者每日热卡的支持量,为其达到目标热卡打下夯实基础。此外,由于本次研究对象病情危重、病例较少,且疗效会受到众多因素产生影响,为此在今后工作中应需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不足。

總之,将EEN护理方案应用至重症患者当中,不仅能够提升热卡达标率,亦能降低喂养不耐受概率,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桂英,张艳艳,郭红,等.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02):97-101.

[2]侯芳,高晶,赵瑞玲,苏丽,张莉.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2,27(01):36-40.

[3]叶向红,宫雪梅,薛阳阳.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前后对照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1,28(04):230-235.

[4]刘洋,林佳佳,高堃,周菁,柯路,童智慧,李维勤.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营养风险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09):1033-1037.

[5]朱金凤,罗月,姚惠萍,等.基于信息化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对重症病人喂养效果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0,27(02):104-108.

猜你喜欢

早期肠内营养危重症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及安全性研究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血小板减少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