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2022-05-26惠润虎
惠润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心和基础。农业产业是乡村产业的主要领域,只有推动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如何践行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以金融赋能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为农而生,因农而兴,长期深耕“三农”的农合机构来说,既是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初心使命。本文拟在了解并分析某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某市某区现代农业概况
某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渭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区,全区总面积1139.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9.9万亩,辖9镇1办121个村28个社区(14个城市社区、14个新型农村社区)。总的来看,该区农业产业稳健发展,现代农业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农业产业发展迅猛。该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区域内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区约有75%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以菜、畜、果为三大主导产业,粮油、蔬菜、水果、干杂果为该区种植业四大主要产业。近年来,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6.8万亩次;蔬菜种植面积30.07万亩次;水果种植面积5.7万亩;干杂果经济林12.5万亩,共种植有各类果蔬60余种,马铃薯、大葱等七种蔬菜获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该区大葱、山药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区农产品共注册商标65个,其中中国绿色环保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市级知名商标1个,以农业品牌效应为引领,该区农产品营销模式不断提升。
2.新型主体蓬勃发展。近年来该区坚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着力构建农村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全区现有涉农龙头企业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3家;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504家;各类现代科技园区39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4个;各类家庭农场158家;已培养出“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486人。
3.产业投入持续加大。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投入在农业产业领域达3亿元以上,促进设施农业增加到1.7万多亩,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各类大、中小等拱棚合计15451亩,占设施农业的89%以上。另一方面,农合机构近年来加大农业产业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仅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2.3亿元,并坚持以信用村镇建设、“双基联动”工程为抓手,累计评级29470户,授信12257户,授信金额82731万元,解决农业产业中资金需求的难题。
4.科技农业意识增强。该区近年来以大农口部门为主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常年巡回在基层,对农业种植、病虫防治等进行技术指导,农业种植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诸如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一些农业科技园区得到初步应用;土豆机械化种植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农业优良新品种,如普罗旺斯西红柿、恐龙蛋杏李等在该区逐渐落地生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也极大提升了该区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主体较为单一,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区域内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主体仍以单家独户为主,虽然近年来合作社、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经营分散性大,缺乏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差,缺乏产业发展“带头人”。
2.资金投入不够精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虽然政府和农合机构投入大量资金,但多向单体农户进行支持,对整体资金使用不够精准。目前,该区农业产业主要还是靠农户自身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工物流、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且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会对生产农户造成沉重的打击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产业化程度有待继续提高。由于受基础条件差等因素限制,该区农产品、所产特色蔬菜加工水平欠缺,供销及物流冷链运输业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区域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的产业模式,甚至有些地区生产管理模式仍处于粗放式管理水平。
三、思考和建议
在现代农业支持、推动乡村振兴中依然面临诸多严峻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掌握着大量金融、信息资源的农合机构将会成为一大助力,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促进金融赋能现代农业。
1.坚守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市场定位。农合机构要坚守“姓农”本色,防止各项业务发展“离农脱小”,发挥信贷撬动作用,信贷资金向支农支小倾斜,支持现代农业。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沟通对接,把握当地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方面信贷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全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帮助农村完成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改造,使农业生产更加符合现代化。
2.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农合机构实践证明,“双基联动”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农信社和农户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对称等问题,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进一步围绕“双基联动”核心工作,以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完善。一是加强与村组沟通联系,对接区域设施农业、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将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纳入建档评级授信范围,可以建立联络员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双基”作用,进一步加強完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二是改进信用评级制度。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客观实际,对所评定的信用户、村实行优惠政策,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建档评级授信,并结合个体不同特点,细化评级授信指标,合理确定贷款品种、利率,逐步达到“一户一策、一户一率”的目标,尽力满足符合条件承贷主体的资金需求。三是积极探索集体三权抵押、仓单质押和订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解决现代农业中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难等问题;同时,建立政银企沟通平台,创新信用+产权抵押、担保+产权抵押等信贷模式,通过这种新型信贷模式,提升支持农业农村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服务流程和方式。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不仅要有量的支持,还要注重质的提高。一要明确信贷政策。各个地区的乡村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包括区域内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等因素。因此,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及时与政府以及财政、涉农部门、银监、人行、保险等部门对接融入,在制定信贷政策、投放等方面,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等特点,并单列支持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信贷计划,单列计划,精准考核。二是金融投入应注重采用市场化方式,投入重点是具有一定收益、能够保障合理回报的领域,聚焦现代农业全流程、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大棚、规模化农业产业,以及积极符合“三农”、农业小微企业等现代农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三是优化信贷流程和产品,简化办贷手续。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特点,丰富贷款产品体系,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产品和线上信贷产品,积极开展“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对信贷业务各流程实行模块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再造,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信贷对现代农业支持的获得率。
4.金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将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战略目标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让金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线下业务线上化。一是在实践过程中,该社在建档评级授信中,逐步采用移动PAD等形式,现场采集、授信;并推出有关线上信贷产品,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通过实现各业务系统内数据共享,用数据给客户画像,为居民、农户、小微企业及个人工商户提供“7*24小时”、足不出户、足不出村的线上信贷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二是结合“3+X”特色现代农业工程和“—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等融合业态,提高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三是充分发挥农合机构“点多面广”的人缘、地缘优势,下沉服务,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将金融服务和营销触角全面延伸,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5.完善激励配套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可以借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考核奖励、纳税奖励、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向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倾斜,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二是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可以短时间内精准加大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因此,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合理确定再贷款期限、额度、发放时间等,优化流程,减少或降低抵押门槛,使更多资金可以投入到农业农村中去。三是针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的农信社,监管部门要在对涉农贷款的不良容忍度上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借鉴金融扶贫贷款模式,设立社风险防范金, 用于农信社支农出现的风险,建立规模产业贷款担保体系。四是形成区域支持合力。联合区域内全体金融机构共同合作,比如规范和发展民间融资,对庞大的民间资本进行有序的引导和利用;要在办好“大银行”的同时,积极协调并努力办好“小银行”,让大小银行共同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之中,让大银行利用自身资本充足优势,结合中小银行网点下延优势,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性金融扶贫体系,形成大中小相结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四、结论
为促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合機构具有先天优势和非常关键的助力作用。为此,农合机构要在中省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下,针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以振兴农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作为最基本的着手点,进而扩大服务范围,加强服务水平,为农村实体经济提供最全面的服务保障。
(作者单位:渭南市华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