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笃行人品高,美画天下引为豪
2022-05-26刘元见
刘元见
作为乡贤,陶义美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艺术家;作为校友,陶义美是母校几代师生学习的楷模;同为文人,陶义美依然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与期望。而其为人处世之“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更是让我心生感佩长久敬仰。作为美术界的外行,对美术有些许爱好欣赏,但与之交往甚密亲如兄弟,不以拙笔写几句,肯定对不起大家眼中“陶哥”之亲昵。
陶义美以线描出身,其少数民族人物线描作品严谨而不失生机、规矩之中不失神韵,可圈可点的精湛之处颇多,特别是当中意蕴人性的温暖、人情的亲切、人心的向善令人感同身受而感怀不已。他笔下的焦墨人物画凸显着画家朴素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不管是粗笔还是细笔,总能渗透出一种极具亲和力与生活化的艺术魅力,这是他对少数民族人物与风情的深刻解析:吟唱着对当代少数民族生活的感恩颂扬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吟唱着人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之包容与担当。但“线描”作为较为传统的绘画方式和类型在当下不怎么“吃香”,如今以“平方尺”计算价格的方式使不少画家抛弃了十年如一日的基本功训练,放弃了厚积薄发中的必要“厚积”,无可奈何或心急火燎地围绕着能够马上实现经济价值为中心的“速成”进行“创收”。陶义美在这瞬息万变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着不受外界侵扰且初心不变的艺术创作状态,难能可贵而让人肃然起敬。义美,艺美,意美,在小画种里彰显民族团结之大义,在低调的笔墨中展现高超之技艺,在平凡的描摹间体现非凡之大美境地,在续写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再接再厉,不愧是当下浮躁纷杂美术界里一股清新的传奇。
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昼夜有无穷的妙趣。近年来,陶义美兼攻山水画,不断开拓古老画种的新境界。其严格遵循中国画的创作规律,充分突出了传统山水画的精气神。其水墨山水画充分表达了林泉高致的审美意象,淋漓尽致而变化无穷,干、湿、浓、淡和谐自然而相得益彰,画面的气氛烘染极具传统韵味又兼具现代视角与情趣。其设色山水画作品,山峰高远,用赭色皴擦渲染,斧劈皴描绘山峰上的各种折痕,同时山峰上又有诸色植被点缀渲染,山间瀑布直飞而下激起了层层云雾,更具灵动之美、华丽之美。山因水而活,山因云而灵,山因树而秀,山因峰而奇。其笔下的山峦苍茫而厚重,且纹理纵横,迫人眼目,给人以既有退隐山林的意境,又有寄托渴望灵魂栖息和向往理想精神家园的美好蕴意。同时,其善于吸纳和借鉴西方油画语言,比如油画技法中的挫、揉、扫所营造出的立体感和透视感与中国画笔墨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处,为画面增添了不少新鲜的趣味性,充分表明陶义美是一位既能继承又能创新的艺术家。如其赠送广西民族大学校庆之作《锦绣山河》,构图大气,布局精严,笔法自如,远山近水,层峦叠嶂,云雾迷蒙,气脉流畅,幽谷密林,山石树木错落有致,清泉瀑布潺潺流淌。其以高遠、深远、平远相结合,以狂野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轮廓,枯笔与焦墨相融合,达到层林尽染之绚丽效果,不仅凸显画面的体感、质感,更将中国画的笔感、笔劲、笔韵表达出来。作品继承传统又不满足于传统,点线面自然铺陈,墨与色的搭配,写大山胜境,抒心中性情,把个人修养、学识、志趣和理想带入了山水画中,也成为观者心中寄情的佳处。正如其本人所言:捐赠作品不仅是致敬传统文化,也希望能在结合校园艺术的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陶义美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书法,自然不会旁落。“书虽一艺,与性、道通”,传统书法根植于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在古代社会中既承载着传播文明、实施教化的使命,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重要依据,也是陶义美在当今探求艺术道路、彰显艺术个性、传递人格精神的重要补充。他长期坚持以行书为主进行研习,临池之功未曾荒废,对毛笔的笔性与相关技巧有着较强的感受力与把握力,这一优势也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承接融合到线描人物画之中。其书法古朴沧桑、雄浑有力、飘逸潇洒,有多年临帖临碑之渊源来处,有内化自己多年国画专业擅长之造型精准灵动,特别是其积数十年之绘画功底和卓绝才华,融会贯通而精粹绽放,全面精准深入地诠释了赵孟頫所提出的“书画同源”。综观中国书画艺术,无论是其外在表象,还是内在精神,同体同源、紧密相连、相得益彰,陶义美创造性的书法理念与实践,必将为当代书法拓宽一条更为守正创新务实之路与提供不可多得的启示与借鉴。
作为老乡挚友,业余时间陪同陶义美参加过多次其师生巡回画展。陶义美师从我国当代著名美术家、广西艺术学院原院长郑军里,十数年来自觉主攻中国人物画创作,其表现人物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语言自成一家。陶义美的谦虚低调、敏而好学以及对前辈的尊奉,均以“青蓝相接”的传承方式潜移默化地接棒下去。每位学生都是一粒刚刚播撒的种子,渴望发芽,静待破土。教师是一把开垦的锄头,渴望收获,静待花开,而这把锄头由最初的崭新到布满劳动的痕迹,留下的是满园的芬芳桃李。陶义美的研究生不仅在艺术上继承了其艺术精髓,也在各自艺术探索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貌,展览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风格不一,或意蕴深厚,或境界高远,或笔墨淋漓,作品构思精巧、视角独特、情感真挚、功底扎实,充分而深度地体现了陶义美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陶义美获评“优秀教师”等各类荣誉称号,其一贯秉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传统宗旨,全心立足本职岗位,用心服务于莘莘学子,专心于国画研创,桃李芬芳而硕果飘香,竭心尽力而勇于担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是新时代艺术工作者之中坚领航。可谓义行半百终不悔,美誉漓江杏坛香。
作为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美术教学之应尽重任之外,陶义美近年捐赠大量精心创作的作品至各大机关院校、公司企业、展馆场所,到偏僻乡村厂矿传授美术知识,参加各类不同主题和扶贫济困公益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美育熏陶,为美术的普及与提升而身体力行,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同时,他深入一线劳动场所和田间地头写生创作,不断吸纳民间智慧,获取创作灵感。他经常到广西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隆林、南丹、融水等地采风写生,与当地村民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聊天畅饮共悲欢,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民族情感与精神世界,收获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与原始资料。满脸皱纹、沧桑淳朴的老人,美丽大方、纯情温柔的姑娘,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的小伙,还有天真无邪、稚幼可爱的孩童,这些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他们或歌舞或劳作或休息或赶圩或凝思或玩耍,把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质朴以及他们原始粗犷的民族独特美好形象通过笔墨演绎得淋漓尽致。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义美以人生的沧桑经历、艺术的万种磨砺、人品的锻造砥砺,融入挥毫泼墨里,写进高山深河中,浇化胸怀块垒处,抒发兼济天下情。
让我们期待陶义美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大美、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广西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陶义美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师从著名画家郑军里教授。现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金石研究会会长,广西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