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2022-05-26任晓刚

科技智囊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共同富裕分配

任晓刚

民生为本,富民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揭示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深刻内涵,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境界和思想智慧。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这进一步深刻阐释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没有高水平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不仅共同富裕是“缘木求鱼”,社会主义的其他目标也难以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客观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经济循环的过程中,生产处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之首,是保证经济运行和经济再生产的首要条件,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做大做好共同富裕的“蛋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富民之本。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提高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不断增加,这是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的保证。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的支持力度及其均等化程度,推进区域、城乡、行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城乡、行业协调平衡包容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

坚持合理制度安排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既要鼓励“先富”,激发发展活力,也要带动“后富”,体现社会公平。既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好“蛋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通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先行先试效应。要通过推进收入分配税收制度改革创新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同合力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社保、转移支付制度聚焦弱势群体、微型企业,通过坚持合理的制度安排,认识好、把握好和处理好财富与分配效率、公平的关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保持长期共同奋斗精神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共同富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既要有长远眼光,也要有务实行动;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既要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路径。在迈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新任务、新目标,保持长期共同奋斗的精神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保持长期共同奋斗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更加需要我们保持长期共同奋斗的决心、毅力,这也是我们沿着既定的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应注意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在不断创造和積累社会财富的同时,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还应看到,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共同富裕分配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