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05-25孙苗苗
孙苗苗
(辽宁省辽阳市中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有了显著增加。脑卒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其临床护理的效果。我国每年因脑卒中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130万,其中75%为残障人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另外,脑卒中和颅内损伤更容易导致偏瘫,神经功能紊乱,并有显著的抑郁症。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神经功能缺陷,如应激、心理反应,不能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1-2]。因此,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讨了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康复组年龄42~78岁,平均(65.12±5.21)岁;男2 8 例,女1 2 例。常规组年龄4 1~8 1 岁,平均(65.45±5.26)岁;男27例,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连续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和方案,形成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模式。
1.2.1 首次康复护理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天接受首次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并向患者发放由神经内科设计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手册,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演示讲解手册内容,确保患者及家属对手册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①健康教育。在生命体征稳定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早期康复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卒中后遗症,对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肢的功能状态逐步开展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包括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加强肢体按摩,防止肌肉萎缩;逐步培养自理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临床心理技巧,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信心。由于偏瘫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有抗拒护理干预、厌世等心理因素,从而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应重视对患者情绪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始终保持笑容,认真聆听患者的疑惑,鼓励患者充分体会到温馨、消除消极情绪,建立积极合作的自信心,提升医疗合作程度。③连续肢体功能护理干预。a.采取姿势照护措施。依据卒中偏瘫的具体情况,采用仰卧位和健侧位卧位进行治疗。仰卧位:患侧上肢比肩稍高,下肢坐垫高;健侧卧位:将头朝向患侧,将上臂置于患侧,双肩弯曲90°,手腕和手指关节充分伸展;患侧上肢尽可能地伸直,与身体成角度>90°,伸直肘部,掌心向上;帮助患者每2 h更换1次姿势。b.被动和积极的体育保健措施。体育护理的介入可分为被动训练与积极训练2种。被动运动是指在患者习惯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慢慢运动,使其运动的范围和速度更快;积极运动是指患者自觉地进行诸如握手、桥动、床移动等功能性运动。c.起立式照护措施。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患者缓慢地站立,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眩晕和其他的症状。待患者习惯后,再缓慢地起身,直到坐直。在站立训练期间,患者需要在护士的协助下慢慢站起,之后可以使用辅助站具来减轻患者的腿部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d.对行走和生存能力进行保健干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护理人员或其他辅助器械的帮助下,逐渐进行步行锻炼,逐渐增加步行时间。在日常的护理干预中,引导患者学会洗脸、梳头、穿衣等,逐渐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e.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引导患者进行日常的饮食、穿衣、梳、洗、便等日常行为的训练,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
1.2.2 第2次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对手册内容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第2次护理干预,对患者出院前尚未完全掌握疾病知识的人员进行个体化指导。
1.2.3 第3次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安排在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后向每位患者发放卒中后偏瘫患者用药、饮食、运动记录本,并随时上门、电话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肢体康复。①健康讲座:每周安排脑卒中康复健康讲座,邀请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参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帮助,营造疾病传播的环境。对无法行动者,应在家中电话或在家中提供健康指导。②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出现偏瘫,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离开医院一段时间后,由于调整问题和周围人的不熟悉眼光,易产生心理负担,抑郁悲观。为了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需要及时的鼓励和指导。③康复锻炼:锻炼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需要,严格根据肌肉力量等级,选择运动训练方式。此外,还可制作绘本,指导患者和家属根据绘本进行练习。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肌力锻炼、根据肌力等级确定锻炼内容、手上肢锻炼、全臂锻炼等。④四肢功能锻炼[4]:卒中患者由于长期不进行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萎缩、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关节运动范围缩小或继发“失用综合征”的发生,需要保持患者的四肢功能,使患侧的生活活动协调起来。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被动扩大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主动活动,如伸肘训练、自主上肢伸肌训练、伸展手指训练等。在进行家庭自我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患者家属要随时注意患者的身体肌肉力量的改变,避免因动作过快而造成患者疼痛、疲劳。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误吸,出现吸入性肺炎,平时要经常更换鼻饲管,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如辛辣的食物。⑤精神干预:卒中患者往往是急性发作,患者对病情不清楚,会产生痛苦、悲观、情绪波动等。家庭成员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语言沟通;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让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心理状态下,可以充分利用身体的潜力,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并积极的进行康复治疗,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既能解决患者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又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和精神状况,使患者恢复健康,使患者重返社会。⑥其他合并症的预防: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排泄能力、全身营养状况、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可能的潜在风险。麻痹症患者应定期更换姿势,预防压疮,定期清洗,重度麻痹患者可用辅助器具缓解皮肤紧张。保持充足的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锌食物,同时要有规律、有范围、有节制的饮食。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家人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的稳定和支持有助于康复;相反,则会妨碍康复,有时甚至出现不良的康复效果。⑦生活指南:尽量减少脂肪、盐、糖的摄入,多摄入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嘱患者戒烟戒酒,早睡早起,适当的锻炼,坚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SF-36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脑卒中,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可建立脑血管侧支,使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和脑细胞得到重组或代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神经内科偏瘫疾病的临床护理干预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3-4]。除了传统的药物护理干预外,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采取理疗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6]。在神经康复护理干预中,应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并促进其恢复。在明确病征后,应加强对疾病的正确理解,并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肌肉拉伸技术等,可以促进脑组织的重建[7-8]。脑细胞坏死是不可能再生的,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修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关,它反映在脑部多层面的调控功能上。人体在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时,会有许多神经元参与,包括多个神经环路和中枢。持续的肢体动作康复可以帮助这些神经和中心的功能得到恢复,在合适的情况下,将细胞激活到正常的功能状态,可以弥补未激活的神经通道,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是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过程。很多后遗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医院继续开展康复训练,需回家进行康复训练[11-13]。如果在出院后得不到连续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加重患者的失用,因此在出院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坚持正确锻炼、合理用药、观察病情、介绍用药知识等,同时在社区护理干预、专业护士的护理干预下,促进和提高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质量。通过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连续长期、全面、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有效降低致残率,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14-16]。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SF-36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是因为通过连续康复干预,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其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使患者的步行速度加快,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