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学习模式探索与应对

2022-05-25杨龙代媛胡少军

中国农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性学习效果对象

杨龙,代媛,胡少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引言

学习是继承人类发展成果与已有文明的基本途径,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1]。同时,学习也是个体的基本认知实践活动,是实现学习主体进步与自我突破的基础和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文化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创新性学习实践培养。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性学习,一直是广大学习者和教育者探索与研究的热点[2]。

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3],既需要研究学习与认知的一般规律,也要分析不同时期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特征,并探寻提高主体学习效果的有效与关键措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学习者目前所处的学习环境[4]。学习者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采取更加多样的活动进行学习实践。然而,新学习环境也给学习者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多样化移动数字设备对学习者造成的干扰和注意力分散[5],碎片化学习比例大增但系统性思考减少,接受信息量大而欠缺深入分析,选学课程多但内化吸收少等。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学习群体,在经历过具有标准教学大纲、遵循程式化学习过程、接受统一学习评价指标的初、中等教育后,进入大学则面对多样化的学习与考评模式,主体的学习兴趣与发展轨迹差异较大。宽松的学习环境、自主的学习过程和缺乏监督的学习特征,加大了学习主体进行科学学习规划的难度。面对多课程、多阶段、多选择的学习任务,学习者难以有效地动态调整、合理推进学习进程。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实践活动与学习行为的选择更具多元化。学习主体因缺乏原则性指导,只能以个人仅有的经验进行尝试性实践,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大多学习者面临难以较好地达成多阶段学习目标的困境。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在总结新学习模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学习模式带来的挑战及其对大学生学习者的核心素质要求,通过给出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的一般描述,帮助学习主体理清学习目标与思路,合理规划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创新性学习实践。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

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查询便捷,传播迅速。“互联网+”大潮正促成个人学习与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6]。大学生学习者面临全新的学习环境,除基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的传统学习模式外,还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线上结合线下的混合方式进行学习实践[7]。移动互联网带给学习者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各类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大量涌现,极大改善了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

(一)新学习模式及其特征

传统学习模式以完成对学习对象的有效认知为目的。学习主体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来掌握学习对象所含知识,同时培养学习者运用知识的能力。若能结合主体已有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对学习对象达到准确、深刻的内化认知,并能够使学习主体的认知水平得以提高,即可视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掌握知识不再是学习的根本动机。新学习模式以创新性学习(innovative learning)为目标,旨在培养学习主体的创新能力[8],在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结合线上课程与网络互动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实践,直指学习对象的领域前沿,鼓励突破性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发现,创造新知识。

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是新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它强调以学习主体的兴趣、需要和内在价值为依据进行选择、设计并执行学习活动[9]。通过个性化学习实践,培养主体的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学习理念鼓励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索未知,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搜索并查阅大量主体尚不熟悉的相关资料与方法。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10-11]具有新学习模式的典型特征。学习者在充分掌握已有学习资源基础上深入思考,尝试发现新问题,并进行突破性求解探索,争取创新性学习效果。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极大地助推了新学习模式的发展。除了保持传统“课堂教学”与“课下训练”的学习活动,新学习模式尤其以大量网络阅读与在线学习为特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以下显著新特征。

1.学习资源充分,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必要条件

互联网拥有最大知识宝库,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借助搜索引擎检索资料外,目前社交媒体正在以多种形式传播知识文化[12]。微博、博客以大量的文化技术帖分享学习信息,微信借助公众号对广大学习者进行科普,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运用“众筹”的解释对概念术语进行阐述,优酷、秒拍等平台以长短视频形式分享与传播知识,知乎网站注重分享学习者个人的知识、经验与见解,大量网络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特定领域的专业学习资料。另外,一些电子书库、尤其是大学生易于访问的数字文献资料库,可以全面搜索最新的研究文献和以往的经典研究成果报道,为主体进行自主的创新性学习实践提供了必备条件。

目前,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且在总量上快速增长,主要以长短文章、图片动画、问答讨论、音频视频、文献与电子书等形式呈现。学习者对感兴趣素材可以实时检索,通过线上或线下阅读进行学习。移动互联网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学习者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幅降低了主体自主学习的成本。

2.日渐丰富的线上课程与学习服务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典型代表

“互联网+”风潮席卷全球,针对学习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大量涌现,尤其是基于视频技术的在线课程直播或对已有网络课程的点播,为受时空限制不能以传统授课方式参与学习的广大学习者创造了新的学习条件。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以及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服务,可根据主体的学习完成情况及参与练习测试的实际表现给出学习评价。各高校开发的精品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优质课程服务。诸多专业培训机构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在线学习课程。另外,针对独立的知识点,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短小的微课与微视频服务。这些服务传播快,访问便捷,受众面广,即使一般学习者也有机会聆听著名讲者授课,几乎可以无成本地享受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这一特点成为当前各类公开课吸引广大学习者的重要原因。

3.多样化交互方式成为在线学习的有效辅助

学习实践需要与其他学习参与者进行必要的交互与讨论,尤其是创新、探索性的学习更需要从其他学习主体的观察与认知中汲取营养。通过尽可能广泛、深入地交流,多角度审视学习对象,获得激发创新的灵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许多社交类软件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讨论与交流的渠道。

各类论坛中学习者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发起交流,通过其他学习参与者的跟帖回复展开讨论。在知乎、果壳、爱问等类似的问答平台上,学习者可对关心问题进行提问,广大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回答与讨论,大量科技、社会与生活等类型的问题经常能得到较好的答复。

具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实时社交软件——腾讯QQ与微信可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广大学习者通过虚拟的群或讨论组“聚集”到一起,为学习交流提供便捷。例如,2011年国内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研究者联合发起并成立了“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该组织邀请国内外优秀研究者介绍他们在本领域著名国际期刊与顶级会议上所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2014年9月起,VALSE以QQ群为依托定期举办在线学术研讨会,目前该群组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学习者参与。VALSE对国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松散的线上和线下交流形式,尤其是持续的线上报告与讨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了解领域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一举措已经引起了其他领域学习者的效仿。

(二)学习者面临挑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在线学习、网络互动和掌握充足资料的自主学习”为显著性特征的新模式促进学习不断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创新性学习目标的重要条件。然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学习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学习者之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对主体造成较大困扰。学习主体尤其应该把握学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如下潜在问题。

1.学习目标简单化,动机直接化,学习主动性不足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学习者,对创新性学习内涵与学习认知过程的理解并不完整,也经常忽视创新性学习对学习者基本素质的要求,而对创新性学习效果却有较高的期盼,对学习与研究成果表现出热切向往与积极追逐的意愿。这种直接动机造成学习主体目标短视,功利化学习行为趋重。培养能力、积累经验的学习活动被看轻,需反复试错与不断提升的训练过程容易被忽视,短平快内容受捧,而艰难缓任务遇冷。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兴趣狭隘,不愿选择不喜欢的课程,忽视自认为对后续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直接帮助的课程,困难费力的课程得过且过。由于学习者知识积累不够,经验不足,尚未建立起对所从事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框架结构,故而所作判断与学业规划多数存在缺陷,依此认知指导并执行学习实践大都难以达成期望目标。

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学习者在个人兴趣与需求指引下进行更自主的学习实践[13]。因此,新学习模式潜在要求学习者具有“自激励、自驱动、自规划、自组织、自监督与自调控”的能力,需要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持续的主动性。新学习模式并未因学习方式的变化而降低对学习主体的要求,相反却极大提高了对学习者基本学习素质的估计与假设。显然,许多学习者对新学习模式缺少正确的理论认知指导,学习实践中表现出的各种困惑证明主体并未完全具备创新性学习所需要的主观能动性。

2.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创新学习难实施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一开始都设置了较多的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科基础,有较强理论性,一般学习任务比较重,周期长,且课程总量占有相当比例,往往是后续专业课的先导与基础。从中学转入大学,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模式尚未适应,加之课程体量大,主体学习强度不够,初次接触时许多理论晦涩难懂,课堂教学节奏快等因素造成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学习者若不能积极实践努力适应,则较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学习主体往往被创新学习实践效果所吸引,却经常忽视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相对枯燥,相当部分学习者的付出不够、努力不足,造成基础课程学习效果不良,对已有知识掌握不扎实,认识不深刻,成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要障碍,最终导致创新性学习难以实施的局面。

学习过程本身具有循序渐进的不可逆性。实际学习实践中,当不少学习者开始意识到学科基础重要性时,自身基础薄弱的现实已经显现,而此时学习主体即将或者已经转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因此,如果基础课程掌握不好,则后续进一步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必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弥补。

3.碎片化学习导致学习者获取知识多,深入思考少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主体接收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学习资源散乱,缺乏结构,时间逻辑混乱。学习者需要消耗较多精力与时间对学习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阅读学习。由于网络传播随机性,学习资源的获取大都是无序的,造成学习者断断续续学习不同资料的“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learning)”现象严重[14]。“碎片化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更多知识,扩展视野[15],但也容易分散学习主体的注意力,尤其是自制能力不强学习者的专注度。学习者常常不自觉地陷入碎片阅读,资源搜索、筛选与整理的循环中,忽视了对学习对象的深入分析与思考,缺少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知识点间关联弱,学过内容大量地以信息孤岛形式存在,难以系统地内化成为学习主体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

4.有较好学科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弱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习考核大都处于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考核的基本层面。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好而得到较高的成绩并获得一定的好评,但并不代表学习者一定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基础好而创新性学习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学习者掌握知识多但内化吸收少,理解不深刻,缺少从独立视角对知识进行挖掘与思考的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欠缺,批判思维不够,不善于发现学习对象中潜藏的问题,难以锁定问题的难点。再者,学习主体对领域前沿进展调研不够,把握不准确,未曾开展批判性研习文献资料的训练,缺少创新思维意识,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普遍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接受能力,而主动探索的创新性学习意识欠缺。有较多高年级学习者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构建了学科知识体系,但批判性思维不够。因此,研究生阶段在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来完成科研选题。如果学习者文献阅读不够,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能力,对现有工作分析不正确、评价不客观、总结不全面将导致科研选题不成功,而最终造成后续研究工作难以按计划有效实施。

5.创新性学习评估难度大,主体间学习差异不易被及时发现并有效调控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学习模式的目标是实现创新性学习。传统基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难以全面衡量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效果[16]。除了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外,新学习模式还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内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性学习实践的开展。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程度与主体知识背景、专业技能以及认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很难对不同视角的知识理解准确地打分评估,也难以对不同的创新性学习实践及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比。目前高校的学习考评对创新性学习实践的积累与效果难以及时有效地体现。因此,学习主体不能完全依赖课程成绩来评价和指导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能用简单、统一的量化标准对内化知识和创新性学习进行评估,更不能借某项指标片面地评估主体的学习效果。

创新性学习评估的复杂性[17-18]为学习者准确掌握自身学习状态带来困难。考评成绩相当的学习者,实际学习效果可能差异较大,所以直观的量化成绩不足以体现学习者的创新性学习潜力,例如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掌握程度、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水平、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突破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短期提高成绩的途径较多,但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与认识水平,尤其是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捷径难寻。因此,若仅基于课程成绩评估学习效果,则个体间的真实学习状态与学习水平差异不易被发现,而这种能力上的差异一旦形成并逐渐显现出来,则往往到了高年级或研究生学习阶段,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与改进措施。

二、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及新学习模式应对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面临的主要困惑来源于:主体未充分领悟创新性学习的高标准要求;对达成目标的新学习模式内涵认识不透彻,导致对学习实践重要环节把握不力。而多元化学习手段与多渠道信息来源冲淡了主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思考和实践,延缓甚至阻滞了主体对学习过程基本规律的认知发展。

基于对学习本质[19]及不同学习类型的研究,本文构建描述“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给出应对新学习模式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为学习主体提供解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所面临困惑的有效策略。

(一)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

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在现有知识的全面享有中实现学习主体的加速与全面发展[20]。随着学习者学习实践的深入开展,对学习活动与认知过程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三种基本学习理论[21]——“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对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的自然描述。基于已有学习理论,结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构建“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主体充分占有网络资源,不同阶段学习者都可以自由充分地访问所需的学习资料,构成新学习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丰富的资讯、便捷的获取与存储方式,使得知识的搜集、整理以及与记忆等相关的工作不再成为学习者必须付出大量成本才能完成的任务。在创新性学习目标驱动下,学习主体所面对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

从学习对象确定、资料获取到掌握知识与认知对象,再到对学习对象中仍存在的难点问题聚焦、思考、创造性解决实践,以及受实践过程启发发现新问题与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从而开启一个新的学习认知周期,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首尾相接不断深化的连续循环。学习主体在逐渐深化的学习实践中不断突破、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学习认知水平。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将学习实践活动按照认知过程的基本逻辑加以组织,并将整个实践过程划分为两个基本的学习阶段。

第一,基础学习阶段,以准确掌握已有知识并结合主体学习积累与实际经验形成对学习对象的内化认知为目标。在发现问题并确定学习对象后,学习主体首先展开调研,充分收集与学习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通过系统、多次的学习全方位获取学习对象知识;在掌握已有知识基础上,不断与其他学习参与者讨论交流,与学习材料继续深入交互,与学习主体已有认知与经验进行充分地交汇、碰撞与融合,形成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独特视角的观察与思考,达到对学习对象的个性化认知。本阶段多为摄入性学习,重在消化与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内化的学习对象认知框架,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

高校低年级学生主要经历基础学习阶段,其学习任务包括:明确界定学习对象,充分掌握有关资料,确定与对象密切相关的因素,系统分析各因素间关系,准确把握认知重点;融会贯通所掌握知识,力争举一反三,内化对象认知,深入理解和掌握问题本质。

第二,学习认知的高级阶段,属于带有研究和探索式的深层次学习[22]。在全面掌握现有知识并形成内化认知基础上,准确定位针对学习对象尚未探明或未涉及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寻求突破,以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对象中的难点问题为目标。该阶段学习针对锁定的问题关键,在掌握对象本质基础上,强调发散思维,充分调动主体的知识储备,注重灵感的激发与顿悟的开化,为解决难点寻找和设计有效方法。该阶段学习需要在第一阶段系统、深入认识学习对象,全面掌握相关材料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学习目的。在完成难题的突破性求解后,主体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从更深层次总结学习过程,学习者以创新视角进行观察,重新审视和认识学习对象,寻求并发现学习对象潜在的新问题,探求对象内部或对象间尚未揭示的蕴含关系,为下一阶段学习发现新问题、确定新对象。

第二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面临的学习常态,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包含:批判性思考学习对象所含问题,发现学习对象中仍然存在的难点,充分调动新旧知识,创新实践,解决难题,创造新知识;用创新视角系统审视更新后的学习对象,对学习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总结,寻找新问题,确定新对象。

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主体应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难以有效地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从而锁定新的学习与研究对象。对学习对象调研不充分、不透彻,认识不到位,是这一阶段学习困难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指明了学习者在创新性学习实践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学习状态变化的一般规律,解释了学习活动推动认知深化与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全局来看,随着学习者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两个阶段相互作用并交替引领主体的学习实践。第一阶段学习以第二阶段为导向,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充分积累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目标与其他相关对象间的关系,构建学习主体的知识框架与认知体系,为下一阶段的创新性学习实践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聚焦难点,尝试创新求解,突破对学习对象现有的认知界限,形成新知识。在对学习对象的重新认知中发现新问题,确定新学习对象,启动新的学习周期,如此循环,推动主体学习与认知的不断深化发展。

新学习模式下学习过程具有多环节、多任务与多目标的显著特征,且各环节密切相关、互相作用。通过构建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有助于消除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简单、片面与静止的认识误区,纠正主体不能正确应对学习各环节的混乱逻辑,从而指导学习者科学地开展创新性学习实践活动。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学习模式应对

学习认知是一个复杂、反复的实践与思维过程。通过对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的构建,学习者可以从全局角度审视自己所处的学习状态,明确阶段目标,把握核心任务,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案,改进学习行为。针对学习者实践新学习模式过程中面对的具体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思路与解决方案。

1.掌握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纠正主体对创新性学习的不完整认识

“创新成为社会与个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目前已被广大学习者逐渐接受,而实现创新需要主体对大量已有知识的继承、突破与发展。突破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发展主体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是个性化学习的目标,而广泛深入地学习与继承已有的知识则是基础。基础越牢固,越有可能激发深刻的原始创新;基础越广博,越有益于拓展创新空间。突破与发展的意愿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主体学习实践的动力,在大周期的学习循环中帮助学习者戒骄戒躁,形成自激励、自驱动的良好学习与认知态度。因此,突破与发展的目标激励着基础阶段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继承现有知识。

通过对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自主学习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学习者认清学习继承现有基础知识与创新性学习中突破发展目标间的内在关联,明确学习过程本身是渐进、深入与复杂的循环过程,从而有助于消除学习主体对学习本身的简单认识,修正其学习目标。当努力争取创新性学习效果的目标确立后,主体将更容易自觉地以内化学习、研究与突破性学习为根本动机,自主地摒弃各种片面、短期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有助于形成长期、科学的学习态度。当主体以真正学懂对象,研究如何突破对象现有难题为己任时,学习者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将得到根本改观。

随着学习实践的深入和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尝试突破的创新性学习将成为学习主体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者“自激励、自驱动、自规划、自组织、自监督、自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习主体具备开展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素质。

2.理解基础知识在进阶学习中的作用,摸索基础课程学习特点,努力达到阶段学习目标

明确基础课程学习在学习认知过程中所处环节,理解基础知识在学习主体认知突破与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努力体会基础知识在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应该看到,若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学习或工作中需要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进行补偿,一般成本较高,甚至经常发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而丧失发现新问题的机会。因此,学习主体需要警惕并消除侥幸心理与懒惰情绪,树立学好基础课程信心。端正主体态度是较好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观条件。

初入高校,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所以面临开放学习环境时,主体的学习行为难以完全自觉。同时,基础阶段还具有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周期长、强度大的特点。若对基础阶段学习过程缺乏长远视角的观察与分析,则短期难见显著学习效果的现象将造成学习者对基础课程学习动力的逐渐减退,放松对基础课程学习的严格要求,许多学习者在懵懂的认识中度过了获取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

学习者应该广泛涉猎,仔细研读,了解学科历史发展脉络,关注前沿与实际难题求解过程中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支撑作用,理解基本知识理论提出的问题背景,树立牢固掌握基础课程知识的目标;充分了解基础课程特点,科学制定整体学习规划,结合主体知识背景有针对性地摸索各门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深入学习,强化训练,努力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同时注重思考,积极讨论,在主体现有认知基础上从个性化视角反复审视学习对象,逐渐达到对学习对象的内化认知,从而为创新突破打下良好基础。

基础阶段的学习经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今后在所从事领域的成就与建树。尤其是高校低年级的学生主体,学好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构建逐渐完备的学科认知体系,可为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供较多可以选择学习与深入研究的分支。

3.科学规划学习活动,减少碎片时间,保障主体持续学习的状态与节奏

新学习模式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学习主体与网络环境的大量交互。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需尽量减少碎片化阅读可能带来的中断聚焦内容、割裂正常学习时间和分散主体注意力等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利因素。在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学习模式特征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可支配时间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特定学习活动,并严格执行时间计划,使主体能够专注于学习任务,保证正常时间的精读细学与深入思考,而在碎片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广读博学,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碎片化阅读不能代替系统的深入学习[23]。学习者应认真对待已获得资料,避免因杂乱无序而对摄入材料浅尝辄止,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深入思考,在主体已有认知基础上尝试从不同视角反复推敲新摄入内容,充分理解学习材料,扎实掌握习得知识,将内化认知置于学习者知识空间中的适当位置;同时,有意探寻知识点间的相关性,注重发现课程内容间的潜在联系,消除主体已有知识图谱中的信息孤岛,构建有机的知识网络,逐步完善学习者的学科认知体系。

4.树立创新性学习目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训练批判思维意识、注重创新实践锻炼

新学习模式下主体应将学习目标从掌握知识转变为探索创新。学习不应止于对现有知识的初步掌握和基本运用,而需要强化主体对所学知识的反复挖掘、深入思考与内化吸收,达到准确理解和把握知识特点的状态,为开展创新性学习实践做好准备。学习主体尤其应关注学习对象所包含尚未解决的问题,寻找研究内容中的难点,以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现有知识的贡献与局限,不仅明确其突出优点,更需分析现有结论与方法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明确掌握知识描述的适用范围与合理前提。通过深入分析、科学判断与客观评价探索,发现潜在新问题,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思维意识。

学习主体应广泛阅读兼收并蓄,充分研究所掌握资料,既熟悉领域发展历史脉络又注重学科前沿。通过研读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掌握前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同时尝试从学科内部和不同学科中寻求启发,调动主体内化知识储备,积极独立思考,与研究对象和学习环境反复交互,激发灵感,以创新视角设计解决方案,努力实践并不断纠错,从而求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锻炼学习主体的创新实践能力。

5.科学看待考评成绩,以创新性学习的高标准动态评估主体学习状态

个性化学习效果难以完全量化评估。具体学习实践过程中,主体在内容选择、进度安排、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学习者积累的学习经验、批判性思维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通过现有的考评系统与成绩充分体现。学习主体在争取优秀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加强对获取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注重评价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身真实的创新实践表现,培养主体的独立思考习惯,训练批判性思维意识,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初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缺少创新性学习经历以及学习过程本身多阶段与多环节的复杂性,主体对自己的真实学习状态与创新性学习实践所要求的程度难以清楚评估,常常导致学习者的学习计划盲目,学习活动达不到创新性学习实践的要求。学习主体应向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寻求指导,尤其争取得到经验丰富、创新性学习效果突出教师的跟踪指导。学习主体在经验丰富指导者的帮助下开展创新性学习实践,准确评估自身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与失误,通过与优秀学习者的充分交互积累创新实践经验,培养自身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三、新学习模式展望

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和高效知识传播途径,使得主体的学习更具成效,助推学习者走向个性化创新性学习实践。新学习模式以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突破性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扩展人类认知边界为动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将更加自主,学习资源将不断丰富,学习形式与途径会更加多样与有效,而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也将更加全面与科学。随着创新性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新学习模式将成为创新驱动力的不竭源泉。主体在新学习模式中反复实践,努力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

新学习模式含义丰富,达成创新性学习目标的过程环节众多,关系复杂,对学习主体要求极高。有效开展创新性学习实践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学习与认知发展过程基本理论,认识与把握新学习模式核心内涵,从而有效指导主体的学习行为。目前大多学习实践主体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新学习模式对能准确把握学习认知发展过程基本规律、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提供了不断突破自身的契机;对认识水平一般、尚未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主体带来挑战;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觉悟较慢的学习主体在实践新学习模式时则面临困难。实际中,学习主体正逐渐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因此提高主体对新学习模式核心内涵的准确把握刻不容缓。

创新性学习倡导自主。学习者既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又部分占据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新学习模式下,教师主要作用演变为设计有助于激发创新性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活动[24],努力营造适合开展创新性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性学习能力突出、研究经验丰富教师的专业指导将成为宝贵资源,受到学习者的热捧。新学习模式发展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率先实践创新性学习,深入所在领域不断开展研究性探索,力争生产创新型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性学习效果对象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冬季体育教育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莲心宝宝有话说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