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与对分课堂在皮肤性病学线上课程中的实践与成效
2022-05-25左小红周仕轶
左小红 袁 斓 周仕轶
(1.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对分课堂是2014秋开始,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1]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将课堂明确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四个板块,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共同主导课堂,把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调和“先教”与“先学”,实现了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有效融合,破解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矛盾[2]。对分课堂重视师生作为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把课堂规范化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不可颠倒的四个过程,既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活动参与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优化[3],让学习真实发生,将知识教育推进到能力教育[4]。
教学的核心是目标引领、实践反思、反馈修正,通过讲授的目标引领,独学的自我反馈,讨论的同伴反馈,答疑的教师反馈,即教师讲授、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四个基本元素的教学,实现高效、闭环的教学过程,称为“四元教学法”,既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四个教学元素次序分明、结构严整、中西合璧,构建了班级授课制教育场景下优质教学的标准范式[5]。
在疫情期间,笔者尝试将对分课堂运用到《皮肤性病学》在线教学中,结合BOPPPS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探索对分课堂在《皮肤性病学》36学时课程中的运用,形成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并实际运作,进行课堂的评估,印证对分课堂为高效课堂。
二、研究对象
2017级中医学1班,限选课程,40人,男生1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为3:5,先修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与本课程密切相关先修课程为《中医外科学》。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学情分析
(1)课前问卷
结合疫情时期,在对分易发布课前问卷,共设计5个问答题①你对这场疫情,最想说的是什么?②你对目前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有什么期待?③你在以往学习课程中的困惑是什么?④你希望从这门课程学到哪些方面的内容?⑤你毕业后打算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收回问卷38份,问卷回收率95%,学生问卷分析得知,学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由于设备和教材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希望老师可以适当简化一些繁琐的考核步骤;减少网络课程打分对期末成绩的影响;认为以往的学习抓不住课程重点,内容太多导致记忆困难,希望能做到上课边学边记;希望学习西医对于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临床面对时如何处理;皮肤性病学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中医优势;84.2%的学生打算以后从事临床工作。
(2)询问辅导员
通过与辅导员沟通,了解到班级学生最近一学期学习成绩情况,全年级381人,40名选该课程学生中,年级前50名3人,年级200名以后13人,需补考8人次,其中《中医外科学》1人次。
(3)与先修课程任课老师及学委沟通
本研究的班级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中医外科学》课程。课前与任课教师和学委沟通,了解到中医外科学课程中,皮肤疾病章节,概论及各论讲授的情况及学生吸收知识情况,因此,将本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具体见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皮肤性病学》[6]30学时理论,结合先修课程,皮肤疾病中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痤疮已作为重点疾病进行了学习,将该班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调整如下:
3.教学实施过程
(1)精讲留白(40min)
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平台完成。以导论为例,概念(5min)、发展现状中的学科分化(5min)、原创成就中的免疫学和治疗学研究分别举例说明(10min)、“5D”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合临床和生活一层一层展开阐述(10min),学习特点则重点阐述了直观性强,结合具体的疾病—手足部湿疹和掌跖脓疱病的异同点展开(10min)。通过腾讯会议的聊天小窗口,和学生多次互动,比实体课堂回应老师的同学更多,更积极。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精讲内容(40min)1 2 导论举例1:导论概念(5min)发展现状中的学科分化(5min)原创成就中的免疫学和治疗学研究分别举例说明(10min)“5D”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合临床和生活一层一层展开阐述(10min)学习特点则重点阐述了直观性强,结合具体的疾病—手足部湿疹和掌跖脓疱病的异同点展开(10min)举例2: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主要借助脂质双分子层半透膜功能,重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防止内源性物质的丢失四个方面展开分析(20min)皮肤的吸收功能,通过角质层和毛囊皮脂腺汗腺旁路途径,分析影响吸收功能的五个方面因素(20min)其他功能学生自学2 2 皮肤的结构-表皮、皮肤附属器3 2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功能4 2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原发与继发皮损5 2 外用药物治疗-剂型、种类6 2 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7 2 病毒性皮肤病—水痘8 2 细菌性皮肤病—蜂窝织炎9 2 真菌性皮肤病——体股癣、手足癣10 2 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11 2 药疹12 2 物理性皮肤病-多形型日光疹13 2 瘙痒性皮肤疾病-慢性单纯性苔藓14 2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治疗与调护15 2 结蹄组织疾病-红斑狼疮16 2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17 2 皮肤附属器疾病-脂溢性皮炎18 2 色素性皮肤病-黄褐斑
(2)内化吸收(15min)
①根据教师的讲授,结合课前教师在对分易课程资源模块上传的电子教材、网络资源链接,独自学习,形成个人亮考帮。②教师在腾讯会议聊天窗口发布并强调亮考帮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发言、课堂测试等环节的要求和时间截点。
(3)小组讨论(10min)
①各组同学进入对分易讨论区,到所在组别展开讨论。②每个人至少回复1条有实际内容的信息。③教师巡查,实时查看各组讨论情况。
(4)教师抽查+自由发言+教师总结(10min)
①学生回到直播界面,教师随机抽取2个小组,在腾讯会议界面点名,学生开麦进行交流,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开麦,表述小组的亮考帮,教师随机点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②小组自由发言阶段,未被抽到的小组,有问题就进行发言,流程同上。③教师根据小组展示及巡查小组讨论情况,对重难点知识再次进行梳理。
(5)课堂测试(5min)
①教师将测试题目导入对分易在线测试区,实时发布。②测试结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重要知识点及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四、研究结果
1.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在对分易公众号讨论区完成,数据均为当天课后完成小组讨论的情况,详见下表:
类别 第1次讨论第2次讨论第3次讨论第4次讨论第5次讨论参与人数参加 38 35 29 34 32未参加 2 5 11 6 8回复情况参加 24 26 21 23 17未参加(回复0次) 16 14 19 17 23回复次数记录回复1次 11 16 11 19 12回复2次 9 8 4 3 3回复3次 4 0 4 1 1回复4次及以上 0 2 2 0 1
2.作业及评价
作业基本形式为“亮考帮”反思性作业。作业要求:阅读资料,根据资料和老师的讲解,写出个人亮考帮作业;每次课后1小时内完成并提交到对分易,同时开启学生互评,每人至少完成8份作业的评阅。按照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亮考帮”作业评价标准执行:只要提交,无论好坏,都可得 3分(及格)如比较认真,态度好,可得 4分(良好)如有新意,与众不同,可得 5分(优秀)。目前已开展的5次作业,个别学生有迟交现象,典型优秀作业和互评认真的学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详情统计如下:
3.课堂测试
类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未提交 0 0 0 1 2迟交 0 3 2 1 10按时提交 38 37 38 38 28典型优秀 0 3 7 14 8互评完成 31 25 33 37 39
由于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中医外科学》的学习,对本课程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选取了第二章皮肤的结构,在课前和课后分别对同一套试题进行了测试,单选11题,多选5题,每题1分,共计16分,测试时间均为8min,成绩分布如下:
分数段 课前测试 课后测试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0-9.5 20 51.28% 0 0.00%9.6-12.7 16 41.03% 3 7.69%12.8-15.9 3 7.69% 20 51.28%16 0 0.00% 16 41.03%
全班40人,1人缺勤,39人参加测试。课前测试9.6分(及格)及以上的学生47.5%,12.8分(优秀)以上的学生7.5%,无人得满分;课后测试,9.6分(及格)及以上的学生97.5%,12.8分(优秀)以上的学生90%,16人得满分。学生的得分率大幅提高,且成明显正态分布,增幅集中在4-9分,占比约80%。
增幅增加分数段人数 比例0 0 0.00%1-3 4 10.26%4-9 31 79.49%10-12 4 10.26%
五、研究结论
学生经过5次左右的适应期,已渐渐感受到了“亮考帮”作业的对自己的帮助,能够更加认真的完成作业及互评作业;参与讨论的绝对数量有下降趋势,但是有效讨论的数量在增加,说明学生参与讨论正从线上教学的新鲜期到适应期过渡;课堂测试是度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相对客观可量化的一个指标,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程度和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一个直观手段。通过课堂测试,再次回到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评估,从本课程开展的课堂测试来看,充分说明对分教学模式精讲+内化+讨论是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设计
BOPPPS教学设计模式[7],为教师提供了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设计的框架,但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还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情特点进行。学习是有情感的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深刻的动机,故了解学情特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本研究中的班级学生,在先修课程《中医外科学》已经学过部分皮肤性病学知识,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每次课程向学生展示明确的学习目标,总论以贴近生活的示例展开讲授,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各论疾病则以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主线,并结合中医治疗特色进行讲授。所以,教学应常教常新,根据学情特点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环节设计
本研究的教学环节综合了BOPPPS教学设计和对分课堂教学环节,共设计5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即教师讲授、内化吸收、小组讨论、教师答疑、课堂测试。根据心理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等研究发现[8],各环节之间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发生的先后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本教学环节设计,不强调学生的预习[9],让学生尽可能处于同一基础线进行学习,降低教师讲授环节的差异度,但非常强调复习,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知识的重复,学生完成5个独立的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同一章节知识便进行了5遍的学习,学习效果在知识的重复中螺旋式提升,可谓是在反复打磨中变知识为能力。
七、总结
对分课堂是一种基于脑科学、心理学与学习科学的新型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相应的系统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法[10]。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责权对分,即师生作为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以科学的方式分配对教学活动的掌控权,从而构建真正的师生共同体,让教育教学获得最大程度的价值。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中,存在着一股轻视讲授法的思潮,讲授法无论是在知识积累还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中,都发挥着不容代替的作用,讲授法的价值提升任重而道远[11]。对分课堂中,明确提出教师讲授,是第一个环节,最重要的环节,强调先教后学,精讲留白,精讲是完成教师的讲授,留白是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对分课堂基于心理学原理构建,不仅贴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也符合教育与学习的心理规律[12]。2014年至今,7年多以来经过成千上万教师检验过的成果,目前在知网以“对分课堂”为关键词搜索,共有3035篇文献,涉及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各类型班级的实践。对分课堂的理念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形式朴素,却有内涵深刻,融汇了逻辑学、心理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的理论,值得一线教师去实践、去尝试,对分课堂将会成为每一位教师日常化的基本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