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优劣

2022-05-25张宁刘岩

健康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西医

张宁 刘岩

摘要:目的:治疗病毒性肝炎身为常见的中医内科学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不断重视,本病逐渐走入人们视线,中西医在治疗时,秉承治病求本原则。本文关于本病对于中西医的不同治疗各有阐述。说明不同的中西医疗法对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各自优劣。

关键词:中西医;病毒性肝炎;优劣

病毒性肝炎不用于他病,是特有的单一脏腑系统疾病。该病以脏腑受损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传染性,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乃至正常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不同于其他普遍性病毒感染,本病病毒是特有的肝系病毒,攻击范围窄,攻击性强。由此,随着人们对经济、健康的要求水平提高,如何治疗甚至治愈本病,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不同于西方的单一西药治疗,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历史,在治疗本病时,中医药也可以使用颇具疗效的不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同样,西医治疗本病也因其手段多,药物杂,效果佳,受到人们的欢迎。

1.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病毒性肝炎具有不同病毒因素,乙型肝炎就是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其特有的乙型病毒肝炎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造成素体的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通常表现为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一意放任下去甚至可以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脏发生器质性病变。对于本病的相关检查,往往采用西医手段进行化验检查。西医在诊断本病时,往往快速,简单,患者无明显受伤易于被患者接受。通常情况下,患者续感染半年以上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性变化情况,就可以诊断为本病[1]。本病在发病时并没有特异性表现,患者在临床上常见肝区不适、头晕、恶心、无力、食欲缺乏、失眠多梦等,随着患者的忽略以及不重视的相关表现。往往在发现时就可以确诊本病,且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性常见病。

目前,对于本病尚未有实践于临床的特效药。西医认为,本病由特异性肝系病毒引起,因此在治疗中往往以消灭病毒为原则,采用治疗也多为抗病毒等相关手段[2]。

当期,在西医诸多抗病毒药物中主要分为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其两类药物也颇具代表性。干扰素在治疗中其疗程往往能保持在一年左右,最大的程度避免了本病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干扰素往往也会给患者带来诸如发热、疼痛的副作用。往往使患者错以为感染“感冒”诸症,并以此自行口服药物,破坏人体免疫力,干扰内环境,且往往不能消除相关副作用,困扰人们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而恩替卡韦作为核苷类药物,通过口服药物来抗病毒,且药效通过血流动力学作用于病灶,不会对其他脏腑器官造成明显损害。作为国内一线用药,无论在抗病毒治疗疗效,还是不良反应及耐药率方面均优于其他几种核苷(酸)类物,也证实恩替卡韦具有高效、低耐、安全性高等优点[3]。

2中医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纵观祖国医学相关书籍,虽然没有对于本病病名的准确描述,但对于其病情表现却早有记载,中医根据其相关症状,病位归经,从高水平,多角度加以总结,其大致为“黄疸”、“胁痛”等证[4]。

作为独特的慢性疾病,受限于其表现不明确,往往发现时病情较重,故本病复杂缠绵,但考虑到患者长期受到病毒侵袭,机体受到损伤,病理性物质瘀滞其中,正气难以挥发,所以核心病机为“正虚湿毒”[5]。病位在起初位于肝,湿邪困阻于脾,脾气难以挥发,进而累及于肾,考虑到肝肾同源,随着肝脏受损,毒邪难以疏泄,水湿不断聚集,出现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6],同时久病致瘀,久病入络即可导致瘀血阻络。湿热也是此时的另一个重要的病因。湿热毒邪内蕴肝胆,疏泄功能障碍,肝木侮土,脾失健运,即有胁肋胀满灼痛,口苦泛恶,身目发黄,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结等症状。

由于中医各家临床经验和思维的个体性,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辨证分型也较为悬殊。作为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同一疾病,体质不同,免疫状态有明显差异。中医治疗肝病通过其特有的辨体施治,整体调控,可在多靶位、多系统、多层次上发挥作用,包括辅助抗病毒、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

中医特有针灸疗法可以通过针刺某些特定经穴能激发正气,调和营卫之气,驱散外邪,提高人体免疫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产生也受限于人体免疫能力高低。王飞[7]等人采用针灸疗法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太沖和阳陵泉,通过症状改变及肝纤维化检查,证明针灸有改善肝功能及抗纤维化作用。

中成药作为中药制剂,药性较为温和,对机体刺激较小,不会明显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张虎平[8]等人将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西医药物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研究发现观察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代医家刘汶教授基于温病卫气营血理论提出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根据患者不同辨证分型,考虑患者体质因素,同时以三因制宜为原则常采用方剂为温胆汤、三仁汤等治疗患者,获得较大称赞[9]。

同时,由于受限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病情变化快,中药炮制中存在药性流失等因素。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初期,较少单一使用中药。由此,在慢性本病发生时,往往可以根据中西医自身的优势结合用药。

参考文献:

[1]Cui F,Shen L,Li L,孙校金.中国30年来不断改进接种策略以预防慢性乙型肝炎[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06:468.

[2]王静.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09:43-45.

[3]陈文辉,汤智勤,高海兵.富马酸替诺福韦单药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恩替卡韦治疗后的低病毒血症的CHB的48周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21,33(05):177-179.

[4]刘二丽,汪晓军.45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793-1795

[5]陈瑞年,卢秉久.中医关于慢性乙肝病机演变及证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6):1181-1183.

[6]何晶.邵铭从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070-1071.

[7]王飞,高珊,杨林.针刺联合疏肝理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1,08:954-958.

[8]张虎平,马艳品.八宝丹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1,09:1221-1222.

[9]刘汶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1-13.

作者简介:张宁,1996年2月,女,回族,河北承德,硕士在读,现就读于承德医学院,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通讯作者:刘岩,1980年5月,女,汉族,河北承德,博士,承德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方药配伍规律研究。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中西医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关于对尿毒症患者中西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