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织行为学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

2022-05-25焦璇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组织力学生党支部

焦璇

[摘 要]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政治领导力、组织结构力和组织文化力三个方面对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供路径选择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组织行为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天津大学)“基于组织行为学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ZD201903)

[作者简介] 焦 璇(1985—),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5-0013-04[收稿日期] 2021-08-20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直接关系为党、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推进优良党风、校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1]。因此,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并且常抓不懈的工作。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

组织力最早来自经济领域,后来应用到政治领域,基本指向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是我党攻克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相较于教师等党支部,内涵更偏向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与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是分不开的。组织力一般包括领导力、结构力、文化力、凝聚力、推动力、革新力等,與高校学生党组织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力、组织结构力和组织文化力三个方面。政治领导力主要包含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认同、对党的理论思想的认识和贯彻等方面。组织结构力包含组织结构的稳定和发展的能力,涉及党支部设置、日常活动开展、党员的培养发展等方面。组织文化力包含支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涉及党支部凝聚力和党员、组织作用的发挥。可以说,政治领导力是组织力中的首要要素,组织结构力是组织力的根基,组织文化力是长远的推动力,推动组织中的个人发展和结构更迭。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政治领导力、组织结构力、组织文化力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656份。样本的基本组成为:天津地区高校58%,陕西省高校8%,北京、山东、湖南、江苏等省市高校2%,河北、河南、山西省高校1%,其他地区31%。被试者中本科生179人,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研究生430人。被试者中担任支部书记的44人,担任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等职务的109人,没有职务的学生党员503人。

(一)政治领导力方面

这一部分采用了李斯特打分法,从1~7中选择,1代表完全不同意,程度逐渐增加,4代表不确定,7代表完全同意,采用均值进行分析。此部分列出了“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因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感到骄傲”等观点,均值较高,都在6.8分以上,说明被试者在理想信念、价值认同和党性修养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但是没有一项均值是7分完全同意,说明有的被试者对于以上观点还存在不完全同意的态度,对党的地位、理论和党员身份认同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

(二)组织结构力方面

1.党支部的设置。党支部设置在班级和党支部设置同年级同专业的比例最高,分别是31.1%和30.64%。按照学历层次做交叉分析后发现,本科生党支部设置的主要方式是跨年级同专业和跨年级跨专业,分别占39.1%和31.3%,这与本科生班级一般为小班设置,而党员比例低的情况吻合。硕士研究生的党支部多设置在班级和同年级同专业上,分别占到46.0%和35.6%,这与硕士研究生党员比例高有关。博士研究生的党支部多设置在同年级同专业和实验室,说明博士研究生的党员比例也比较高,同时博士的毕业年限不确定,设置在实验室中可以解决同年级博士研究生人数不断变化带来的问题。同时,博士研究生中同年级跨专业的比例也比较高,占到了21.3%,这与一般情况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总体数量比较小相吻合。

2.党支部委员会设置。本次调研中被试者所在党支部共有3~6人的有18人,所在党支部共有7~10人的有77人,所在党支部共有11~20人的有290人,所在党支部共有21~30人的有161人,所在党支部共有31人以上的有110人。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设1名书记,必要时可以设1名副书记。而这18个党支部中有13个支部设置了组织委员,12个支部设置了宣传委员,这与条例要求不符。在党支部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设置副书记的党支部比例也不断增加,这与工作需要有关。此外,一般情况下学生党支部的人数也不应超过30人,现实中还是存在有些党支部人数过多的情况。

3.每学期平均参加组织生活次数。按照学历层次交叉分析后,本科生中每学期组织生活次数10次以上的占比最高,达到27.3%,8~10次的占21.8%;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为一学期3~5次的比例最高,分别是39%和40.4%。而参加组织生活次数较少的情况在博士生中占比高,为10.6%。773C3075-409B-43F9-9FA3-5A198A3D7998

4.党支部活动的出勤率。被试者所在党支部的出勤率较高,86.3%的党支部活动出勤率能够达到80%以上,出勤率在50%~60%之间的占2.4%,出勤率在60%~70%之间的占3.4%,出勤率在70%~80%之间的占7.3%,只有0.6%的被试者所在支部的活动出勤率低于50%。

5.党员考核的内容应涉及哪些方面。被试者认为党员考核的内容应包括是否能积极服务同学(78.5%)、出勤率(70.4%)、参加社会实践情况(60.9%)、参与学生工作(50.2%)、参加学生活动(46.9%)、参加相关培训时长(43.2%)等,认为应该包括专业成绩突出(35.9%)的被试者最少。说明在被试者看来,学生党员的考核更应看重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看重党员在帮助同学、自身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参与情况,而不是仅仅考察党员的专业成绩。

6.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考察哪些方面。该部分设置了学习成绩、理论水平、参与学生工作情况、与周围同学关系、志愿服务情况、参与各类竞赛和比赛情况等选项,选择理论水平(73.4%)和入党意愿(71.2%)的占比最高,其次是与同学关系(67.5%)、志愿服务情况(65.2%)和参与学生工作情况(62.3%),学习成绩(55.5%)和参与各类竞赛比赛情况(23.5%)的比例低,说明被试者还是认为,理论水平、入党意愿和为同学服务方面是最重要的考察内容。

在组织结构力方面,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呈现多样的形式,同时支委会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数少的党支部设置了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而人数多的党支部却没有配齐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情况,说明支委会的建设还存在不足。各支部在组织生活的次数方面差异也较大,被试者中大多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次数为每学期3~5次,有些支部能做到每学期组织生活10次以上,但有的支部只有1~2次,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

(三)组织文化力方面

被试者认为党支部可以在增强党员“四个意识”(83.7%)、志愿服务(68.1%)、社会实践(64.2%)、人文关怀(55.8%)等方面发挥作用,但在专业学习(49.1%)、心理疏导(46.8%)、维护学校改革发展(43.4%)、就业创业(41%)、科学研究(38.6%)等方面作用发挥相对不显著。说明党支部在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事项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在推动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方面的载体不够丰富。

四、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應用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组织行为学研究可以概括为如何认识人、如何协调人及如何让组织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三个方面[2]。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个体的关注相似。特别是个体行为中对于动机、情绪和心境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代高校学生特点,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党支部是由个体组成的组织,具有组织的基本特性。组织行为学中对于群体行为、工作团队、沟通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可以用于指导党支部这一群体的建设。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文化有专门的研究,认为组织文化是个体对于组织形成的总体认识,从短期看组织文化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党员和党支部的定位、内涵是由《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要求党组织坚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可以应用文化理论来指导党支部的建设。

五、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议

(一)运用个体理论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个人是组织最基础的要素,因此组织行为学对个体的研究非常丰富,研究领域包括能力、态度、价值观、动机、心境等方面,一般是围绕如何认识个体并如何发挥人的作用提高组织绩效来开展研究。高校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支部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培养符合党员标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围绕目标,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时就需要把握党员和专业人才两方面的要求。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党的基本理论、思想、价值认同方面的教育,也要注重发挥党支部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推动作用。在落实党员要求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个体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因此,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时,一是要注重理论学习的内容,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丰富,如举办党的理论书籍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开展国家时事政治的集中学习分享、开展榜样学习的专题活动等,使学生党员能够对党的理论、党的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了解,坚定政治信仰。二是要丰富政治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搭建学生网上网下交流讨论的平台,关注和传播官方媒体声音,传递积极的价值取向,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三是要促进专业的学习与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加深专业理解,提升学习动力,例如开展相关技术、未来科技展望实践调研等活动,让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武装学生头脑的有力工具。

(二)运用群体理论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结构力

群体理论研究小群体和大群体的特点,个体在小群体中往往表现更好,而大群体更能胜任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同时群体在内聚力上存在差异,内聚力指成员直接的相互吸引力和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可以通过缩小群体规模、鼓励群体目标认同、增加相处时间、提高群体地位、针对群体进行奖励的方式提高内聚力。因此,在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力时,在组织设置方面:一是要合理控制党支部党员人数规模。党支部成员数一般在30人以内,党员人数超过10人的党支部,可以考虑从有利于开展党内活动的实际出发,根据支部自身需求建立党小组。二是要结合个体特点设置组织形式。研究生党支部成员由于从事的具体科研工作不同,地点不固定,可在实验室、实习基地成立党小组,定期通过社交平台开展组织生活等。对于高年级博士和本科生支部,可以考虑跨年级成立纵向党支部,对于条件比较好的研究生课题组,也可以将党支部建在课题组上。在党支部日常运行方面:一是从学生特点出发,定期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例如理论竞赛、素质拓展等,保证相处时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党支部的评比,提高集体意识。二是在党员教育中,还要有资源的倾斜,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递给广大党员,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三是从学生需求出发,举办与学生发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科学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职场竞争力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是注重制度和流程把关,在党员的培养发展考核中遵守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773C3075-409B-43F9-9FA3-5A198A3D7998

(三)運用文化建设理论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力

组织行为学中的文化理论认为,组织文化的意义在于它与组织的甄选决策有关,个体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和承诺对于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对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而言,不应只满足于党支部内部完成理论学习和其他规定动作,还希望党支部能在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科学研究、人文关怀、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在提高组织文化力方面:一是强化党员的自身职责。支部书记应当带动支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并采取具体措施使支部成员参与到支部活动中来,同时要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积极沟通,发挥支委会的作用。在处理党员发展与党员转正等工作时,应当严格把关,特别注重对于入党动机的考察。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委员定期与支部成员谈心谈话。二是设定考评机制。对每位党员都可以设计学期考评,要制定与高校学生党员实际相吻合的评议考核机制,同时对每位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三是搭建支部为院校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各类推优政治把关等事务的平台。突出党支部的政治把关作用,引导党员关心院校发展动态,关注周围同学的思想状态,及时沟通引导,发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洁.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赶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创新,2019(7):23-25.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

Promo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ce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Branch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IAO Xuan

(School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t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new era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specially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the grassroots student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student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force of college grassroots student Party branches to provide path sel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Party branch; organizational for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773C3075-409B-43F9-9FA3-5A198A3D7998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组织力学生党支部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