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修水红
2022-05-25张心怡
张心怡
秋收起義修水纪念馆内的毛主席塑像
在前往盥洗室的路上,我刚打开手机,就被一则新闻抓住了眼球:全国人大代表潘向黎建议国内高校设置“间隔年”。如果我也能拥有“间隔年”,我将要去做些什么呢?我把冷水捧起拍到满是泡沫的脸上,紧闭上眼。烈日、荷花和爬满青苔的石碑……所有关于那个夏天、关于修水的记忆在一瞬间向我涌来。
抱着沉甸甸的摄像机,挤在大巴车的软座位中,我和实践队的队员一起,迷迷糊糊地随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修水——这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潜质。我眯着睡眼拉开车门,下午两点的阳光照面打来,水泥地面也翻腾着热气。我们跳下车,拉开实践队的横幅,照了第一张合影。就这样,我们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作为修水党史宣传的负责人,龚主任带领我们到达了山口镇。宁红茶的叶片油亮厚实,错落交杂,在屋舍前铺成一片海。几只黑山羊灵巧地拨开叶子,咩咩着冲进去,搅起一层浪,搅得叶片泛起粼粼波光。
那块斑驳的石碑就在那儿静静地伫立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几个大字告诉我们,革命先辈们曾在这里驻扎。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曾烧到了修水,90余年前,先辈们在这里竖起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第一面军旗。
紧邻旧址的是一条老街,一幢幢砖木结构的老屋里住着人家,杉木制成的门被岁月侵蚀得黝黑。作为与秋收起义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旧址,这里游人罕至。龚主任说:“很多人对于修水县的文化遗迹和历史地位都不甚了解。”他向我们投来一个殷切的微笑,“你们是来自高校的年轻人,在弘扬红色文化这方面,我很期待你们的好点子。”
说干就干。实践队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拍摄宣传视频、创作虚构小说、制定特产广告策划案。我在宣传组,一大早就赶往了拍摄地点——一处红色革命旧址。我们必须在参与视频拍摄的人到来之前确定好分镜和机位。搬动三脚架,调平,固定摄像机,对焦,为确定好每一个机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繁琐的程序。7月的阳光就这么热辣辣地洒下来,烫熟了我遮在帽檐和墨镜下的脸。但摄像机比我们更“怕热”,为保证它不受损伤,唯一的一把遮阳伞得给它打着,于是我们都称它为“大爷”。临近正午的太阳逼得树荫“节节败退”,我们就挤在仅存的一小片阴影下,抱着矿泉水瓶痛饮。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身着红军服的参观者来了。他们都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今天前来宫选屋(宫选屋位于修水县上杉村,是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瞻仰红色遗迹,重温入党誓词。由于参观者的行程紧张,参观完后需要马上离开,所有包含他们的镜头也因此都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快,我们到下一个机位去。”我一边提起摄像机,一边向同伴喊道。“让我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听到这句话,来不及去擦眼周和取景器之间的那层细汗,忙把镜头对向了举起右拳的党员们。耳边传来誓词声朗朗,取景框中的人们神色庄严。
我在镜头的另一边目送着他们离开,长舒一口气,按下了结束拍摄键。讲解员看到我们三个正捶着腰,笑着说:“不如我带你们去屋外的那片荷塘转转,放松一下吧。”
跨出那道旧门槛,映入眼帘的是连天的荷花,我们又回到了今日的修水。她带着我们找到一条穿越荷塘的小径,我们把摄像机调整好参数,架在小路的入口处。画面中的我们脚步轻快地走向远方,没入那一片红荷碧海中。
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短片的剪辑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不过好在任务终于在凌晨1点大功告成。按下播放键,正红色的两个大字在屏幕中晕开——热土。
给龚主任做汇报展示的时间是一个下午。屋里的风扇哗啦啦地转着,我们和龚主任一同观看台上的同学做展示。轮到宣传小组展示了,我舔了舔嘴唇,瞬时绷起一根紧张的弦走向讲台。在我简要地介绍了内容后,视频被投在了大屏幕上。在短片的结尾,我们选择了仰望——镜头从先烈雕像的面部缓缓向上,最终定格在那片越过塑像的光明中。背景音乐声徐徐消失,几秒钟后,屋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在这间拉着窗帘的小屋里,龚主任眼里的亮光闪烁得分明。
革命先辈雕像
宣传视频拍摄现场
视频作品《热土》的截图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下午餐桌上的艾米果,想起龚主任眼里的光。咬一口手中软糯的青色团子,冰糖混合着油脂的香气流动在唇舌间。我们看着龚主任从座位上站起,高声和我们谈论关于传播修水红色文化的新点子。
“关于宣传修水红色景点的好方法,我其实已经想了很久。”他从座位上起身,“在考察过许多旅游景点的经营现状并了解了最近流行的休闲项目后,我就在想,能不能依托红色遗迹,做出一个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的旅游项目呢?”听到这样有新意的方案,我们都坐直了身子。他继续道,“我们可以还原革命场景,并请专业人员扮演历史人物,和游客互动,这样一来,红色遗迹就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而被注入了活的灵魂,让游客对当年的历史有更深切的感悟。”
听罢这些,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低头抄笔记的学生,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与责任。这里的壮阔史诗值得被铭记,这里的故事值得被倾听。而我,有能力做点什么:也许我可以加入到沉浸式项目的剧本写作中去,也许我可以用新闻人的方式 、以新闻专业主义的文字把这里的故事讲述出去,也许……我想要做点什么的热情太浓烈,新鲜的点子喷薄而出无处盛放。可能,把我所想的一切都付诸实践需要一整个夏天,甚至一整年。
于是,当听到设置“间隔年”的这一提案时,我产生了再次回到那片热土的冲动。就让我把那段鲜活的历史带回到这片土地,让我帮助人们回想起修水的本色。
责任编辑: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