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和生成逻辑

2022-05-24奚洁人

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形态文明人类

奚洁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相一致的,彰显了21世纪人类文明形态的新水平、新高度、新境界。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明观为指导,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吸收人类已有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造的新的更高层次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形态;二是以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为历史底蕴和资源优势,是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伟大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指向;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新型文明形态;四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和实践平台,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坚持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种文化文明平等交流、多元互鉴为价值导向,展现出绚丽多彩、强大生命力的人类文明形态。

在辽阔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创造和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和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具有严密的理论和文化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两个结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之基

“两个结合”,即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两结合”逻辑推进的必然结果和伟大成果。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和人民史观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的理论之基和精神之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曾说过,“文明是一种社会品质”[2]。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具体形态也是要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文明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最高形态的文明。同时,马克思也强调,“文明是实践的事情”,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实践,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所谓人民史观,就是强调人民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之根本动力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文明是人民的社会实践和人类历史的产物,那么,必然要肯定人民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着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刻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3]因此,只有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和充分调动人民的创造积极性,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从精神层面上说,人民具有高度的精神主动性、自觉性,是新文明形态的重要特征。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就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5]由此可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提升了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其次,理想是任何一种文化、文明的价值核心,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崇高理想。中国人民是富有理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不仅包含着人民追求幸福小康的生活理想,更具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华民族的远大而崇高理想的价值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解放、为世界谋大同为崇高理想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主动精神带领团结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的精神价值特征。其三,中华文明“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融合、自我更新的内生动力,而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内在生成力。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6]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博大的胸怀平等对待和善于吸收人类其他文明系统、文明形态的优秀成果,并将其转化和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内涵;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不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时俱时地吸收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二、“两个创造”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之本

“两个创造”,即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创造之间所具有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生成的本质和根本。道路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7],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创造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理论指引方向,制度是根本基础、道路是发展方式,文化是价值核心,这四者也是有机统一体,都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四者都有文明和野蛮之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人类文明的现代化新道路,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老式的、野蛮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这条新道路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和发展阶段的重要形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8]诚然,在社会文明结构要素中,制度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文明价值的标志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以一种新的文明的社会制度为基础和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文明的制度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鲜明标识,对人类现代化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10]也是现代世界政党史上的伟大创造和新型的政党制度,它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一党执政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和囿于党派等利益之争在决策过程中导致社会撕裂等弊端,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11]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12]当然,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的重要涵义,不是要求其他国家实行同中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而是强调如何选择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应该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社会历史发展逻辑,而不是简单搬用他国模式,因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建构什么样的制度,关键要看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1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形态,也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模式的重要突破,无疑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和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趋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和贡献了极具文明价值的重要借鉴。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之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14],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之一。“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15]总布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建设就是五大文明建设,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意味着五大文明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一体化、体系化的文明发展体系和新的文明形态。所以,统筹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五大文明一体化、体系化生成逻辑的总方略,是新文明形态体系逻辑生成的关键和枢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6]首先应该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大文明的丰富逻辑结构体系。在这个逻辑体系结构中每一个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文明,以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五大文明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制度和物质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坚持党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直至建党百年,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反贫困史上的人间奇迹。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文明基础,开启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新水平、新阶段。其次,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正确的价值定位,即五大文明都贯穿和渗透着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比如,在物质文明上,我们坚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价值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把努力促进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政治文明建设上,我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主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8],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社会文明建设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在全球率先作出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等。最后,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体系化的新文明形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指导思想层面的领导方略。按照这个总布局、总方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都强调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整体性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明确“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19]这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优势、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20]这一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方法论,强调五大文明建设涵盖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是社会不同层面文明建设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统一,具有很深刻的理论意蕴,是一个科学的逻辑论证。不难理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是具有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因此,五大文明之间也是具有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严密的科学结构体系。

四、统筹“两个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之魂

人类文明新形态决不是、也决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文明体系(包括伟大的中华文明在内),可以在自身文明体系内封闭式地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更是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的新思想、新战略,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生成的时代之魂。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确处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是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发展的必然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首先要传承和创新人类文明观。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21]中华文明具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并始终保持着生机活力,是世界文明瑰宝之一,古往今来,不断地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具有宽阔的人类胸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22]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天下意识,孜孜以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其次,进入21世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体局势正在经历深刻演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态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复合激荡。正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的:“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23]所以,中国共产党为推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顺应时势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是强调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创新思维方式,强调:“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24]所以,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推动世界的进步发展,引领合作共赢的世界大潮流。因为旧的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二是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习近平在有关国际场合多次明确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2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被写进第71届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其在重大全球议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三是准确把握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历史演进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引领作用。历史地看,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同经济全球化的模式直接相关,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实施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同时,总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模式强加给被殖民者,总企图以一种文明模式压倒或统一世界,包括企图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代替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坚持推进发展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同时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不同文明系统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我们承认,不同的文明体系和文明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认同文明差异必然引起文明冲突的观点,坚持“求同存异”的文明理念,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和胸怀,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文明歧视,倡导推动文明共存和交流互鉴。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6]明确主张“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7]表明中国态度:“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28]愿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文化文明的创新成果同世界交流,为建设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的贡献。最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构建新战略、新平台、新机制。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工作布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政党交流合作,建立新型国际政党关系。二是积极倡导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仅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不同文化和文明系统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9],成为实现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三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寻求最大公约数”,进一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奴役、压迫、暴力、贫困,反对对文明成果和精神瑰宝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顺应时代潮流,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大道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使之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桥梁,为共同缔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彰显文明的力量。

猜你喜欢

新形态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
新形态西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