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05-24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周跃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周跃辉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科学内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提法是在2021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作为顶层设计被审议通过的。其后,在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中,对如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了更细致的要求。《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后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行动纲要。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内容
《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要点。
要使得要素资源能够在各地区间自由流动,必须建立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具体来看,统一的产权制度将进一步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基本财产安全,不因区域制度不同而引起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的创新活力;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则是为了推动市场的公平、开放、透明,通过明确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和准入效能评估指标,打造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意见》提出,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长期来看,国内企业对于生产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流通,因此存在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价格差异巨大的情况,流通速度慢、流通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要素流动的关键。因此,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将有利于打通要素资源流动的壁垒,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加速器”。此外,除了传统物流网络,“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还包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没有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定价,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要素市场建设仍相对滞后。《意见》重点提出要打造几大类要素的统一。总体来看,当下中国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必定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3年,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
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是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行业而言,商品质量和标准体系的统一,能够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保护高质量企业;对消费者而言,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将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从而提升其消费满意度。此外,统一的商品质量体系、完善的标准和计量体系将有利于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
强化市场监管和强化反垄断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依旧存在,与地方保护主义息息相关。在监管上、优惠政策上区别对待本地企业和外地同质企业,使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效率以外的因素赢得胜利,这严重违背了市场正常的公平竞争,损害了国内整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因此,“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与“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将有利于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将重心放在提升生产效率上。
(二)澄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认识误区
值得强调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人误读。对于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加以澄清。
1.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国内,需要胸怀“两个大局”,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秉承开放思维,从市场规则、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全球市场联通。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不顾区域差异、忽视经济规律在所有领域搞“一刀切”,而是要允许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形成各自分工的良好局面。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优先在发展水平接近、资源禀赋互补性强的区域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发挥对全国市场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如《意见》所指出的,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
《意见》开宗明义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这为我们科学理解为何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从整体上看,《意见》一共八个部分,具体措施为三十条,也可称之为“市场三十条”。《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意味着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实上,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六个体系。第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第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第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第六,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综合反映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将有利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利于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有利于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要求
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美国作为发达经济体,其外贸依存度仅为26.4%,明显低于中国的水平,是典型的国内循环经济体。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供求双方看,我们完全具备实现内部大循环、促进内外双循环的诸多条件,必须主动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更进一步讲,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内需,可以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国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体量庞大,产业结构较为完备,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脉相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
港珠澳大桥上的“中国结”造型桥塔。图:梁旭/新华社
区域协调发展,是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增长动能的关键一招。发展不协调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因素。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之间不是矛盾对立关系。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有各自的禀赋优势和特色产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抹杀各个地区的区域优势,而是各个地区利用各自的禀赋优势和特色产业来发展经济,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一个特殊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国内外各种矛盾、危机集中爆发期,“黑天鹅”和“灰犀牛”往往不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俄乌冲突的风云变幻等,都使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无疑可以为集聚全国力量和资源,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并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危机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路径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一种高级形态,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统一。
(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高质量市场基础制度与运行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有序运行的保障和支撑。产权和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具备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运行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要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针对部分领域产权保护不到位的问题,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针对部分行业市场准入不畅的问题,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针对一些领域竞争秩序不规范的问题,要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针对社会信用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要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所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统一的流通体系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有力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流通体系具备软硬两个方面的统一性。软件方面,主要是不同区域之间流通体系的衔接畅通,跨区域、跨类型流通平台有效对接,以及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硬件方面,重点是运输通道、交易平台等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中通道3节沉管齐聚中交四航局牛头岛沉管智慧工厂。图:刘大伟/新华社
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要着眼于现代流通网络、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市场交易平台等重点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多种举措实现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联通、对接,最终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和有效配置。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疫病疫情多发的问题,要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保供稳价压力加大的问题,要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
(三)建设高水平要素资源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领域。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一方面要具备有利于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区域要素市场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要有效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实现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生产要素的统一高效配置,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功能。在土地市场,要完善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在劳动力市场,要完善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移支付与用地政策;在资本市场,要实现监管的统一和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此外,还要结合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建设统一的能源市场和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
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商品和服务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中,商品跨区域流通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应被彻底扫除,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对外地企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应被彻底清理,消费者权益应得到有效保护。要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畅通流动。要从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等方面,推动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四)建设现代化监管体系
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要结合点。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是完善市场运行秩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形成统一的监管格局,提升协同监管能力。监管规则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各地在质量、标准、计量、商标、专利、检验检测等领域的规则逐渐统一,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水平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跨区域执法的协同性更强、执法的标准更加一致,综合执法、联动执法效能更高。
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要结合完善监管规则的目标,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并为完善食品药品、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监管指明方向;要结合强化监管执法的目标,强化部门联动,鼓励跨区域联合执法,统筹执法资源,提高综合执法效能;要结合提升监管能力要求,完善重点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健全协作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开展监督评议等举措。
(五)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当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痼疾仍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还存在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限制、选择性的支持政策,一些行业还存在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的现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着力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围绕各种不公平竞争现象,要注重政策的延续性,结合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强化反垄断。针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要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瞄准一些地方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的问题,针对涉企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恶性竞争、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等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禁止性规定。这些举措将有效打破地方保护、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1.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