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视野下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影响的反思:基于2012—2021年的样本分析

2022-05-24

电影文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好莱坞文化

肖 军 陈 鹏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下,文化安全被摆在与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等相同的战略地位,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根本。电影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产物,其对文化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国家安全包括十余种安全领域,文化安全是其中一种,文化安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具有五位一体的安全架构,即人民安全是宗旨,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是保障,国际安全是依托。其中,文化安全是保障,也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与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等密切相关、相互交织,是确保社会主义政权不变色、确保中华文化存续绵延的重要保障。电影文化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一种,电影作为最有效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传递社会价值与理想、参与塑造公众道德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影市场被好莱坞电影统治,西方的思想文化借助电影吸引一大波粉丝,少部分在缓慢持久的熏陶下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拥趸,甚至出现了精美媚美等现象。伴随着国产电影的崛起,好莱坞电影的式微,我国电影领域文化安全得到了加强。但是反思过去,才能把握当下、走向未来,分析好莱坞电影是如何影响文化安全的,提出对策防范,才能时刻警惕。

二、十年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流变及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一)十年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流变

2021年11月18日,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推出“好莱坞电影‘娱乐至死’了吗?”一期节目,引发了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反思。从数据来看,2011和2012年的中国票房榜前十中,分别有6部和7部都是好莱坞大片,但是在2019年《复仇者联盟4》大火之后,好莱坞电影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国产佳片诸如《长津湖》《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不断涌现,刷新着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纪录。截至2021年11月25日上午8时,电影《长津湖》票房达到56.95亿元,超越《战狼2》(56.945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至此,中国影史票房前十中,国产占9部。这反映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看好国产影片,对国产影片更有信心。

我们通过分析近10年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国内的总票房,并与国内总票房对比(见下图),不难看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国内票房占比呈现下滑趋势,从2012年的55%已经下降到2021年的12%。如果说从2012年到2017年还呈现出波浪式下滑(有增有减)趋势外,从2017年到2021年则是呈直线式下滑(有减无增)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好莱坞电影的颓势,另一方面凸显了国产电影的迅速成长趋势。

之所以研究近十年好莱坞电影样本,一是以10年为单位进行数据统计符合统计学的规律与要求;二是在2012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占比达到顶峰后,逐渐下滑,也是一个关键节点;三是在2012年之后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好莱坞电影中,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对美式价值观的灌输有增无减,应当引起重视。

图1 近十年好莱坞电影中国国内票房与国内总票房关系图

(二)好莱坞电影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表现

好莱坞电影的颓势难以挽回,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重要因素包括:从剧情上说,剧情不让人满意、剧情套路,引发审美疲劳;从叙事方式上讲,故事讲述的方式以及背景过于宏大,对普通观众来说不够友好;从特效和动作来说,现阶段电影的特效并不出彩,没有刺激到观众,而特效在现有的技术下也很难做出跨越式发展。

但是即便如此,近十年来好莱坞电影还是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其票房占比下降就放松,还是要时刻关注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纵观十年间好莱坞爆出的负面消息,不难看出美国对其本土价值观输出的野心。因此,从好莱坞电影文化输出乃至对我国文化安全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在好莱坞电影内外,美国强推美式价值观,并针对中国市场采取多种手段,我们应保持密切关注与警惕。

1.臆想虚构东方文化

好莱坞虽然创作了涉及东方传统文化的影片,但是其目的在于猎奇、在于奇观,不在乎其真实性。2020年9月迪士尼推出的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的《花木兰》,因角色形象塑造和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偏差饱受诟病。迪士尼在电影中创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物质——“气”,因为拥有这一特殊的“超能力”,花木兰天生所带的“气”帮助她在战场上展现种种天生的超强力量。而在民间故事里,花木兰只是一名平凡女性,会害怕也会退缩,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最终凭借着忠孝节义的品质与“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同战友一起击溃外敌,保卫了家园。显然好莱坞(迪士尼电影公司也属美国电影产业)对花木兰的形象是在臆想基础上虚构的,与现实不符。

虽然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正得到更多元的塑造,但从选角到角色本身的背景来看,好莱坞看华人的方式并没有本质变化,没能真正了解华人文化。好莱坞对东方文化的拼贴,在商业上可以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异域情调的视听效果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为其买单,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东方文化。但电影的内核依旧是美式文化,讲述的还是西方的价值观和刻板套路的故事,并非有一群中国面孔,说着华语,背景有些中国元素,就可以标榜中国文化了。

不仅如此,臆想虚构东方文化的后果非常严重,向世界其他国家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息和不正确的价值观,扭曲了中国优秀代表人物的形象。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曲解,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利益,以吸引眼球的方式歪曲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危害了中国的文化安全。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种“披着中国文化外衣的美国内核电影”。

2.极力推行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强大实力,占据了世界环境中“文化霸主”的地位,向外“传递”了美式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得力武器,成功地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灌输到其他国家,而在美国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被电影刻画到极致。这几年《星球大战》《速度与激情》《碟中谍》以及漫威系列电影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有着几乎类似的叙事方式:故事主角本质上都是英雄,在经历了冲突、考验和苦难后成功走出困境,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再加一段浪漫的爱情或亲情故事,英雄之旅圆满结束。不可否认这类电影存在一定积极价值,让观众受到鼓舞,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其所宣扬的“以个人为中心”“以暴制暴”的理念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文明和谐”相背离,尤其对我国青少年,长期接触此类电影可能削弱国家认同、影响价值判断,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

美国试图用好莱坞式的价值观来对别国价值观进行“重塑”“改造”,影响一代又一代。影像的传播力是不可忽视的,其足以影响几代人。正如上述节目中所说,中国很多70后、80后成长的过程中,美国的文化包括它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都是吃香的,足见其影响力。值得庆幸的是,包括00后在内的年轻人并不吃这一套了,很多中国年轻人都会为自己祖国的文化自豪,美国文化的输入没有那么容易了。尽管其影响力式微,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

3.推出“中国特供版”占领市场

所谓中国特供版电影,是指在电影制作时还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版本。这些版本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演员特供”,好莱坞为吸引中国观众,在电影中安插一些流量演员,这些演员往往只有几个镜头或者一两句台词,例如在《钢铁侠3》(2013)中虽然有范冰冰和王学圻出演,但他们只出现在中国的“特供版”里,电影厂商如此煞费苦心的目的就是为这些影片在营销宣传上多了一些新的支点,以其中的中国元素为噱头吸引观众。对演员来说,在好莱坞影片中出镜,对自己身价的提高也有助推作用。对观众而言,虽然最初能感到新奇甚至满足一定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中国演员走过场般的演出极其敷衍,显得游离于情节之外,物极必反。好票房需要的是电影自身质量过硬,而不是假惺惺地硬塞进去一些可有可无的“中国元素”。

第二类是“品牌特供”,一些中国企业看中了好莱坞平台的高曝光率,投入高昂的广告费用,希望借好莱坞的电影平台为自家产品露脸。而好莱坞电影则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收益,在利益互惠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将为中国受众的服务中植入广告,《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014)中出现了酷狗音乐、优信二手车、乐视手机、华帝、周黑鸭、伊利舒化奶等中国企业的扎堆植入广告;《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2017)中同样出现了酷狗、优信二手车、乐视等中国品牌;《美国队长3:内战》(2016)中美国队长所使用的手机则来自中国手机品牌VIVO;《环太平洋:雷霆再起》(2018)中还出现了京东、QQ的品牌LOGO和虚拟形象……这些商品类型与电影主题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强行插入广告,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影响了电影氛围塑造和情节发展。

第三类是“3D特供”,即对于部分电影,好莱坞会制作3D版本,这些版本3D效果一般,但是中国没有2D排片,所以观众只能选择价格贵的3D排片。好莱坞在2021年10月推出的《沙丘》和《007:无暇赴死》两部电影均采用2D标准拍摄,在北美上映时都只有2D版本,但到了中国内地却突然多出了3D版本,这样的伪3D不仅没有提升观影体验,反而让消费者支付更高的票价,遭到大量观众的抵制,这也是导致两部影片票房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中国特供片”作为好莱坞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产物,既没有尊重中国观众,也没有尊重中国电影市场,到最后只会失去观众。从“中国特供片”能看出美国商业版图的野心,无论是“演员特供”还是“品牌特供”,抑或是“3D特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言毫无作用,不仅违背了电影创作规律,打乱了电影叙事节奏,更是让观众十分反感。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对中国市场占领的野心。从市场角度来看,某一个影院的排片是有限的,加入中国元素后,好莱坞电影或许能获得更多的排片,获取更大的收益,也更能影响中国观众。看似将中国的一些文化融入影片当中,但只对中国观众,其他国家并没有能够接受来自中国的文化传播,反而中国观众并不买单,足见观众早已识破了好莱坞电影的计策,战略失败是早晚的事。

4.电影内外辱华言论扭曲事实

除了上述的虚构东方文化外,电影内外及其演职人员的不当言论甚至是辱华言论同样不顾事实,对中国人的感情造成了伤害。

2021年9月,漫威首部中国人功夫电影《尚气》在北美公映。电影男主刘思慕却被曝出辱华观点,造成网友众怒一片。他出生于哈尔滨,5岁随父母投资移民加拿大,并取得了加拿大国籍。此次被控告辱华的观点,源自刘思慕为庆祝加拿大建国150周年而接受的专访。他表示,“有很多(中国)人死于饥饿”,并夸张地称:“他们(中国人)生存于第三世界。”访谈最后,刘思慕夸赞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表示父母认为这里才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还可以给后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观众认为刘思慕的言论是国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特别是他在采访中对两国褒贬不一,更加有恶意抹黑中国国际形象的嫌疑。

除此之外,电影《尚气》虽然打着“首部以东方文化为主题的漫威电影”的旗号,但根据其所改编的漫威漫画中人物原型疑取自“傅满洲”,而这个人物有着“史上最邪恶的亚洲人”之称,是个典型的辱华人物形象。共青团中央在各大社交平台都科普了“傅满洲”这一人物形象的负面意义,还言辞坚定地表示:“这份恶意满满的侮辱,我们坚决不会接受。”观众认为,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出演电影的演职人员,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中国,放下傲慢与歧视,学会不刻意抹黑中国。

实际上,这些年好莱坞演职人员辱华言论以及电影的辱华操作频繁被爆出,如从2019年《好莱坞往事》对李小龙形象的不实刻画,再到《007》系列中多集将中国写成“假想敌”等。这种言论和操作正在升级。从本质上来看,好莱坞电影这一西方的宣传机器再一次把电影政治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人物形象、社会事实进行扭曲、歪曲,造成负面的印象。由此看出,美国等国家可以将任何事都政治化,新冠病毒溯源也好,电影内外言论亦是。相较于新冠病毒溯源摆在明面上不同,电影内的操作是隐性的,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善加识别。

通过分析,将近十年好莱坞电影威胁我国文化安全表现的形式及样本进行总结,详见下表:

表1 近十年好莱坞电影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表现形式及样本

(续表)

从上表看出,在2012—2021年十年间的电影样本中,每一年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到了2021年,样本逐渐增多;同时,可以预估,“臆想虚构东方文化”这一表现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也会出现四种之外的其他表现形式。凡此种种,皆表明好莱坞电影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态势严峻起来,亟待出台对策予以解决。

三、建设电影强国与维护文化安全路径分析

电影作为一种渗透性强、传播面广的现代大众传媒,在大国竞争中成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深刻影响着文化安全建设甚至是国家安全。如今的大国竞争,思想与文化层面的竞争同军事领域一样激烈,在这个无形战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电影等媒介,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发起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他国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美国价值观的拥趸。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永远不称霸,更不会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到别国身上,但是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面对美国好莱坞电影威胁,应该从我们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角度来出谋划策,提供维护国家安全的路径选择。加强电影文化安全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

(一)战略上:推动建设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问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既存在文化互补和文明互鉴的可能,也存在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等外来威胁的可能。某些西方国家将其核心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软实力,通过各种方式打着文化的旗号向别的国家进行文化入侵,以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文化挑战,一旦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失去自己的文化主导权,失去了话语权,就会走上一条通向“颜色革命”的不归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文化安全不应当被动防御,强化我国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统筹发展以及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具体到文化领域,没有文化强国的建设就没有文化安全的物质基础,所以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维护文化安全的屏障,应对各种外部环境的安全挑战。其次,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文化安全是文化强国的条件,如果没有安全的文化环境谈何文化强国的建设,强化文化自觉与自信,在自身文化安全的独立性和可控性前提下保障文化强国建设持续稳定展开。概言之,必须统筹兼顾,以文化强国建设为本,以文化安全保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强国促文化安全。唯此,可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好莱坞电影的其他威胁形式。

(二)思想上:一以贯之重视电影领域的文化安全建设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并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空前重视,无论是“十三五规划”的颁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无论是电影机构的改革,还是《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出台,都彰显了国家对电影的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对电影领域文化安全的建设,取得了成效。

上述经验告诉我们,一是要一以贯之地重视电影文化的建设。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电影强国的建设其实也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今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再做部署,要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二是从思想上进行重视。当今中国电影处在机遇期,要想由原有的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起来,并且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划指引下,实现目标。

(三)观念上: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电影产业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意识形态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今天,中西方两种制度、两条道路激烈碰撞,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渗透早屡见不鲜。而在电影领域,便是好莱坞极力推行个人英雄主义等表现形式。

对比上述所言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系列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展现了我国波澜壮阔发展历程,聚焦平凡人物、真人真事,更接地气,更贴近现实生活,凸显了中国优秀的集体主义文化。今年上映的《中国医生》《长津湖》均取得不俗的票房表现,影片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豪感,更反映了无论是疫情还是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中华儿女集体努力奋斗的精神,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比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电影工作应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展开,对党高度忠诚、对人民无限赤诚,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应该创作更多展现时代精神、宣传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优秀影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研究,方能很好地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电影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建设。

(四)行动上: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

当今世界已成一盘棋,各国被紧密联系起来,毛主席曾说,“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电影创作不仅要“立足国情”还要“放眼世界”。在这一背景下许多电影却盲目“与国际接轨”,比如请外国明星做主演、西化的道具服装,最终拍出来不中不洋的作品。今年上映的国产影片《图兰朵:魔咒缘起》,在3.2的豆瓣评分下不少观众吐槽中西文化的碰撞不仅没有成为影片亮点,却给电影带来极强的撕裂感,沦为中西文化的大乱炖。这其实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对此,一是要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和文化虚无主义,坚定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时间之久、根基之深、底蕴之厚,是其他国家文化所不可比拟的。近年来,包括《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等优秀影片在世界激烈的文化对抗格局下走向世界、收获认同,使全球观众感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中国故事的事实原貌,从而巩固和拓展我国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和安全边界。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深挖民族文化传统和内涵,保持创新。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藏挖掘好,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大量灵感素材和故事,既回应了美国好莱坞式的“臆想虚构东方文化”,又为世界展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影片在原有的故事情节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许多贴近时代背景的因素,如把原著中哪吒与敖丙生死仇敌的对立关系变为结尾两人冰释前嫌共同对抗天命的设定,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展现出当代青年自由独立、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不仅体现了文化自信,还是“守正创新”结出的丰硕成果。

(五)制度上:加强电影领域的监控监管

电影产业良性发展需要监控监管制度的支撑,分为内容上的监管、资本上的监管、税务上的监管等,每一项监管都有对应的机构和法律法规。

就内容监管而言,内容为王是永恒的追求,严格执行《电影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鼓励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社会效益的影片走向银幕。内容监管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监管是否出现上述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威胁的内容(表1所示),如果严重的话则应拒绝引进、上映,责任人应该把好关。就资本监管而言,优质精品的诞生离不开雄厚资本的投入,但归根结底资本不是慈善,逐利的本质使投资人不愿冒险,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可能就像好莱坞电影那样缺乏创新的流水线产品。因此对于资本应当积极引导,趋利避害,通过健全市场规则规范资本准入及流通,保障电影企业资金链循环流畅,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好莱坞电影推出“中国特供版”占领市场的方式,从资本角度进行权衡、管理。就税务监管而言,一方面应加强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间的税收行政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纳税光荣的社会风尚。

(六)宣传上:推动交流互鉴、营造文化安全环境

文化安全与文化交流不是对立的,安全需要防范,文化需要交流。通过电影文化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融合。

首先,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国际电影节并展开合作。国际电影节作为电影界的盛会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电影作品、电影人、媒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同文化的碰撞催生出新的创作灵感。一方面推送优秀国产电影参选国际电影节展;另一方面依托本土国际电影节让各国电影进入中国,让中外电影人互相取经、取长补短。同时,中外影迷用电影的方式增强彼此的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实现民心相通。

其次,在举办或参加国际电影节之际,积极宣传文化,摆清事实。营造维护文化安全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在电影节之际的“电影外交”。比如,2021年12月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举办,邀请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明星、专业电影人以及电影相关机构代表到会,并首次设立了“金丝路奖”。通过依托包括丝绸之路在内的国际电影节等对外传播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文化形象,让国外民众看到真正的、全面的和立体的中国文化,减少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多样共存。同时也是对好莱坞电影内外辱华言论扭曲事实、臆想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纠偏。

结 语

通过分析十年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境况和潜在的威胁,从战略、思想、观念、行动、制度、宣传等多角度提出了建议,既是对威胁表现形式的有效回应,又是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途径。如今的电影市场已今非昔比,好莱坞电影在中国遇冷,我们更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本土,练好内功,不断推出精品佳作,扩大对外影响力,提高软实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相信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中国电影的强国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一定能得以很好地维护。

猜你喜欢

好莱坞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1月好莱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