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2-05-24黄竹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生活

黄竹英

新课标已实施了好几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的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以考分评价学生的固定模式,已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偏重传授课本知识,把提高考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总也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当今,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走新课改的行列,真正做到与新课标接轨,让数学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呢?面对新课改的挑战,结合本人多次外出参加理论培训和听课学习等,以及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际和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而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是不断生成的。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平等、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要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平等地交流,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倾听、提问、解释和积极获取信息的水平。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应经常启发学生:“你是怎样知道这个结果的?”鼓励学生采取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观察中总结获得的经验;当学生对自己所得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修正猜想;当学生对他人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或修正他人的结论。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倾听、理解、赏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它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爱”充满课堂,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的意义。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师应经常评价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各种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将数学融入生活

1.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2. 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总而言之,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需求:数学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承知识到在传授知识中培養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是以教师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手段,达到教与学的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因此,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会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数学生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