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5-24王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融入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

王芳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常常爆发校园暴力事件,它的实质是学生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恰当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效,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融入;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农民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些家庭只有把孩子留在当地,这些初中生长期没有父母的关心,缺乏家庭教育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1.逆反心理强

农村中学生大多缺乏安全感,如果与同学有点冲突,就会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们,欺负他们,所以他们很警惕,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因而,在学校,他们容易与老师发生矛盾,甚至常与同学打架,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与同学,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2.自卑自负

农村部分学生认为自家穷、父母没出息、没能耐, 才会外出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而产生怨恨情绪, 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他不愿意和比他强的同学交往,嫉妒常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而且他的自尊心低下,并且有丧失和怨恨的自负心态。加上他们从小没有家长的关爱,从而感觉自己是没有人要的, 没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长此以往就产生了自卑和自负的心理。

3.人际关系敏感

中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当他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时,他总是感到焦虑;当被他人批评时,总是感到不安;他们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不想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人际关系很敏感,喜欢独处。

4.学习成绩差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更别说主动性了,而且对学习难以保持长久的热情。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很长时间的学生是最难管理的,学习成绩也是比较差的,把成绩反映给父母,父母也无法管理。只要让他们学习或做作业,就会感到不舒服和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极低,但是下课或放学,他们表现出异常的兴奋。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农村中学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怎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历,进行以下探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是谁”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答案往往令人困惑。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差异之处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挖掘和重用自己。因此,教师要引导和提高学生探求自我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意见。利用活动使学生拓展思路,扩大他们自我认识的范围和层面。如,“认识自己”教学为例,通过“画自己”、“找自己”和“问自己”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寻找发现自我的独特之处,悦纳自我。

2.感知生命教育,培养积极的生命意义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经常发生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和自杀事件,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和是非观的话,释放出的人性之恶有多么可怕。生命教育需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方法。“情”是打开生命教育之门的“钥匙”。因此,要让学生产生珍惜生命的行为,教师在于对生命的感知、体验和感悟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把握生命的积极意义。如:“感受生命的意义”的课堂中,让学生画生命线,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不容易。可以通过心理团体活动使学生把生命意义与自身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生命意义的动力。

3.培养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情绪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它会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日常行为、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处境遇的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而非来自事件本身。帮助学生认识这点非常重要,初中学生在其成长的历程中,认知方面往往积郁了较多的偏差,易惹怒、好冲动,这往往是因为情绪难以自控,做出冲动行为。如:“情绪的管理”课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知觉。采用“空椅子疗法”,让学生在独处的房间,关起房门,想象空椅子是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自己的人,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他们获得内心的平衡。在宣泄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恢复理性意识,将作出更理性的对策。

4.善于与同学交往,学会沟通

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对爱的需要和对尊重的需要的满足都与友情有关。如果初中生没有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不可能得到这些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学生彼此和睦相处,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习惯。如:“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为例,教师让同学们续写快乐时,迷惘时、伤心时,作为你的朋友,他是如何表现的呢?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呵护友谊的方法,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需要积极倾听,需要真诚表达。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留意、关爱、了解和教导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让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能够较好地培育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个人修养,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下,确保每一位学生初中生都能健康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向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D]. 阳城县芹池中学, 2018.

[2]]张荣伟.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生命教育方法探析[D].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2019年.

[4]姚本先 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融入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