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2-05-23王亚杰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王亚杰 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9)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n=39)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数据指标以及在治疗前、后的NYHA分级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X射线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心肌量指数、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YHA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YHA分级均有大幅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X射线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X射线心胸比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6min不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其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长期心肌缺血所致。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1,2]。此病病程漫长且病势复杂,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对其身心危害重大。临床上大多选择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对于该病呈现的发展态势药物治疗出现局限性[3,4]。如β受体阻抗剂用量过大会引起心动过缓、血压过低;RAS系统拮抗剂用量大同样引起血压过低,其中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还会造成咳嗽、干咳等副作用;急性心衰治疗中,利尿剂使用不当会造成离子紊乱、体循环淤血、猝死等[5,6]。血管活性药物的不正当使用会对患者造成不益后果。故本次研究针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方案进行治疗,探究临床疗效,改善疾病危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
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0~60岁,平均(50.2±5.3)岁;病程9个月~5.8年,平均(3.56±1.28)年。在观察组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38~57岁,平均(47.2±4.7)岁;病程8个月~5.8年,平均(3.24±1.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病人介入诊断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三维成像或冠脉造影证实;③伴有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症状;④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给予治疗,主要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征指标,并进行记录分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方法如下:术前,使用PTCA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扩张,判断达到扩张效果后,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在术期给予适当休息(5~10min),植入支架于患者体内,观察到支架与管壁贴合即可,确保血流TIMI为3,如需多个支架,确保操作与第一次相同。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以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可自理生活,且心功能等级恢复到Ⅰ~Ⅱ级,活动不受限为显效;以症状有所改善,新功能改善1个级别,可见活动受限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7]。
记录并分析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心肌量指数、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射血分数)。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YHA分级变化情况。分为Ⅰ~Ⅳ级,从Ⅰ~Ⅳ级情况逐渐加重。
检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其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其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2,P=0.033)。
2.2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心肌量指数、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对比(n=39,±s)
表1.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对比(n=39,±s)
组别 左心室心肌量指数 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mm) 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mm)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mm)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 139.38±16.2 50.9±2.4 8.8±0.4 10.5±0.5 49.3±4.6对照组 148.21.±21.8 58.2±2.1 10.5±1.3 10.9±0.4 43.8±3.8
2.3 两组患者NYHA分级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分级均有大幅度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NYHA分级对比(n=39,n)
2.4 两组治疗前后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
两组治疗前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X射线片心胸比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对比(n=39,±s)
表3.两组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对比(n=39,±s)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X射线片心胸比 6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0.64±0.11 0.58±0.04a 153.69±24.16 369.42±24.91a对照组 0.67±0.09 0.61±0.05a 153.37±24.58 287.41±20.64a t 1.447 3.212 0.064 17.380 P 0.151 0.002 0.949 0.000
3.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即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等,最终导致心肌病变[8]。多数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在临床上有过1次以上的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心绞痛、血栓血塞、心率失常及心力衰竭。该病症早期发展较慢,但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病情便迅速进展[9,10]。这些不良症状均与人体左心室功能有关。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洋地黄及利尿剂等。但由于各人体征状况的不同以及该病的病势发展,单纯采用此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11,12]。
现随着技术发展,冠状动脉支架属于缺血性心肌病介入治疗的一种方式,通过植入支架,可使患者已病变的狭窄血管得到扩张,借助侧支循环充分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障碍[13]。多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效果尤佳,可帮助患者短时间内改善心脏功能障碍[7,14,15]。冠脉动脉支架为临床常用的心脏疾病介入治疗方式,其采用血管穿刺方式于病变内血管内置入导管,以此对阻塞或狭窄血管进行疏通或扩张,从而有效改善血运循环,同步和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及舒张、收缩功能。
本次研究对比观察了使用药物治疗及支架介入二者的治疗疗效。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心肌量指数、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NYHA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YHA分级均有大幅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药物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改善患者血运状况,能够消除心肌缺血症状,进而恢复心肌功能。其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理想手段。另有贾小红[16]在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报道中指出,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同步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及相关心脏超声指标,同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次同样将X射线片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作为整体疗效的重要观察指标,6min步行距离当前多用于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评价的常用指标,本次观察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是药物治疗及支架介入后患者心肺运动能力改善的客观证据,该项研究结果同张平等[17]的报道具有一致性。
总而言之,使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NYHA分级和心脏超声指标均有明显改观,对患者病情起到积极作用,可确保疾病相对彻底的得到治疗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