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康复景观研究综述

2022-05-23陈煜蕊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聚类检索量表

陈煜蕊

(西华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一、引言

康复景观由健康地理学家Wilbert Gesler在1992年首次提出,指被修复或治疗相关的物质、心理、社会等因素。[1]物理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类感知等综合因素相结合产生有利于康复疗愈的环境和氛围。[2]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压力减轻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3][4]证实了景观环境在健康恢复中的作用。Clare Cooper等总结了康复设计导则。[5]二十一世纪初,一些康复景观评估量表也在国际上被学界发表与推广。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改善健康公平。后疫情时期以及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社会对于公共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康复景观开始受到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处于不同学科,较为分散,中国国内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更晚。[6][7]故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4305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梳理康复景观的研究现状,热点前沿等,借鉴国际上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以期对我国康复景观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文献资料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检索数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呈现某学科或方向内的研究热点、规律和发展情况。[8]在分析和可视化共引网络方面具有准确、便利、高效的特点。本文将检索整理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5.8.R3)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绘制聚类视图、时间线图、时区视图,得出康复景观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选取各聚类代表性文献进行细化分析,深入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和质量。[9]

(二)数据来源

以康复景观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选择范围集中在设计方向,注重治疗、康复、疗愈花园等。于2022年1月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进行文献检索。其中Time per slice设置为1,语种为英文,文献类型限于研究论文,检索跨度为2010-2021年。第一轮,独立搜索关键词。主题词为:Therapeutic landscape,时间范围为2010-2021年,获得文献7495篇,经过去重剔除之后4305篇。主题词设置为Healing landscape,获得文献502篇,在第二轮中,搜索是限于包括第一轮关键词,结合次要关键字搜索,获得文献102篇。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为2022年1月31日。第一轮搜索产生了4305、514份出版物。第二轮降至102份出版物。

表1 检索关键词

三、研究分布特征

(一)发文趋势

根据在Web of science中的A-1轮检索发现,康复景观领域的研究数量逐年递增,从2010年的53篇相关论文,逐渐增加至963篇。从2010年到2014年,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在100篇以下,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说明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康复景观类非医学手段对健康的积极干预,并结合先前文献进行了一些研究。2014年以后,康复景观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这可能与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环境质量问题相关。从2017年到2018年,发文数量在400篇以上,2021年达到963篇(图1)。

图1 2010-2021康复景观领域论文数量

(二)学科分析

分析对象选择Category,由此得出首轮检索A-1中,康复景观相关论文引用数量最多的前六位领域分别为肿瘤学(Oncology-668Citation counts)、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373Citation counts)、科学与技术(science & technology-277Citation counts)、生物化学(biochemistry-248Citation counts)、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224Citation count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200Citation counts)。相关研究分布较多为医学领域,部分为社会科学领域。最大4个集群同样分布于医学领域。分析对象选择Category, A-2检索中论文引用数量最多的前六位分别为环境科学与生态(environmental sciences&ecology,N=53) 、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public environmental&occupational health,N=51)、地理(geography, N=32)、自然与科技(Science&Technology,N=26)、建筑(Architecture,N=24)、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s,N=22)。A-2检索可以得出,相关学科的研究拓宽了康复景观的概念内涵,多学科的合作产生了新的知识图谱,植物作为康复景观中促进康复效果的重要元素,其应用也受到较多关注。

(三)发文机构与作者分析

从A-1轮检索中可以看到,研究作者国家分布前几位分别在美国(N=1533),中国(N=537),英国(N=389),德国(N=297),加拿大(N=259),意大利(N=215),法国(N=175),澳大利亚(N=166)。可以看出,来自美国的研究占据总量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A-1检索分析论文的产出机构发现,有456个机构,3175个合作群组。以高校之间的合作为主,发文前十位的机构占据发文总量的四分之一,发文量前两个机构分别为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哈佛药学院,发文量分别为151篇、146篇,均来自美国。这一结果与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保持一致。相关学科与机构的合作逐渐增多。根据A-2检索,可以进一步得出对这一领域有重要贡献的学者。每个节点表示被引用的论文,节点由一圈圈不同颜色的圆圈构成,越大表示其被引用频率越高,粗细表示共引的强弱。2010-2021年被引用作者的前几位分别是Ulrich RS(Freq=86),Gesler WM(Freq=48),Williams A(Freq=42),HartigT(Freq=31),Marcus CC(Freq=24),Kaplan S (Freq=23),均为这一时期该领域的重要学者。Gesler提出康复景观并定义了相关概念。[10]Williams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概念拓展。[11]Ulrich提出了压力减轻理论(Stress Recovery Theory),通过后续测量不同环境条件下一系列生理指标,认为自然元素能够降低人的压力指数,从而改善健康状况。[12]Kaplan 夫妇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不同环境体验后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发现自然环境有助于维持和恢复人的注意力,进而提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13]Hartig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感知恢复量表(PRS),被后来的研究广泛应用于恢复效果的评估。这一部分学者所研究内容均涉及康复景观的概念框架与基础理论,为后期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一)研究热点

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突变及高被引文献等信息了解该领域的热点。[14]检索A-1中得出康复景观近一半的论文发表在医学领域上,此外,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也关注到康复景观的研究。

表2 A-1关键词频次分析

1.高频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能够有效识别和描述研究热点,挖掘各个主题间的联系。对A-3样本关键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发现相关研究呈现以下特征。

(1)研究内容多维

康复景观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扩大。在康复景观概念刚被提出的研究早期,针对研究人群较多以盲人、儿童[15]、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为主。2015年之后进一步细分,关注到癌症患者、孕产妇、青年、移民、肥胖人群、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等。除此之外,非病患人群也纳入研究范围。

康复景观领域的研究空间类型逐渐增多。2015年之后开始关注不同空间类型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理与心理相关实证研究。早期研究多选址在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场所,范围逐渐从绿色空间扩大到蓝色空间、宗教场所、街景、国家公园、社区公园等。

(2) 影响机制细化

2015年之后的研究逐渐关注到康复景观中的影响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循证设计与康复花园,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者开始关注其带来的健康作用是社会凝聚力导致的心理活动或体育活动,还是温度及天际线等导致其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同时,这类景观多大程度上影响心理或心理指标。目前在相关量化研究中,较多使用的量表有六种。(图2)Harting等人根据Kaplan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RT)提出了感知恢复量表(PRS),该量表以一个人的主观感知为切入点,获得对公园的恢复性感知。[16]PRS量表在使用中被简化,被命名为恢复性成分量表(RCS)。[17]自我评价恢复量表(SRRS)是由Ulrich的减压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相结合而制定的,包含情绪、身体、认知和行为4个维度,有8个测试项目。[18]瑞典学者Grahn提出了一种感觉分类法(PSDS),根据受试者对某种环境质量的偏好来评价公园环境的压力恢复效果,使其更有利于压力的恢复。[19]该分类法在小尺度空间研究中应用较多。Miyazakie等人使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通过观察受试者在短暂观看公园照片后,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困惑和活力六种情绪的前后变化,探讨公园环境对人们情绪的积极影响程度[20]。较多后续研究以该量表为基础,开展不同类型的康复景观研究。还有学者使用精神恢复量表(RSS)对受试者在游园前、游园中和游园后的疲劳恢复状态进行自我评价,以获得人群在游园期间能量恢复的变化。[21]在康复景观研究领域中,上述量表多用于横断面研究与对照研究。除了该类主观评价量表,客观测量方式也逐渐增多。较多的穿戴式设备、VR设备、医疗仪器也越来越多运用于研究中,例如皮质醇测试、肌电值测试、眼动仪测试等。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从模拟性实验环境到真实环境,结论与数据排除了模拟环境中的干扰。主客观实验相结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数据处理与过程分析更为复杂,例如用于验证环境偏好、满意度与健康恢复的联系。随着近些年康复景观研究领域的成果逐渐增多,实证研究也趋于系统、严谨。

图2 评价量表发表时序图

2.关键词突变分析

突变关键词图谱显示,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研究热点集中于物质形态,例如空间,场地,地理,生活场景等关键词为代表。该阶段研究多关注空间场所,以对照实验等进行康复景观研究。

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康复景观到2015年之后热度减少,医学类相关的关键词增多,说明以医学为背景的相关实证研究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科关注到康复景观研究的重要性,由定性研究为主慢慢转向较多的定量研究。从表3可以看出,康复景观领域研究范畴从较为宏观的地理环境,转向更微观的空间场所。2015年之后结合医疗设备、穿戴设备的实验,其中老年、肥胖、抑郁症等方向的论文较多。当前许多国家面临超重人群和老龄人口数量持续递增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康复景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研究学科背景不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文献所处学科包括体育科学、医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

表3 A-1康复景观领域突发性关键词

(二)研究前沿

共引情况可视化可以更直观的表达文章之间的关系。通过同时被其他文献引用的频次来分析文献中的关系。例如,某两篇文章同时被其他论文引用,引用频次越高,表示关系越密切,学科背景相似。为探索康复景观领域研究前沿,通过软件进行聚类生成自动聚类标签视图。以“time-zone”的方式,通过算法引用聚类的相关文献中提取标签词,以对应研究前沿。[9]关键词演进时序图可以看出,2013年之前较为关注医院等环境的康复景观。2013年之后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再局限于医疗相关的人群。2015年之后开始关注循证设计,同时范围扩大,除了绿色空间,开放空间,也开始关注并研究蓝色空间带来的影响。(图3)经大量研究表明,康复景观对非患病群体也具有积极作用。

图3 A-2关键词共现网络时序图谱

结合Citespace的共被引分析表明,Bell等人于2018年发表的《从治疗性景观到健康空间、场所和实践》在康复景观中有重要影响,共被引次数最高。[22]这篇文章回溯2007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康复景观论文,探讨了康复景观的概念、在哪里实施以及作用机制。Bell在Gesler于1992年提出的康复景观概念基础上,探讨了健康地理学范畴以外的内核。对更广泛的跨学科讨论和围绕“健康”空间、场所和相关实践具有贡献。同作者于2015年发表《寻求日常福祉,海岸作为一种康复景观》被引次数排名第二,指出蓝色空间,即沿海环境可能促进人类健康和福祉。[23]这篇文章采用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英格兰西南部两个城镇的居民所寻求的不同的海岸体验,以促进和保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健康。在其之后,蓝色空间逐渐被学界关注。Finlay.J等于2015年发表的《康复景观和晚年生活的福祉:蓝色和绿色空间对老年人的影响》[24]被引次数居于第三,通过定性研究绿色和蓝色空间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扩展了治疗性景观的概念。Foley等于2011年将宗教场所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治疗景观进行研究。[25]同先前医疗场所中进行的康复研究不同,该研究揭示了在宗教场所中的非物质因素在创造健康场所方面的作用。例如提出了文化实践和叙事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此类研究的影响有限,却为社会因素在康复景观中发挥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Foley在2015年在选定的户外爱尔兰的游泳场所。[26]主张将非再现性理论NRT更深入地应用于蓝色空间。他在同年也提出了蓝色空间的概念[27],阐述了蓝色空间中如何促进健康。Shan Jiang等于2014年研究了治疗性景观和治疗性花园,通过回顾中国文献,研究来自中国的文献与西方国家研究的关系。[28]至此可以发现,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因其所处时间为城市化进程与老龄化社会加速时期,来自中国的文献逐渐开始有一定影响力。Ochiai等用POMS量表,研究森林疗法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为例。[29]跨学科的研究对拓宽康复景观研究范畴有着重要意义,其他量表也逐渐纳入研究者的视野。Agyekum从康复景观的角度对移民的宗教场所和活动做出了定性研究,指出宗教场所对身体健康、社会、情感、精神、心理和总体质量均有一定影响。[30]从以上共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趋势可以看出,相关研究的空间类型逐渐扩大,人群细分,同时定量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较多关注并验证蓝绿空间的数量、质量与心理、生理健康的关系。

整体来看从2010至2021年,共引网络比较分散,其中聚类#0康复景观(therapeutic landscapes)通过4篇参考文献使这三个聚类联系在一起。聚类#0的标签是康复景观,聚类#1标签是系统生物,聚类#2为原住民(aboriginal),聚类#3为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聚类#4为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聚类#5为催产素(oxytocin),聚类#6为花园设计(gardendesign)。这几个标签一定程度代表了研究前沿,最大两个聚类是康复景观(therapeutic landscapes)和系统生物(systems biology),节点数分别是24和14。时区图表示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节点中的连线代表关键词的共词关系。节点代表突显词(burst term)。可以看出研究的变化,康复景观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聚类#0康复景观(2016),所涉及主题词(term)有:治疗景观、易感人群、精神健康、沿海蓝色区域、精神体验、绿色区域、心理健康、自我成就体验、治疗性园艺、社会关系、健康空间、转换、社会处方。聚类#28健康空间(2019),该聚类所涉及主题词(term)有:治疗性园艺、社会处方、社会联系、定性、转型、社会关系、健康空间、转换。从上述两个聚类可以看出,康复景观的研究领域中,社会因素逐渐被重视。文献中,在大多数社会经济变量中,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职业和居住区,都发现了明显的认知偏好与使用差异,康复效果同样出现差异。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通过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对康复景观相关文献进行分次检索,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的绘制。主要结论为以下几点。

1.发文量

从2010年至2021年,康复景观研究领域的文献逐年递增,2015年以后增长趋势加速,不同学科开始关注康复景观,论文数量明显增加。

2.作者情况

从分析得知,从2010年至2021年的康复景观相关文献中,来自美国的论文占据研究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机构合作以高校之间为主,机构之间的国际化合作较少。

3.研究热点与前沿

近十年间,研究热点有心理健康、景观公平、循证设计、适老化、生物多样性、蓝色空间等,前期研究主题多为医学背景。研究对象从特殊人群逐渐覆盖范围扩大、细分。选址由单一特定区域扩大到其他各种类型区域。从定性研究逐渐到以混合式研究为主。健康需求的转变促使康复景观的研究逐渐深入,从问卷评估量表,到结合医疗仪器、穿戴设备等进行实证研究,评估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结合文献计量分析中的关键词突现及关键词时区分析得出,研究趋势倾向适老化实证研究,并在医疗观光、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实践。

(二)展望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从现有文献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康复景观研究领域可以关注三个方面。

1.康复作用机制

康复景观物理特征带来的健康效益已有较多实证研究,考虑到场所依恋、环境偏好、社会文化、社会公平、管理政策等因素,康复景观的非物质因素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待研究。运用医学领域、环境心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领域知识,在中观微观的环境中进一步研究康复景观作用机制。

2.细化研究对象

通过前文文献突现分析不难发现,进一步细分相关研究对象是康复景观领域的研究趋势。不同场所和使用者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以特殊人群为主的研究为主,鲜有针对一般人群如女性、大学生、白领等进行研究。康复景观作用于不同人群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人群的教育程度、体能差异、自主生活能力、疾病类型等。

3.学科交叉研究

康复景观的研究分布在不同学科。前文分析得出,目前研究主要基于康复医学,社会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背景,从风景园林学科出发的研究较少。目前嗅觉景观、声景观、光景学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健康疗愈的功能作用也在进一步得到验证。未来可能从以横向研究为主的研究,转向横向纵向研究相结合。

本文的不足在于关键词检索可能存在涵盖面不足的问题。仅仅选取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检索范围,因为CNKI参考文献字段未开放,未将中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未来的研究可结合国内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

猜你喜欢

聚类检索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