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22-05-23谭书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谭书改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分工合作、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达到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略,课堂实效性不强,学生学习效率低。新课程理念指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提升,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推广是一项有效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要运用策略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开展。

一、小组构建策略

(一)依据班级数学学习具体学情将学生合理分组

数学教师依据班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将学生分为A等、B等、学困生三个标准,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6~8人为一组,每组A等生3人,B等生3人,学困生2人,让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组内要有一位得力的负责人,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每人在数学课堂上都应有相对的一项责任,如组内讨论的组织人、发言人、记录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参与。经过一段时间,角色交换,保证每位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与锻炼。班级课堂教学实施大组竞争小组互助制度,班级分为6~8人为一大组,大组常用于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展示。大组内又分为A—B互助小组,小组用于1对1练习讲解和组内1对1帮扶。以此实现以兵帮兵,以兵带兵,以兵强兵的目的,将学生组内互帮互助互学组间互竞争的机能发挥至最大。

(二)营造小组文化,提升团队意识

每个小组必须拥有自己的组名、组规,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为小组取一个响亮的组名,列一条具有激励性的学习格言,做一套严格详细具有约束力的组规,要有一个短期内可实现、可改观、可操作的目标。每个小组制作一個组牌,将组名、组规、格言写在上面,立于小组中央位置。这样营造小组文化利于凝聚人心,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构建小组学生发言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敢于大声回答问题敢于大声展示很重要。数学老师及时制定发言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引领的作用,注重小组骨干培养,每个小组先培养两名骨干,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提高其数学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让小组内骨干成员带动组内其他成员发言,通过组员的发言,组长的补充,骨干成员的展示引领,让小组内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敢张口、会张口,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自信,也达到了了课堂不落下一人的目的,后阶段再给机会让其上台展示,小组内探究、互助的学习氛围大大提升,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数学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组内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不得干涉或私自交流,有问题待发言人发言结束后方可质疑提问,要让学生彼此尊重,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找到知识共鸣,找到解决方法,细心听,找出不足之处及时补充。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学习任务,精心设置小组合作内容

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依据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在课堂上实时地为学生设置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小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前下达预习任务卡:1、每位同学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2、观察长方体,明确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前(后)面的面积=?左(右)面的面积=?长方体表面积=?3.观察正方体,知道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数学老师精心布置三个预习任务,为下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授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时间,有思路后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避免了部分学生只听别人说,跟着别人思路走,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租船问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抛出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设置3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汇聚小组想法,得到最省钱的租船方案。

(三)开展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学生质疑解答小组合作学习三部曲

小组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展示,是团队合作成果的展示,是小组成员数学思维的呈现,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展示,是学生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环节。学生质疑解答环节是评判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熟悉了问题,经历了交流、倾听了展示才能对解决过程产生质疑,让数学思维得到升华。因此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学生质疑解答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制定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三部曲。

(四)教师选择时机,适时介入

学生讨论交流时,老师不能作为局外人,置之不理,而是要走下去,了解学生合作交流成效,关注讨论焦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学生的疑惑所在。在小组展示质疑环节,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老师要及时介入解析。针对学生讲出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及时点评。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介入之处,即是“授渔”所在之处。

三、小组奖励策略

积极的评价制度,能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评价可分为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依据“不求人人达优,但求人人进步”小组目标,阶段性分析小组成员进步梯度,达标者及时奖励,不达标者组内成员共商良策。组间竞争结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三部曲,教师及时加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每周总结小组得分情况,通过颁发证书、小礼品抽奖、鼓掌祝贺等方式开展奖励,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团体意识,提升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彼此尊重,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数学课堂逐步转变为学生人人积极参与的高效课堂。

(特约编辑:罗良英)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