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深度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2022-05-23宋雪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深度学习初中化学

宋雪芳

【摘要】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不再以追求高分为唯一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则考试分数也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评价过程的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學和评价中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深度学习;表现性评价

深度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主动探索、体验成功,获得化学核心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实施表现性评价能督促学生更好参与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也可让老师获得最直接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促进有效教学。现以“构成物质的微粒”为例谈谈表现性评价活动的实施。

一、对表现性评价的理解

表现性评价相对于纸笔测验评价方式而言,是一种开放式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探究实验、展示汇报成果等方式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否正确答题的能力,而是全方面评价了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人际交往、合作、探究思维等能力。在这种和谐融合的评价方式下,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突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在本课题中的实施

(一)明确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指引着评价活动的实施,是学习效果的评判依据。深度学习的评价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要一致。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能认识物质三态变化,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能从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进行分类;能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所以,本课的评价目标定为:

1.通过构建微观模型,能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其结构;

2.通过动手变模型,能认识物质变化的过程;

3.通过学习,能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和利用微粒观点去解决相应问题。

(二)设计评价活动

学习活动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设计有意义、有挑战性的深度学习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积极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从低阶学习层面直接转向高阶学习层面。

活动1:请以轻黏土为材料,制作液态水(H2O)的微观模型。

[师]请做出液态水的微观模型,至少做出4个水分子。

[生]小组合作制作液态水的微观模型,并进行展示(如图1)。

如图1液态水的微观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合作力、动手能力、原子观等进行评价,构建化学模型,帮助学生形成微利观,从微观角度看分子、原子,知道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活动2:以轻黏土为材料,分别制作出氧气(O2)、氢气(H2)和氮气(N2)的微观模型。

[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制作出氧气、氢气和氮气的微观模型,每种模型做4个分子。注意,本课题中同类原子的用相同颜色的轻黏土制作。

[生]小组合作制作微观模型,并展示(如图2,氧气、氮气的微观模型)。

[师]我们进行我们今天第一个“变变变”的环节。你们能快速在氧气和氮气的微观模型基础上快速得到空气的微观模型吗?请注意,我们主要考虑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其他成分忽略不计。

[生]小组合作,动手得到空气的微观模型(如图3)。

[师]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从宏观层面了解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我们知道,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生]纯净物。

[师]很对。今天我们再从微观层面对纯净物的概念再做深度的学习。根据我们制作的氧气微观模型中,我们可以知道氧气这种物质中含有几种分子?

[生]一种分子。

[师]很棒。所以从微观层面,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我们再看看我们空气的微观图,请问空气又由几种分子构成?

[生]2种。

[师]空气是混合物,从微观层面,我们可以深度了解到由2种或2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请问同学们能在微观层面上正确确认纯净物和混合物吗?

[生]能。

设计意图:在探究式活动中,评价学生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重新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构建模型,让学生科学理解物质的本质。同时也为后面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活动3:请利用前面制作的液态水模型,快速变得气态水和固态水的模型。

[师]请拿出活动1中液态水的微观模型。现在我们进行第2个“变变变”的环节,你能在液态水的微观模型上快速获得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微观模型吗?

[生](展示台进行演示)。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变呢?

[生]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要变大,固态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小。

[师]做的很棒,说的更棒。请给予掌声。我们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原子本身都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那么,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也不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进一起进入活动3。

活动4:已知:

提问: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师]请取出2个水分子模型,动手变一变。

[生](展示台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同学操作正确吗?C4639910-78AE-4201-945A-F943BB0FFBC5

[生]正确。

[师]这位同学正确展示了变化过程,他在操作过程中,还完美阐述了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显然,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变化的过程是旧分子拆成了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新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分子 、原子是否有发生改变?

[生]原子没变,分子发生了改变。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的探究活动,通过多样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看变化,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5:完成评价练。(见附1)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练习获得反馈,检测是否实现了评价目标,是再备课的依据。一级挑战题主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二级挑战题主要评价学生看微观图的能力;三级挑战题主要评价学生画微观图的能力。

(三)制定評价量表

设计的学习活动,环环相扣,主线清晰,能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难杂症”,但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不管。本课中通过制定了表现性自评\互评\师评的量表,来督促、促进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评价活动

开展评价活动后的反馈数据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要重过程轻形式,要重实效轻花哨。本课中通过建模作品的展示、老师提问、学生提问、练习展评等多种表现性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首先,在活动中学生需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老师对表现突出或需关注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发挥评价的督促、促进的作用。

再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模型作品,对作品整体效果和设计理念进行评价。如活动一水的模型展示中,学生作品很完美,但展示小组成员说是随意摆设,即没有意识到分子间间距的问题,从而存有不足。再如活动三空气模型展示中,展示小组介绍了因空气中N2体积分数约为78%,O2约为21%,即N2与O2的体积比约为4:1,所以选取了4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样的介绍让这个作品变的非常的完美。再如在微观图辨析的活动中,学生能正确区分A、B图(图5),但当用化学符号表示图A时,学生无言以对。稍一会,有个同学说出“H+H”,接着又有人应和“2H”。就这样,他们融合了数学思维解决了化学难点。老师和同学们情不自禁的掌声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评价。

最后,选取不同级别的评价练习进行展示并给予正面的评价,评价语有“完美的答案”、“标准答案是你定的”、“也许......会更好”、“已经很不错了,但......会更完美”等。正面评价,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评价反思

在两个同能力的班级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即3班根据活动设计进行了深度学习及评价,4班是以老师建模、讲解、演示为主忽略了表现性评价。结果显示,3班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态度和答题正确率上。通过深度学习评价,不仅提高了3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他们还学会了思考,能提出问题,如氢原子大还是氧原子大;同时他们答题正确率也很高,如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3班的正确率高达90%,而4班仅有50%。

爱动是人之特性,爱表现是人之常理,爱表扬是人之常情。在深度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思考。给予他们参与的主动权,他们学习更自主;给予他们展现的平台,他们学习变得更自信;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他们学习更有动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责任编辑:梁慧婵)C4639910-78AE-4201-945A-F943BB0FFBC5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深度学习初中化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