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人体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2022-05-23王秀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工程学尺度尺寸

王秀

[摘           要]  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对象为设计本科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课程特点,引入翻转课堂、互动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并做详细的教学策略安排,目的是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人体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30-03

人体工程学课程的教学与育人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与基本应用情况,熟练掌握人体测量知识运用与人体尺度参数,深刻把握人—机—环境系统,将其应用于家具设计、室内不同空间的设计实践中。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对环境尺寸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根据人体尺寸感知空间的能力以及对空间诸多因素的分析能力,并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

一、人体工程学教学方法应用

课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讲授法、互动法、实践法、图表案例式并举的多元教学方法,运用课程实践、调研分析等教学形式,构建认知高效与思维递进课堂教学,并坚持以实践任务作为驱动巩固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思政育人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实施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针对人体工程学发展阶段与简史内容,利用翻转课堂方法引导学生提前学习人体工程学发展历史,掌握重点发展节点,提高学生内化知识的主动性。我国整体研究起步较晚且处于发展阶段,于1989年确定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引导学生认知中国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较为缓慢。通过了解人体工程学发展的背后故事,由人适应机器—机器适应人—“人—机—环境”协调的发展简史,督促学生自觉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关注现代人体工程学追求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率的“人本主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针对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与方法,通过图例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介绍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包含生理特征中的人体尺寸、心理特征中对物理环境的感受性、环境影响中的人的习惯与差异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涉及范围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待事物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品德。对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中的自然观察法、实测法、系统分析法等进行讲解分析,引出人体测量的基础内容。

第三部分针对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的主要功能用于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求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室内空间和家具设施的设计,使室内环境因素适应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1]。

在课堂互动思考中,通过观察图例总结不符合“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内容,比如通过图案案例中室内消防使用情况、阶梯教室座位问题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平时的使用感受,寻找使用时的问题及不合理的人体工程问题,然后结合人体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2]。在最后提出让学生在课后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目光从课堂放到广阔的生活当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成长,由此收获知识。

三、课程思政在人体工程学课程中的专业深入

通过揭示人体测量学的来源,引出常用人体尺寸及相关运用,并重点对人体尺寸进行讲解,对构造尺寸与功能尺寸利用图画数据并结合文字进行讲解,分析两者间最直观的不同点。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动作变化进行前后拍照对比,对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进行分析。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使学生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开阔学生视野、活跃思维,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人体尺寸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种族差异、世代差异、年龄差异等方面,在课堂中通过图例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差异性要求进行男女生身高对比以及不同地域的学生身高对比,进而提升课堂活跃性。并着重对残疾人的尺度進行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学科延伸,对其无障碍设计的规范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主动“谋突破、上水平”,让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体家具中的坐卧性家具如椅、沙发、床等,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坐得舒适、睡得安宁,安全可靠并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在影响坐具舒适度的因素中,靠背的弯曲度对人体椎间盘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在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中,通过观察清代楠木八仙靠背椅以及明代黄花梨背板开透光靠背椅,靠背倾斜角以90°为主,人体肌肉负荷相对较大。通过图例观察传统坐具尺寸,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尺度特点,随后引导学生利用“榫接卯和”手机游戏,自主探索榫卯构件的特征与比例尺度,并讨论研究匠人们在制作靠背椅时都使用了哪些榫卯结构以及在每个部件尺度的把控考量。激发学生在设计中主动传承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并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设计进行优化与创新思考。

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应用拓展

(一)实践应用

通过熟悉人体尺度的相关数据,掌握自身主要身体尺寸,树立根据人体尺度感知空间的设计观念。课后学生3~4人一组分组讨论,测量若干家具及建筑构建尺寸,通过实践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的良性合作关系,为之后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做铺垫。同时,通过独自完成数据测量报告,找出测量实体家具设计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总结分析的能力,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以环境行为与室内空间为例,本节通过几个典型的室内环境设计加以讲解,主要从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四部分讲解,各部分以空间内发生的行为为基础,由空间尺度与空间设计、实例分析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讲解在室内空间进行设计的步骤,强调在各类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以西安万科澜岸122m2的户型作为案例,分析居住行为受家庭活动效率以及家庭活动特征的影响,根据家庭生活各自功能要求和空间的性质,考量户内物质、视觉、物理环境和居住文化氛围后,整体室内呈现效果。通过案例,学生在动脑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巩固思维逻辑,帮助回顾并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设计实践

通过对不同空间的尺度讲解,引导学生讨论空间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寸以及它们和建筑空间、装修、家具等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安排其模型设计实践作业,要求为大学生宿舍,供2~3人,房间长、宽尺寸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居住宿舍为准,层高设为3.9~4.2m(根据面宽确定),门窗大小与位置不得更改,并要求宿舍内应包括学习、睡眠、储物、交流等空间,并向学生强调在这次设计实践中各个空间大小尺寸与形状、关系是设计重点。要求学生在设计模型过程中学会在行动层面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深植心中,提高追求标准,推动“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

五、人体工程学的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介绍人体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简史,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体工程学发展的迟缓,意识到学科发展道路的不易,对实现中华文化自强要积极有为地推动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奋斗精神,展示当代大学生旺盛的学科创造力,体现时代精神风貌。通过对影响人体尺寸的不同因素的讲解,告诫学生应考虑多方面,单方面的考量会限制个人发展,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加强韧性,教育并引导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在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才会有非常大的价值。通过具体人体尺寸数据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实践态度,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树立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通过讲解不同的家具类型,并引入中国传统家具“背靠椅”“案几”“顶子床”尺寸的讲解,学生不仅能掌握现代家具尺寸情况,同时认识到中国传统家具的尺度特点,建立中国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激发学生在设计中体会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剔除“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坚持“思想”和“行动”相结合,最终形成“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3]。

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成效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成效

人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成效显著,从基础导引: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展现人体工程学发展阶段,引导学生对学科形成引起重视,增强学科建设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从人适应机器—机器适应人—“人—机—环境”协调的发展简史,督促学生自觉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型优秀人才。在专业深入过程中,利用图画数据熟悉人体尺度数据,掌握主要身体尺寸,并树立根据人体尺寸感知空间的设计观念。通过案例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增强了学生对学科态度的严谨性与钻研性。在应用拓展中,将人体尺度引入实际居住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的讲解中,让学生了解各个空间的特性、尺度、构成需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后实践课程作业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反思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资源建设的不足。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要保障,本课程依据指定教材已有一定的内容资源,但对于相关人体尺寸、家具尺寸、空间尺度等方面的课程内容由于课程时间的有限性未进行更多数据的整理、归类,且未能够形成系统资源库,只能通过部分尺寸图例进行讲解,在课后寻找数据存在出入,需要提供更标准化的数据有型资源库。(2)思政有机融入性较弱。做好课程思政讲求润物无声、融为一体的问题,需要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到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在此次教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思政价值理念在整体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方法的运用方面,对课程思政的深入挖掘不够且存在生硬的情况。(3)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学生以艺术生为主,有较强的感性思维,在接触人体工程学课程时会感觉课程相对抽象、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虽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整体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反馈较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度与积极主动性较弱,不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改进措施

1.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通过提高专业水平,阅读最新学科教学内容与书籍,在现有课程内容资源下,实时增加关于人体尺度、家具尺度以及空间尺度的数据资源,在课堂增设对相关尺寸图表、案例式的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尺寸进行理解和分析,且更好地进行课后练习与实践。

2.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

思政理念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属于隐性的融入方式,讲求的是“润物无声”。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扩大性解释,将政治经济理论、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等与教学内容、教學设计和方法有效结合多参加其他老师的思政课,互相交流学习。

3.创新优化教学手段

创设和强化课堂主题认知,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形式,比如增加视频播放方式介绍室内空间尺度变化阶段、中国传统家具的组成及尺度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也可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进行内容调节,适当删减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设计内容,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进行室外授课体验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回顾并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七、结语

“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是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核心,它的研究内容大量地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之中,其中人的生理内容和心理内容是在应用范围中最为普及的[4]。人体工程学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翻转课堂、互动教学等新型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充分通过中国文化、大国精神、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源动力,让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谢和鹏.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4):17-19.

[2]王晓光.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61-63.

[3]周辉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茶叶,2019,41(5):196.

[4]郭瑞丽,张立丽.浅析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与影响[J].艺术科技,2016,29(9):298,302-30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工程学尺度尺寸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人机(体)工程学”教改新方案探究
尺度
材料模拟软件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佳石选赏
佳石选赏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大男孩的超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