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2-05-23彭臻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环境政治思想

彭臻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在教育方面的应用面逐渐扩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创建新媒体错综复杂的信息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多元化知识热情需求。基于此,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部分参考。

[关    键   词]  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66-03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来说,微博、手机、互联网便是具有当代意义的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方式发生了空前变化,这种数字化的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教师在这种环境下需要积极发挥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参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土壤

新媒体环境增加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机会,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然而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少,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很可能在成长中走上歧途,逐渐迷失自我,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被颠覆,形成错误认知,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1]。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开放性、自主性为主要特色的教育模式下,能够吸引大学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新媒体中的知识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抱持原本的思想理念,在授课内容和形式上因循守旧,则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如何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是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面临的

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凸显

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信息知识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讨论自身想法的平台和空间,在新媒体中自由发布言论,与他人分享生活的体会和心得,让学生有机会彰显自我个性。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虚拟环境的闲适感让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沉沦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执着于在网络世界找寻自己的存在感。这种现象的存在会让学生的现实能力被弱化,降低学生的交往能力,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下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被弱化,影响學生未来的发展[2]。

二、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新媒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新媒体的形式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手机、自媒体、公众号、微博等都属于新媒体的形式之一,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网络性和集成性,信息传播形式上充满个性特色,信息互动性较强,信息共享较为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传播相应思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使课堂信息交换效率得到提升。

(二)新媒体的出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能够跨时间和空间完成信息的传递,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远程传递相关知识和教育内容,变更传统的文字传递信息方式,以视频、动漫、图片和语言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在技术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大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能够真正在学生群体中传递开来[3]。

三、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

(一)积极运用新媒体形式开辟信息教育平台,增强教育渗透力

教师在授课中需要注意到,学生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知识和阅历获得长足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变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主动、开放、包容的心态,让更多的时政新闻、宣传素材、文化环境进入课堂环境中,充实课堂内容。在教学中将各类知识和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创办属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中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作用,将各种时事内容上传到网站中,增加资源储备量,适当鼓励学生进行网站投稿,将自己的个人作品和作业等发布到网站上,将网站建设为信息库、资源库、思想库,让大学生能够自由利用网站空间彰显自主个性,丰富课余活动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4]。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充分提升,自我思维的解放推动着他们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沟通便利性,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屏微信群信息,学生可以将自己不方便举手说明的问题打在微信公屏上,教师在提问时学生可以在微信上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意见发布在微信平台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播放视频,通过这种方式补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互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热点时事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理解各种社会事件,为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水平,为教学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个人优秀品质的培养而非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其今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成为一名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展教师专业,营造勇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文化氛围。

教师担负着吸收外来信息,并将转化理解后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作用。然而任何人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都会与信息原本希望表达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人之前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增强自身综合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如在新媒体上创建公众号,发布一些教育心得和工作体会,吸引同类教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利用闲暇时间浏览热点新闻信息,从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扩展教学内容;做好信息筛选工作,在分析事件时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展开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5]。

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能力存在的局限性,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操作诸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与学生之间建立无隔阂的沟通交流机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如在工作中建立校内心理辅导网站,在网络一对一的交流模式中针对个体变化实现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兼顾学生内心需求,帮助他们度过人生迷茫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三)运用新媒体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践行新媒体育人理念

新媒体中丰富的信息剧烈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谨守育人理念,利用新媒体形式巩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门话题和熟悉的信息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认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新媒体精神思潮的冲击。

在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妥善利用课后时间,结合思想政治教研室、学工处、宣传部、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集体力量,开辟出一片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空间,在这片空间中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运用新媒体信息展示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变化进程,讲解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党的执政方针和政策,降低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使课堂知识具备现代化特征,在教学中践行新媒体育人理念,将其教育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向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6]。

(四)运用新媒体提高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为了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从原本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特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量身定制培养方式和培养方案,为学生创建适合的成长环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如在校园网站或是班级群中发布电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娱乐活动、网上冲浪主要使用的App、每周使用电脑和手机的平均时长等,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完成问卷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将问卷结果整理完成后以文章的形式发布到学生喜爱的软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师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选择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新媒体软件,以新媒体软件中的热门消息为话题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热点新闻思考所学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大学生今后参与到学习和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7]。

(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真正体现

高校学生在教育结束后,即将步入社会环境中参加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媒介素养成为人们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外,还应该在授课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新媒体中获取有效的知识信息,培养他们查找信息和分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前培养相应的能力、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正确的方式应用新媒体,避免在使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减少虚假网络新闻和流言的扩散传播,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新媒体的正向使用者和传播者。在课程中结合所讲知识内容播放一些关于社会环境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媒介的作用。在课后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新闻媒体企业的工作地点,在实习活动中吸收新媒体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校内网站、校园微博、校园贴吧的运营管理工作中,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操作新媒体的熟练度,以期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8]。

(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话语权,在平等对话中增强教育实效性

大学阶段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伴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间,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平等对待学生,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讲解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题的方式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走向,在新媒体中进行双向互动,实现平等对话。新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获得者可以与信息发布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互联网上阐述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将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理念进行重新整理和改编,以学生喜好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利用智能设备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应知识内容,在新媒体中加入评论版块,在评价视频的过程中说明自己对所学习马克思理论思想的感悟,在评论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之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出来,教师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将其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让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刘彤彤,许源,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30(6):57-59.

[2]刘增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64-65.

[3]吉爱明,宋德泳.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群众,2020(24):56-57.

[4]邓丽霞.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與开发,2020,41(24):278.

[5]龚梦玲.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6):58-63.

[6]石筠.“互联网+”视域下“网红”效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20(12):46-48.

[7]张秋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20(23):189-191.

[8]徐丽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J].教育观察,2020,9(45):14-1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环境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环境清洁工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漫观环境
政治法律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