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究

2022-05-23何姝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红色政治思想

何姝霖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与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完善教学内容。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形式,也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现阶段,如何促进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红色文化是经过历史洪流冲击而沉淀下来的精华,不仅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得以传承与创新,为此,从红色文化视角,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融入路径。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面临挑战;融入意义;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60-0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现阶段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还可以为大学生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弘扬承载着历史意义的红色精神。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这样才能充分凸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而找到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总体而言,可以将面临的新挑战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外在制约因素增多。在新时期,网络新科技迅猛发展,云上交流与学习已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但虚拟的、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很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或者心理迷茫,尤其是一些消极、片面的信息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甚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1]。(2)内在制约仍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滞后,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枯燥,未能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点建立有机联系。以上两种制约因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甚微,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形而上学[2]。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储备人才,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任务。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大学生出现精神缺失、信仰迷茫等现象。面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敢于身处险境,仍然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不仅没有丢失了革命理想,反而革命热情更加高涨。现阶段,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奋斗史进行歪曲,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宣传,这都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应成为宣传红色文化与共产党人革命理想的重要途径,将红色精神毫无保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进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中表示,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他们生在盛世,没有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苦斗争,但是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务必要爱国爱民,坚守“四个自信”,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才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奉献的信念!可见我国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对爱国主义热情的激发,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媒体在高校加以宣传,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4]。红色文化为高校加强爱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红色文化与爱国教育在思想上具有一致性。可见,红色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爱国教育的层次,还可以让大学生在感知与领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逐渐增强对家、国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三)铸就艰苦奋斗精神

在和平年代,很多大学生享受着优渥的家庭条件与教育条件,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较为浅薄。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加以宣传,尤其是在向大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在生存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仍然可以不断壮大队伍,为争夺革命政权而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胜利[5]。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我们铸就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基因,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革命精神,在大学生筑梦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从而不断在其中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这些“红色故事”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何为艰苦奋斗精神,进而产生居安思危的意识。虽然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艰苦奋斗精神,也没有将艰苦奋斗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食粮,但这种精神恰恰是能够影响大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四)陶冶为民服务情操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复兴中国的重要使命与责任,理应具有同中国共产党一样的根本信念,即更好地为民服务[6]。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过程中形成的,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最好见证,这对大学生树立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作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实现自我学习的意识,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情操。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从思想层面进行转变,不断陶冶为民服务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在大学生的心中根植为民服务的人生理念。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培育红色教育师资队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且对红色文化有一种排斥和反感的情绪[7],面对此种现实情况,各高校应做好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培育红色教育师资队伍。第一,各高校需要组建具有高政治素养的德育工作者,针对本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状况组织针对性培训,加大对德育工作者的管理力度。与此同时,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师培训体系,外聘红色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思想政治教师组织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讲座活动,促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意识中。第二,各高校应鼓励思想政治教师开展有关红色文化的科学研究,通过自主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部分文化。此外,思想政治教师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提升行政履行能力,充分认识到革命先烈在艰苦时期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推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将自身的工作做好。第三,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教学艺术,革新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精选红色文化内容,找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学校方面可以推出优质课评选活动,对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方法、策略等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教学意志,有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思想政治教师在优质课的听评课过程中,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不足,做到去粗取精,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讲授,还要引导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二)促使红色文化走进课堂

思想政治课堂是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直接途径,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促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非常重要。第一,各高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士编写有关某一个地区红色文化的读物,并研制与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对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建设了关于红色文化的遗址纪念馆或者收藏馆,但大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与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无趣,导致红色文化基地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思想上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其充分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再去参观这些文化遗址,就容易引发大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除了思想政治课本中融入红色文化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校本教材中的本地红色文化的编写内容,形成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教育产品。第二,增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课堂的适切性,采用多样化的红色文化融入方式,例如,可以组织课内体验式教学,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收集与整理,将能够体现与彰显红色精神的档案资料等呈现于课堂,为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可以采用拍照、录制视频的形式将相关红色文化资源展现给大学生。与此同时,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选红色影片,例如《建国大业》《幸存者1937》《长津湖》《跨过鸭绿江》等,为大学生创设感受红色文化的具体情境,这种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更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

(三)加强红色文化教研基地建设

我国有很多较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如嘉兴南湖红船,作为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如果通过参观的方式来到这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加深对当时革命斗争历史的理解。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实效性,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研基地建设,让大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学习红色文化,并能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8]。例如,实现教育和研究之间的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与红色文化教研基地建设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可以在档案开发部门下设置高校交流研究处,在高校交流研究处中安排熟悉紅色文化的教师,并定期组织大学生来到高校交流研究处交流。除此之外,在革命根据地、红色博物馆等处设置大学生交流中心,并为大学生提供志愿者讲解、红色资料整理等岗位,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营造红色文化历史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红色文化中的情感和精神,从而提高自身思想水平。

(四)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

除了红色文化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之外,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营造耳濡目染的红色文化氛围。第一,在学校图书馆设置红色文化学习中心,将红色文化资源放置在集中统一的位置进行管理,并为大学生提供自主检索的数据库。第二,定期组织红色专题讲座,可以邀请革命老兵为大学生讲述革命故事。第三,充分利用校园长廊向大学生传递红色历史,为大学生创建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与此同时,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为了增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深度,各高校还需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工作。各高校应积极构建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媒体环境,可以同新闻媒体单位进行合作,围绕特定的红色文化主题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并不断推出相应的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例如,可以在学校官网上设置有关红色文化的模块,并利用各种类型的媒体软件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上宣传红色文化内容,积极尝试构建红色文化品牌。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非常必要,两者不但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而且教育内容相互重叠。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史与奋斗史,系统论述了融红色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突出了对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各高校还需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也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对如何增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适切性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邓敏子,陈以洁,王琤,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100-102.

[2]孔建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6):140-145.

[3]王彬,陈鹏飞,武香萍,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81-82.

[4]周佳佳,郑藤,项偲.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40-43,49.

[5]胡建松.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6):12-16.

[6]白海雄.全媒体时代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79-82.

[7]臧蓉蓉,张娅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究[J].高教学刊,2021,7(35):162-165.

[8]谢礼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及路径[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51-5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红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追忆红色浪漫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