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5-23蔡曙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弘扬中华

蔡曙婷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的“根”和“魂”,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和冷落的存在,它的存在为我国长远发展积蓄了无限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愈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弘扬工作被推上日程,旨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受时代格局影响而逐渐没落和消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所院校课程中,可视为弘扬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做出的传承举动。

[关    键   词]  高校;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24-03

在推崇和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可视为必然趋势,需要高校英语教师提早做好准备,这是一项艰巨和长远的任务,为此,需要英语教师探寻较好的弘扬文化的手段,保障英语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突兀、不生硬,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抵触心理,切实为高校学生提供接触、认知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方可让学生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培育新型人才

英语是高校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掌握英语技能、了解外国文化,除此之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介入,可以让学生的文化观更健全、更健康,不会过多崇洋媚外、忽视和摒弃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在英语课堂中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德育作用,利于学生的德行品质逐渐健全,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协助学生塑造更完美的人格。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在高校英语课堂逐步影响和陶冶学生,进而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培养高校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起积极作用,会进一步避免学生因为小小挫折而一蹶不振,会确保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由此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十分重要。

(二)满足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不能落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肯定的是,高校英语课堂是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灵活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余,潜移默化中传承该文化,这一举动,可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有利于达到较好的传承和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进而主动担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意义重大且深远。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打破西方文化单一盛行格局做好准备

英语作为一门传播西方文化的学科,在教学中若教师不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崇洋媚外的念头,这与西方文化入侵和风头正盛存在紧密关系,为抵制不良的文化入侵和防止高校学生文化意识偏激,高校英语教学有必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打破西方文化单一盛行的格局,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成为该文化的较好践行者、传播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会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自可彰显文化魅力、自可夯实国家底蕴。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就当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表现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且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的融入,现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英语课程倾向西方文化

英语是一门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下所衍生的一类语言,带有浓郁的西方特色,为了让高校学生学好英语并将英语技能牢牢掌握,高校英语教师会尽可能地给学生讲述西方文化,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西方文化的介绍和解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课程整体更倾向于西方文化氛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入造成了严重阻碍。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英语教师并未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一些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教师而言,又难以找到融合的契机,导致英语课程倾向于西方文化的现状难以一时得到改变。

除了教师教学观念、课程整体安排更倾向于西方文化之外,教学内容的西方文化色彩也相对浓郁,并未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保留较多空间,也成为当下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二)英语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很多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眼中,学好英语只为更好地对外交流、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英语学习的意义较大程度停留在工具性这一层面,由此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技能传授、学习方法教授,对学生日常英语对话、英语写作、英语记忆等十分看重,并未深挖英语教学课堂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潜力,便丧失了让学生传承文化的较好契机,不利于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也意味着高校学生不能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他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关键人群,若自身做不到关注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只能令人更加担忧。

(三)高校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较欠缺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希望高校学生可以采用所学到的英语技能较好地向外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的通道,这是一种美好愿景。就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并不具备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这与他们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抱有功利心态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作为开展英语教学的责任人,需要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将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如此才可以确保该项任务圆满完成建议秉持着该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重新审视和认知新时期学生接触、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身也要通过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全面和深刻的认知,从英语教学实情出发,竭尽所能地衔接英语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课堂中既重视西方文化,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文化上的不偏不倚,切实纠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将学生接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任务,为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不懈努力。

第二,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高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观摩活动、进修活动,切实强化教学育人的责任感,也借此机会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要敏锐发现教材中与文化的相关内容,灵活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联系,切实从只看重西方文化的狭隘态度和观念中走出来,在新手段、新方法的支持下,让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趣味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准备。

第三,提升教师个人的文化素质。简单来说,高校英语教师要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自身具备该有的文化素质,才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鲜明、更有说服力,也才可以让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感触。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言行,成为学生学习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探索多元文化本质并提高自身在中西方文化交融方面的能力,以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挖掘英语学科的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挂钩

鉴于当前有一些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抱有功利心态,且将英语学习视为成才、成功之路上的工具和途径,当务之急还需高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并挖掘英语学科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单一、学习心态不再偏激,切实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重要的是,要在挖掘英语学科价值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挂钩,让学生可以对英语学科及自身学习产生全新的认知。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率先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感,让学生不再过多地推崇西方文化,切实消除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抵触感,然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从中了解自身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可以采用包容的心包容多样文化,但前提是不可以摒弃本就应当传承的本土文化,以平等的观念看待中西方文化,在认知文化中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推动中西方文化共同发展。在学生学习语法、词汇等内容时,也要尝试将中西方文化语言上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体会中西方文化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化评价能力,做到準确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对文化的客观评述,理性树立各类文化观念。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英语表达和传播传统文化上的能力

就当前高校学生的英语技能来说,还远远达不到正确、精准使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水平,所体现出来的短板需要客观认知,建议高校英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和素养,保障学生可以肩负起身为一名语言人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职责和使命,这无疑是较好的教学思路,值得一试。

在创新教学前,需要高校英语教师率先摸清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切实做到弥补不足、发扬长处。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郁,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参与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兴趣;若学生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让教学过程更直观,切实降低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难度,以此来助力学生更快进步;抑或是将学生划分层次,开展分层教学,保障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指导和帮助,保障全班学生的英语技能和英语素养得到较好的提升和完善。

后续,可在课堂或课外多组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表演活动、演讲活动、辩论活动、问答活动、竞赛活动等,全程以英语为交流方式进行参与,既可磨炼和扎实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可拉近英语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的距离,切实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历练在采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可视为一种必然趋势,需要高校英语教师提前做好准备,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确保该项任务能出色完成,还需高校英语教师从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科学的文化渗透方案和文化弘扬方案,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确保学生可以具备用英语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更快。

参考文献:

[1]吕佳凌.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J].海外英语,2021(20):237-238.

[2]秦辉.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J].海外英语,2021(10):213-214.

[3]许东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15):81-82.

[4]姜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3):57-60.

[5]钟素花.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与中国文化传播的衔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0):167-16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弘扬中华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