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认同视角下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2-05-23陈明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政治认同

陈明明

摘 要: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知识断层、理想信念缺失,重要历史知识匮乏、政治认同感偏低。高校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关键课程,必须深入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方法和策略,在理论课堂、实践课堂播撒红色火种、传递红色力量,促使学生切实了解、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从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关键词:政治认同;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中大学生红色教育的现状

1.红色文化知识断层,理想信念缺失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每天接收到海量信息,其中包含着许多虚假信息,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冲击和极大影响。大部分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到网络传播中虚假信息的左右,导致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缺钙”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政治信仰取向上出现偏差,从而对主流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做出消极判断。这些都给高校思政思政课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接受红色教育知识仅限于以往书本中收录的部分内容,以及外出参观纪念馆等,而且内容陈旧老套、重复性很大、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对革命年代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英雄事迹了解较少,在知识体系上处于严重断层状况。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几个红色故事、局限于书本知识,要能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重要历史知识匮乏,政治认同感偏低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通过网络传播。但是这样碎片化的学习知识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认同感。而在思政课堂的学习内容理论性过强、缺少吸引力,这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能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四史”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与政治理论学习相脱节,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接受,导致许多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解放的历史知识了解不详,对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强大的历史过程不清楚,无法把握历史脉络和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对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理论政策等不能深刻理解。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学生极易受到错误的观念和价值理念左右,“四个自信”不坚定,政治认同感偏低。

二、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1.为大学生提供精神營养和思想源泉。在当今多元文化与思想不断交锋、交融的信息时代,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没有深刻领会,思想层面荒芜,严重缺乏精神支撑。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当中,会让大学生在深入学习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中精神得到滋养,思想得以升华。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中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看清楚共产党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更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伟大智慧和伟大精神,领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性质,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经验,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极大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大学生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通过学习革命志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追寻勤劳的中国人民脚踏实地的奋斗足迹,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红色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有效改善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现象,进一步增强学生追求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立场,补足精神之钙。在建党百年的新的历史节点,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把好思想航向、筑牢信仰基础、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

3.使大学生领悟党的宗旨和指导思想。习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必须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在思政课中根据历史线索系统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有效激活红色基因,深入宣传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使大学生感悟红色基因的精髓和强大能量,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和改革建设中形成的红色基因,才使得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指导思想,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提升政治觉悟,确保我们的红色江山不变色、光荣传统不褪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当中。

三、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对策

1.以生动的红色育人资源融入有温度的教学环节。打造立体化课堂教学,精心安排课前导入、课中导学、课后反思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首先,准确把握学情,做好课前有效导入环节。注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设计,改善以往将红色资源生硬植入、形式呆板的状况。要能够紧密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寻求思想契合点,利用相关红色文化和历史进行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红色教育熏陶的自觉性。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都是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民族、思想和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有效的课前分析,比如通过班级群投票选取该节最感兴趣的两个案例,获取学生之前相关方面的学习状况数据,这样才能选取恰当的导入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时代精神一节时,可以课前发布关于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调差问卷,老师通过学生填写的调查结果选定感受最深的同学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身边人的真情实感和亲身经历开启授课,让勇立潮头的模范人物身上的感人事迹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走进学生内心,这样代入感更强、产生共鸣更深。

其次,注重点面结合,拓展思政课堂育人深度。在以往思政课堂讲授红色文化知识时,欠缺必要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对于老师讲述红色故事感触不深,大多停留在表面。老师必须基于授课对象的实际需求以及思想、心理特点,要在深刻把握本章节教学任务的同时,筛选出细致深入地梳理出哪些适用于课堂使用,哪些适用于课后使用。引用这些红色资源时充分應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声音、画面、背景、光线等多元素辅助以最佳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点带面,紧密联系本地的红色革命史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深挖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不断拓展思政育人的深度,为学生构建出贴近生活的有温度红色文化育人课堂,将红色火种播撒进学生的内心。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理想信念一节时,请学生以情景剧形式给大家再现革命战争年代仁人志士探寻救国救民出路和真理的画面,老师在展示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尽量还原历史事件和场景,从单一的理论讲授转向强化点拨引导,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激发政治自觉和政治认同,在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自觉地找到使命担当,将自身前途和命运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再次,促进思想升华,抓好课后总结反思。牢牢抓住课后交流与总结反思这个必备环节,让思政课的呈现具有完整性。完善思政课的考核机制,提升富有成效的课后作业占比,凸显思政课育人实效。通过课后的讨论与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程知识的理解与重点的把握,使其在反思过程中增强理论内化的进度,让课前和课中的红色精神植根于思想深处,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中找到归属感,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在班级群中以分组形式通过做简短ppt、视频等交流发言,不仅能营造学习的浓郁氛围,还能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扩大思想进步的同心圆。

2.以丰富的红色故事融入有高度的教学内容。首先,以红色主线有效连接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学习通道。在理论课堂中,教师要根据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整合红色故事,有机结合课堂任务节点,使学生把握住历史脉络,全面深刻地读懂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的革命精神,认清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逻辑。以模块化教学形式,在相关理论课程结束后,合理设计“我谈‘信仰的味道”、“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赏读”“红色家书分享会”等与理论内容相呼应多形式的实践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微视频拍摄、沙龙分享、演讲等实践中真正参与进来,确保入脑、入心,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认可度和获得感。 挖掘地方的红色教育资源,构建校地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注重提炼关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内在思想和精神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现场教学、VR体验式教学、融媒体教学等不同形式增强教育内容的立体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延续,落实育人目标。精准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带领学生走访革命老区重温老区精神、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事迹、参观改革开放图片展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等,促进理论课堂的内容创新与实践课堂有效衔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使思政课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让学生真懂、真信。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实践能力, 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实践成果纳入到思政课评价体系之中,在评价反馈中不断提高考核的精准度。让红色理论的主线贯穿与理论与实践当中,有效改善以往实践课堂仅限于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单一模式,减少思政课的低效供给,让思政课“热闹”起来,激发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促进教学的供需和谐。

其次,将红色力量循环传递在师生和生生的有效教学互动中。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传授课本知识,许多学生都喜欢刷头条和抖音中的视频获取信息,师生关注点和敏感点不同,老师与学生相汇在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学习平台时,难以产生良性互动。教学软件设置的互动话题要能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起来,透过社会现象挖掘其实质,引用恰当的红色故事阐述深刻道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根据同一话题,可以老师和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不同的红色故事,最后回归主旨,让红色力量在互相传递中循环下去,激发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升华思政课堂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爱国主义、顾全大局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将红色力量传递开来。“四史”中包含着许多红色故事,可以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专业选取,让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感召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在专业领域开拓创新。思政教师要坚持铸魂育人的思维,深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质和内涵,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精神养料供给。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和“四史”理论学习小组导师制度等,践行红色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学生提高思想素质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使讲好红色故事、演活红色话剧、汲取红色力量等丰富多彩且有教育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成为校园新风尚。将红色故事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师生发展需求相符合,有的放矢,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把学生的独立精神与爱国主义、顾全大局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红色火种传播开来。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政课必须抓住大学生红色教育的薄弱环节,立足于传承红色基因与政治认同的内在逻辑,让传承红色基因在思政课教学中找准定位,有效地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各章节教学任务中去。发挥红色基因文化强烈的政治认同功能,优化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资源,从学术维度和历史维度答疑释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坚定对党与政府治国理政举措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巩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静.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贪心.[J]衡水学院学报,2021.24.

2.董晓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1.10.

3.刘咏宝.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优化.[J]教育观察,2020.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政治认同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