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策略研究
2022-05-23刘偏文
刘偏文
摘 要:现阶段,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是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立足提高现有的生产能力,鼓励合作模式多样性,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本着互惠互利,共负盈亏,合理分配联营体收益,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
一、农业产业联营体概述
农业产业联营体是产业链概念深化研究具体的表现。大力实施“党建+产业好”致富工程,探索构建“党小组+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综合服务+农民”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联营体”,驱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有效破解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促进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实现增收的目的。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产业组织的涵义存在多种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组织的形成是农户与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或合作社为达成专业化的生产而建立的契约关系。第二种观点从网络结构出发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组织是一种建立在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网状组织结构,在现代化农业进程中,起着信息传导、联结产业链的作用。第三种观点将农业产业链组织等同于农业产业组织,主张农业产业链组织是农业经济组织的创新。
二、农业产业联营体存在的问题
1.产业联营体组织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仍以小农户经营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处在初级阶段,数量较少,分散经营导致农业产业联营体组织化程度较低且组织农户困难。我国农业产业链中大部分农业组织集中在生产环节,缺少针对产后运输、存储和销售的农业组织,农业产业联营体各环节松散,资源分布失衡,使得产业链水平较低,甚至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某县调查发现,产业组织化是制约农业产业联营体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户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这些都与产业联营体组织化水平较低有关。
2.农业产业联营体信息对接不通畅
农业产业联营体上各组织主体信息对接不对称,阻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联营体始端的种植者难以直接获取产业链末端消费者反馈的信息,而农业企业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点,在获取农产品市场信息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农业产业上游,农户获取农产品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农业企业利用信息传递的迟滞性,出于“理性经济人”角度故意压低农产品价格,使得农户生产积极性受挫,双方合作关系不稳定。
3.产业联营体组织主体利益分配不完善
农业产业联营体组织化程度低,信息迟滞和不对称,使得产业联营体上利益分配不均加剧。农业产业联营体运行中,位于产业联营体始端的农户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与之相比,其他农业主体往往处在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来迫使农户被动接受其条件,尤其是在农产品利益分配方面,农户常面临被压价的问题,农产品的增加值被掠夺,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极端化的利益分配导致奶产业联营体的发展处于“亚健康”状态,农户的经济利益受损。
三、对策建议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保障机制。合作社要建立内部章程,制定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其次要建立利益保护机制。正确处理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分配关系,把社员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理计利、制定最低保护价、盈余返还、预付定金、赊销生产资料等有效方式,积极扶持农户发展生产。最后,还要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组织制度风险。要明确规定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组成,可以投票表决重大事项入社社员是农业产业联营体的经营主体,全程参与生产决策、农业职业经理人聘用、收益分配方案等;理事会是成员大会的执行机构,代表前者处理合作社日常经营管理事务,负责生产、管理决策;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提出具体生产实施方案、生产成本预算、产量指标、日常经营管理等;(比如理事会能决定种植什么农作物,但是种植什么品种、用哪个品牌的化肥、农药由农业职业经理人来决定等)监事会代表全体社员监督理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
2.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提高产业链组织化程度
在农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很强的博弈冲突,增加了产业链构建的成本,产业链组织化程度难以提升。因此,核心企業应该整合信息、科技和金融等农业服务的职能,对相关的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得产业链各主体紧密连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农户+龙头企业+平台+集群”组织模式是缓解分散的小农户经营的重要途径,通过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将各个主体用户连接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农户+核心企业+农业服务业”的组织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户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各组织主体联系紧密程度。以2021年石马联营体为例,石马联营体亩均耕作、运输、管理成本降了30元左右。规模化经营,让联营体获得了农资购买、产品销售的优惠渠道,稻种、肥料等农资都是从厂家成批购进,仅肥料价格每吨就节省了200元,每亩农资成本减少了40元。连片种植后便利标准化生产,都能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种植,产品品质得到了保证,销价高出一成多。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因此,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延伸产业链,是提高产业链组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3.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机制
在新形势下,以后越来越少人种地,到时肯定是迫切需要到农业职业经理人这种有能力的人才,现有先做农业职业经理人,就比别人有先机。像石马联营体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韦学活,他规模种植水稻十几年,原来自己租地500多亩种植水稻,2021年经过一年的联营体模式经营,2022年所有租地农户自愿加入到联营体来管理,韦学活本人也非常乐意,就是看到联营体美好前景,以前租地种粮的时候,有些群众不愿意,出现了‘插花'地。联营后这种情况消除了,比原来作为种植大户管理的面积更大,更方便管理,就算是每亩的收益少一点,但年总收入却增加了。石马联营体农业职业经理人2021年管理佣金97466元(不含稻谷生产者补贴)。除了石马村、还保和村、二龙村等其他村的群众,入股积极性非常高,2022年山北乡联营体入股面积1200多亩,说明联营体扩大规模经营的潜力非常大,所以说农业职业经理人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份职业。
4.优化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当前,农业产业链中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特别是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衔接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中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内容。从长远来看,将来的土地大部分要么是租给别人种,要么就是大家联合起来经营。租给别人种和联合经营是有质的区别,通俗点说谁经营谁说了算,租给大老板种的资本生产会更大化,多少会影响到群众利益。经营的主导权在谁手里很重要。举个例子:假如我们XX村这片地全部租给大老板来做,主导权在别人手中,是不是别人说的算,别人想种啥就种啥。如果当哪天粮食紧缺了,大家就想自己再种回粮食,要不你就得和租你地的人买,价格方面肯定是贵一些。①有的群众说会说“我不会租地给别人种的”,目前在家种田的大都是老人,有些四、五十岁的群众还做得二十多年,年龄再老一些的群众可能做個十来年,那将来你们不种田了,你们儿子、孙子会不会把田租给别人?大家想想按现在的生活方式,单单种家里的几分地根本就够生活开支((不像有的地方每户有几十亩、上百亩的土地),肯定得在外面另外谋求生计。②有的群众说“我想种的时候再要回来”。当你想收回地的时候,可能就有困难了,怎么难收回来呢?当整片地全部租给大老板种时,在大形势下,如果只有一部分人想要自己种,是有困难的,就说买种子、化肥吧可能都很难买到,因为到时你会发没有零售了,可能要一吨吨的买,耙田可能请不到机器来耙一亩几分地了。就算把田收得回来,那谁来种呀!所以说,今天我们选择联营体,不管多少年以后,这个主导权都在自己的手上。就算将来要把田埂打开,我们还是放心的,因为管理这些田地的人都是村里人,都是自己人,是我们选出来的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链链条的延伸,对于农业产业链稳定性的研究鲜有,稳定的产业链是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农业产业组织主体参与产业链的关键,未来要重视农业产业链稳定机制的研究,构建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系统,另外对于产业链与组织化之间关系和存在问题研究的较少,大多都是以农业产业链或产业组织的单个主体为对象展开研究,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看待问题,因而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是未来挖掘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炳申.揭示组织制度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评罗必良著《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一书[J].经济前沿,2001(06):55-56.
[2] 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4):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