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2022-05-23陈海棠
陈海棠
摘 要:在民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个特色,在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管理中发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民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具有较大吻合性,而民政岗位中的社会工作者则成为在民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融合过程中的独特人群,兼具有行政工作特质和专业助人水平。所以,通过深入研究在我国民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的意义,可以增进对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解与认知,推动民政工作事业向专业理性方向高效的发展,同时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在服务民生方面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建设。
关键词:民政工作;社会工作;重要性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是两个范畴。国家民政部门是负责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职能部门,执行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和社会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强调关注民生、执政为民,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改革,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而民政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交叉融合范畴,同时具有行政性与专业化特点,是富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带来的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系统支撑,整体促进和提升了民政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民政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发展社会工作,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民政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有利于现有民政资源的规范整合。本文重点探讨在我国民政领域工作中融入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一、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区别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是两个领域,它们之间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上存在一些区别:民政工作属于社会的宏观稳定机制,在宏观层面上对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领域进行指导、规划和管理;工作内容上通常是侧重于一些事后性的补救工作;比如救助、救灾,给予生活困难或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对象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纳入特困供养、或给予临时救助等;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微观和谐机制,是一项有着具体操作范畴的微观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不仅包含了事后性的补救工作,同时还包含了事前的预防性工作。
在实施社会救助政策的工作中,以稳妥理性的方法加入社会工作元素,先从宏观层面上的引导、规划和管理,再加入具体的操作等微观性服务活動;既发挥了民政部门的社会兜底保护功能,又可以融合了社会工作的"事前防患于未然"、"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内涵,将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事务进行了融合,更好地发挥我国行政福利政策惠民的功效。如从制度设置上完善"低收人群返贫监测机制",从服务上深入了解返贫风险、搭建防返贫的资源链接平台、发掘低收入人群的优势等方法,提前防范、帮助对象增能,就可以更为高效的解救民生困境、服务民生[1]。
在民政工作其他领域,也都可以融入社会工作元素。社会工作会为民政各领域的工作带来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系统支撑,整体促进和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民生的质量和水平;在民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专业,可以促进我国民政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两大领域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整合现有民政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政事业的发展和理论建设。
二、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概述
民政部门管理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基本服务事业,我们的社会结构经过了多次改革,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都离不开民政部门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迅猛,群众生活发展水平出现了巨大变化,民政部门管理工作以"救困帮扶服务民生"为宗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局。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渐次的融入民政工作的各个领域, 民政部门管理工作上了更新层次。全新的发展时期,民政工作的服务包容性更强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兜底保障的作用,实现了“民政兜底保一批”的脱贫任务,又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随着“人民日益增强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需求,特别是社会福利保障、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一直是政府目前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成为了民政事务和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2]。
社会福利保障服务重点面向"三无"的弱势群体,服务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以及残障人社会福利等。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社会,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服务保护更重要,在未来社会中不但要做到老人老有所依,更需要重视该人群的精神健康、文化活动等,而儿童社会福利服务问题更需要我们关注与提供公共服务,每年将近万的流浪幼儿亟需政府安置和帮助,而孤女和残疾儿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老年人、儿童、残障者,这三方的社会福利服务关系是评价我国繁荣、文明、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力度,可以造福广大民众,通过增加其社会福利指数,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平等公正的共享出来,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给更多人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福利,带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初级阶段,社会福利工作在我国民政事业发展中还是任重而道远。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工作是全民性管理工作,具有面广、事多、包罗万象的特点,政策的执行必须科学规范,民生服务又需面面俱到;当前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能力与水平因素限制,民生服务领域还没有全面引入社会福利服务项目,短期内还没法实现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局面;社区公共服务工作事业滞后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能力不足、专业人才不足、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有较大差距等,这都给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在现代民政事务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重点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对经济困难人群的权益维护服务、救助帮扶等,二是主要面向普通市民群体、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治理服务等,我国社会工作主体也比较多样,有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并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促进业务发展。
首先、从社会工作目标领域来看,服务于政府的社会福利领域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形式,服务重点主要针对老弱病残,帮助困难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政府福利政策救助、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辅导对象就学就业、鼓励自立自强等等内容。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开展,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随着社区治理社会专业服务的参与, 社会工作公共服务对象群体渐次由救困向普惠转变。
其次、从社会工作快速推动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工作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过程中,高效的社会工作积极推动着民政部门和基层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衔接,从而建立了高效的社会互动体系,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推动了社区稳定推动和谐发展。
第三、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社会服务工作离不开社会主义科学核心价值观和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在服务于困难群体和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成长。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社会工作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从社会工作挑战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压力越来越大等等,人们对社会工作的服务需求也水涨船高。总结可知,我国社会工作受到了诸多问题考验,一是供需矛盾严重;二是社会发展不充分,城乡发育不平衡;三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投入有限;四是民众参与度的积极性有限;五是服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受限。
四、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开始于"十一五",发扬于"十二五"。十年时光,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呈现出加极速状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方位建设小康、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进总体目标的决胜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同时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人类健康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信息化和农村现代化将不断深入,脱贫攻坚战和乡镇振兴计划中,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的任务将更为繁重,整个经济社会构成、组织形态、权益格局都将出现较为巨大的变动,人民政治思维的独立度、选择权、多元化和公平意识、民主意识、社区法治意识、社会人权基本意识等将更加加强,对人性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要求也将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越来越纷繁复杂。民政部门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现阶段单一的行政工作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工作的新要求[3]。
社会工作化的民政工作将使民政工作內容得以更加丰富,改善了民政部门机关管理工作的教条化状况,更有效地发展了民政部门对救急救难的作用,从现有民政工作服务中,引入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术,会极大拓展原来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民政工作人员,能够使民政工作的外延以理性稳妥的方式得以扩展;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是完善民政工作服务群众发、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福祉的有效方式。
我国现阶段处于典型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社会问题,老年人、残疾人社会问题、单亲家庭和三留守(老年、女性、儿童)等社会问题既广泛又尖锐,解决不善,势必会危害社区和谐与稳定。"十三五"报告指出,我国要精细化的社会管理,要促进社会管理精细化,就需要善于引入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相互尊重、接受、民主公正、诚实奉献、追求社会公正的等价值观,促进建立公平共济、尊老爱幼、帮扶济困、礼让包容等的社会和谐关系,形成尊严自信、理性和睦的良好社会心理,推动我国社会向上向善,而上述诉求与民政部门的职能工作并不分离[4]。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财力保障的前提下,民政工作还需要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为社会一切有需求的个人、家庭、群体、教育机构和社区服务。“十三五”指出要"完善权益代表、权益协同、权益防护机制,指导公众执法组织有效行使权力、代表诉讼、化解矛盾",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工作柔性化管理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充实公众管理工作方法,以促进、防范和化解社会冲突和问题,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十三五”指出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政府部门管理和经济社会调控、市民自主健康良性交互",要求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工作在制定街区经济政策、开展街区经济公共服务中的专业功能,为广大人员尤其是经济困境群众、经济社会特殊性群众,供给有个性、专门、综合性的公共服务,推动基层民生的维护和提高。居民、社会团体、社会工作"三社联合"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破解难点、补短板,积极推动"三社联合"和实现民政管理厅明确提出的"四社联动",以推进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新常态模式下履职担当的又一空间。
因此,要将社会工作视为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服务范畴的重要专业支持,并不断完善业务理论与服务方式,使民政部门管理工作朝专门、职位化、规范性地走向蓬勃发展,并在此工作过程中出现质的飞跃。社会工作从书斋里走向实践,并和民政工作融入到一块,使之生根开花,既进一步发展了学科,也服务了社会。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公平"、"接纳"等专业工作宗旨和"案例管理工作"、"组织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工作"等专业知识方式,必将很好地适应民政服务工作对象的需求,势必对民政工作中出现的关于"贫穷危机、社会福利依赖、贫穷代际传播"等社会难题的处理有极大的助益,民政工作传统行为治标而不治本的状况也将大为改变,对于提高社会福利指数,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和我国民政工作二者是有很大联系的,目前还需要将社会工作建设成国家民政事业的重要一部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吸纳和培养各种类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努力提高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张世华. “十四五”民政事业和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J]. 我国社会工作,2021,(28):14.
[2]李春杰. 刍议社会工作融入民政事业服务路径[J]. 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09):35-36.
[3]黄明霞. 社会工作融入民政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N]. 我国社会报,2011-01-24(003).
[4]本刊编辑部,刘林. 专业社会工作 融入民政领域的路径与机制[J]. 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