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探索

2022-05-23周新亮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周新亮

摘要:高中物理单元教学是用于衔接标准课程和计划课程之间的关键模块,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时需要注重以核心素质教育为基础来进行,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需要结合现行的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来进行,因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的角度出发来对高中物理单元的教学设计做出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单元教学

引言:

大部分教师的备课阶段主要是通过对课时节点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设计,虽然依照课时的进度来学习的确是完成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但是每一个课时之间的衔接就不是很好,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知识零散,上下不成文,每个课时节点不能很好的联系成为整体,教师在备课时也没能考虑到学生在跟着课时走的时候,不同课时的课程学生是否掌握,是否连贯,是否能够相互关联,而单元教学正好弥补这一点,让学科知识点系统化,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培养。

一、问题背景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集中在“物理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索”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上,目前大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了“物理观念”的实施,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鼓励“实验探究”和强调“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的工作尚未开展,在教学设计上也仅仅是以课时为引导,缺乏物理课堂应该有的实践和研究,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这四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穿插到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针对性的制定单元教学方案,为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课程非常关键,知识难点特别多,并且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难度大,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来进行探讨。

(一)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力”是一切物理的基础,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力”的概念以及和“力”有关系的课时进行合理的关联,且知识难度需要循循渐进,当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后,再进行逐步深化,开始了解“力”的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力”能够在电场和磁场中客观存在,因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部分“力”的基础,也能够在生活中辨别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常见的“力”,但是高中物理对“力”有著进一步的深挖,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教学工具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课程前几章,先是对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和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讲解,当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力”之后,就开始学习的“力”合成和分解,以及共点力的平衡等这些复杂的知识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本章的重点,能够分析出“力”的“合成”或者“分解”的原理和方法,为下一小节共点力的平衡做铺垫,该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单元教学目标

在《相互作用--力》单元中第一步需要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作用方向和作用点等特性,然后利用这些特性来处理问题,第二步可以通过弹簧、弹力球等道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弹性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科学思维,最后一步是通过对这些“力”的“分解”和“合成”了解后,再解决共点平衡力的问题,这样就达成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的目标。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章中主要有三教学难点和重点,第一点是弹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胡克定律,第二点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作用力方向和作用力大小等,第三点是通过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来解决共点力平衡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在《相互作用--力》章节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来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该活动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弹性方向、方案设计、处理和归纳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明确弹性的方向、弹性的大小与春季社会收缩的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该活动中可以使用活动资源,如铁架、弹簧、钩码、比例尺和图纸,在实验环节,通过换上重量不同的砝码挂到弹簧上来让弹簧产生相应的拉伸,然后将弹力F和弹簧的拉伸度x进行记录,绘制出F-x图,在放置钩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完成,通过实践和作图的方式来让学生能够直观深入的了解实验数据,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培养实践和作图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形成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期望

高中的物理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将类似的相关的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从易到难进行整理,在难易知识过度的时候还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课时进度的把控,或者将难易程度重新排列,因材施教才能够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并且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衔接,虽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但是在展开教学设计时,还是需要以课程目标和课时进度为依据来进行,核心素养是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相应的问题。在物理学科中尤为重要,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核心素养培养的就是科学观念、逻辑推理、批判思维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单元教学的备课方式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每个知识点单元进行层层筛选,整理和排列,规划重点难点,将其逐步转化为学生们更易接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才能全面的发展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的关键过程,首先是从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单元教学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跟着课时主线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串联,教师也需要提升自我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水平,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最终制定完善的单元教学设计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文杰.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人教版第3章"相互作用——力"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10):3.

[2]窦月,李贵安,渠雷雷.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主题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以"探秘宇宙"主题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8):4.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