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现状及解决办法
2022-05-23梁子健
梁子健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建筑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内容贯穿整个建筑生产环节。只有确保施工安全,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如期完成,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反之,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需要始终把安全第一放在第一位,重视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管理與严格监管,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同时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全方位、多角度落实施工安全保障工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建筑物朝向高度更高、形态更美、规模更大、规模更齐全方向发展,建筑施工更为繁杂,施工安全管理面临更为多元化的挑战。该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优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概念
监管指的是管理部门通过评价与监督相配合的方式,全面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敦促、建设的过程。由此可见,建筑安全监管是一个由多部门多机构共同对建筑项目建设进行安全管控的过程,而并非偶然的、针对某个阶段施工情况的检查工作。按照我国有关法规,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作为监管任务的执行者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
二 、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特征
(1)公共性。公共性是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最为显著地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排他、不竞争,该项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利益,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社会稳定发展。(2)专业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方较多,资金投入较大,项目规模较大,建设阶段众多、流程繁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准确判断风险源,采取措施规避风险、解决风险。(3)成本效益性。建筑安全监管主要有政府以及建设各方参与,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无论哪一方的职责范围内出现监管纰漏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担负监督、强制干预规范施工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做好资金、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处理的工作。
三、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
1.管理意识的缺失
很多单位在制定工程管理计划时,会将施工进度作为重点管理内容,为了追求施工进度,缩短施工的周期,就会忽略对施工中很多环节监督。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对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控意识的缺失,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健康推进。为了尽快进场工作,对设计方案缺少更为详细和精准的研究,因为前期的设计人员可能会出现对施工现场不够了解,而导致在施工中与设计方案出现差异性,降低施工效率,也有可能会出现施工决策和施工方案的不科学和不适用性导致返工,增加成本,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品质。工程品质的管控不仅仅是对施工现场的管控,还有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材料的购进及进场检测、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测、设计方案的分析、施工预案等。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的管控意识的缺失,最重要的原由还是因为想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在资金投入不充足的情况下,会导致施工材料和设备品质不达标,给后续的施工带来隐患。
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指导,施工安全管理上多存在执行不到位,追责不及时等情况。现今,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逐步加大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另外,工程建设中以包代管问题突出,导致主体施工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项目经理到岗率不高,难以切实落实其自身职责。有些建设方未能明确自身安全责任,拖欠工程款问题,缩减工期,忽视安全管理等问题突出。有些监理方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于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清晰,对安全技术标准掌握不到位,导致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排查并解决,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有效落实。
3.安全技术系统稍显滞后
现代化建筑工程不仅需要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加持,更需要现代化安全管理基础的加持,如,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忽视了对安全管理的投入,缺乏足够的资金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系统的升级与优化。由此,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需人工实现,安全管理效率较低。此外,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无法进行全面的安全信息采集,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采集相关安全管理信息,影响了安全管理质效。
四、解决办法
1.做好资质审查,把控资本进入市场
在开展建筑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有关工作时,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控制作用,确保每个部门和主管都为实际的项目建设出过一份力,对于进入市场的门槛,要结合多方因素规定,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针对某些建设水平低、资质不够的项目,必须打回,不可立项,也不能授予其施工许可证。除此之外,有些施工单位过度追究经济收益,会选择价格低质量差的建设材料应用于建筑建设当中,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施工阶段,各建设主体都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管。若该企业建设的项目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应禁止其进入市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2.创建科学的监督体制
创建科学的监督体制是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最为直接的管控方式,并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监督体制的制定需要保证其可靠性与针对性,要对存在问题进行本质研究,深入挖掘潜在风险,大型项目可以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施工场景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方案当中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进行数字化分析,并对管理范围与管理内容进行精准定位,然后总结所有的信息,保证监督体制创建的科学性,充分突显制度的有效性。另外,还需要搭建责任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与自身应有的职责,防止出现责任模糊,管理重叠等问题的出现。
3.针对性的监督管理
(1)项目施工前,需以现场情况为出发点,制定质量安全控制方案。具体而言,施工管理部门需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深入现场做全面的勘察,高效整合信息,建立契合于工程需求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于制定的各项管理条款,其需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需求,尽可能保证工程管控系统的可靠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建言献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措施,确定清晰的方向,以便完成施工流程制定等相关工作。(2)施工管理部门需要将制定的工程监督机制落实到位,结合质量安全控制验收措施,对项目整体质量做合理的优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有较广的覆盖范围,不遗漏任何一处,且尤其是容易忽略的隐蔽工程,更应加强对其的验收与考核。在有效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外,還需建立系统化的控制措施,在一系列措施的联合把控下,改善整体监督管理效果,促进工程项目的平顺发展,以便更好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
4.建构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对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等级,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据此做出警示。在安全生产预案的制定上,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等要素,做好对自然灾害等可能造成安全危害的做好预案。为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安全事故,有效辨识设备中的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隐患等,制定预防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与养护。施工单位基于施工实际情况,建构应急指挥体系,确定预警级别,明确各级职责,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强化预警与响应工作,注重应急救援技术的有效应用、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等。应急预案的编写注意适用性与适用性,保证全员参与,提高预案的有效性,实现全员预警、全面预警。
五、结语
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管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建设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物质和经济损失,提升建设效率和建设效果。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各方参建人员应当持续提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持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和责任体系,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高质量与高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明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8(7):222-223.
[2]陈越兴.试论怎样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J].建筑与装饰,2020(20):45.
[3]王培生.浅析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J].价值工程,2021,40(16):70-71.
[4]张海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筑,2019,16(35):187-188.
[5]陈泳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