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德育教学构建策略探究

2022-05-23曹丽娟

教育界·A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园德育

【摘要】本文立足于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德育概念解析”“德育教学之实操”“德育课程教学反思”三个部分出发,对如何构建德育校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校园;德育;教学实操;红色校园

作者简介:曹丽娟(1980—),女,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

前言

德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近些年来被反复提及,新课程改革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可以看出德育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构建德育课堂,倡导校园德育风尚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提升教学实操能力,又要发挥带头作用,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具有德育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一、德育概念

德育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必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德育的本质是“为人之道”,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它无处不在,并且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更像是学生的第二家长,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根本。小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校园实践与教学反思双重角度进行考量,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二、德育教学实操

(一)活用教辅,传递爱国思想

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极具深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要活用教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步深化德育课堂,以典型人物、榜样模范的力量传递爱国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爱国教育主题班会上,任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素材,如抗战老兵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从未炫耀过自己的功勋,扎根基层数十年,用他的话来说,那些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们才更值得纪念,正是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让他们愿意为祖国奉献一生。教师接着可以播放国庆大阅兵视频,1949年的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参与阅兵的飞机不够,每架飞机都要飞两遍。短短七十年,中国在无数人的努力下逐渐变得富强,2019年的阅兵式上,女兵方阵、科技兵方阵受全世界瞩目。正如吴谦大校所言:“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这样的教学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与建设国家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富強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二)挖掘校园活动,增强集体意识

校园是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不同性格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摩擦,因此,要想全面深化德育教育,应立足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这不仅关乎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发展,更与学生日后的成长有分割不开的联系。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求同存异。理性发展是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例如在大课间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拔河比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显发现团队配合更好的队伍取得了胜利,此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团结可以取得胜利。有学生说:“人多力量大,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有学生说:“集体就像是一把筷子,一把筷子的力量远远大于一根筷子的力量,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团结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构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认知、探究、理解、交往与实践,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认识到集体的重要作用,强化集体意识。

(三)注重生活实践,提升道德品质

生活实践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德育的相关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当下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呵护下,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良好的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大扫除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队伍,根据打扫情况进行评分,打扫得更加干净的一队获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打扫后整洁的教室、干净的书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劳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母亲洗洗碗筷,帮父亲泡一杯茶,帮爷爷奶奶捶捶肩膀,让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这一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输出,而且要引导学生对自身不足加以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开展高效的德育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四)结合时代背景,实现文明教育

从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学情入手,深化文明教育,让学生成为文明小使者,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将文明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文意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立足实践,加以引导,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细节。在操场上可以看到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食品袋子,树枝上挂着白色塑料袋,甚至还有人随意折断树枝、摘花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从这一角度进行文明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改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模范人物的故事,例如“全国劳动模范”王银吉为家乡守护绿色的故事,王银吉坚持退耕还林,想要还戈壁一方蓝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先后种植各类苗木620多万株,治理沙漠8300多亩,在风沙口上织出了一道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3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真正让大戈壁焕发新的生机。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对比校园乱象和王银吉坚持治沙的过程中增强文明意识。这样的教学引导能助力学生成为文明小能手,对培养学生文明素养,让学生成为德育宣传员具有重要帮助。

(五)契合学情,树立伟大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指引学生不懈奋斗、实现自我的风向标。任课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都能在理想的指引下进行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想,有学生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来勾勒美丽人生,记录世间之美。”此时任课教师要引导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同时学好文化知识。还有学生说:“我想成为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人,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是抗疫的精神支柱。”此时,任课教师则需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努力掌握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脚踏实地,才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近。在理想的驱动下,每一名学生都能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去学习,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时都充满活力。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每一名学生都能怀揣理想,去追逐更好的明天,这对培养学生素养,推动深度德育教学具有重要帮助。

三、德育课程教学反思

(一)注重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建设是德育教学的重点,良好的孵化基地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和良好品质的沃土。德育基地的建设是德育的重要研究方向。学校要建立起以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做好校园德育表率。接着,建立健全班主任各项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的量化考核制度,加快德育基地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氛围,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德育基地,能够充分挖掘德育课题的重要价值,实现德育课题深度反思,保障学生在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且全面地成长。

(二)丰富相关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的开展直接关乎学生对德育的关注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没有完善,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部开展德育相关主题的辩论比赛,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围绕某个话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例如,在开展勤俭节约的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勤俭节约是否已经过时了呢?引导学生参与辩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思考,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针对辩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我们要将这一优秀品质传承下去。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德育思想的影响下,深入思考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这对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具有重要帮助。

(三)构建红色校园文化

红色校园文化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构建红色校园文化要充分利用好校园中的资源,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革命历史。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黑板报、红旗下的讲话、校报等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开设“红色文化周”,例如在国庆期间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专题板报,有班级科普五星红旗的相关知识:五角星采用黄色是表示光明,也表示中国人为黄种人,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其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教师可以划定学校黑板报的两个区域为德育板块,其中一个区域为道德标兵榜,一个月评选一次,以学生投票结果为主要参考依据。另一个区域为德育故事板块,由学生小组轮流负责,每一周或者两周换一次。学生所选择的内容既可以是孔融让梨这样的古代故事,也可以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这样的现代事例。这样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感,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深刻调研。在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应当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性格特征,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全方面构建德育校园,建设坚实的校园德育基地。笔者将持续关注“校园德育教学构建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课题,以期真正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73-80.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9-16+37.

[3]鲁洁.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J].课程.教材.教法, 2006(10):20-24.

[4]叶丽蕾.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7):12.

[5]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J].教育研究, 2005(10):3-10.

[6]冯建军.“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51(04):132-139.

猜你喜欢

校园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