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宦异述记》:一位晚清士人的正声雅音
2022-05-23王立成
文学源于生活,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晚清士人兰心樵的《古宦异述记》描绘了当时历经战乱和时代变局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世俗生活,可作一觀。
有清一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如蒲松龄《聊斋志异》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属个中翘楚,成为后人写作效仿、笔法因袭的典范。晚清沧州人兰兴樵所著《古宦异述记》即是此等“追慕先贤手法之佳作”。
无论在取材建构、情节布局方面,还是在笔法运用、行文语言方面,《古宦异述记》均对前人多有承袭和借鉴,叙述主旨亦有“惩恶劝善”之共性。可惜的是,该书自发行至今甚是稀见,不能广为人知。
早年入仕 晚年著书
关于兰兴樵的生平概况,尽管目前史料记载不多,但从零星片语中仍能梳理出其大致轮廓。
兰兴樵,字灼林,沧州城南兰家辛庄(今属河北沧州)人。兰氏祖上本常住沧州王官屯。清同治年间,捻军活跃于北方,战乱不断,沧州亦受影响。为躲灾避难,兰氏家族及亲朋好友多逃避于茅草洼村,其中也包括兰兴樵一家。他们在此地修墙筑寨,招募壮丁,置办器械,日夜防守,终赖上下一心、抵御有方而逃过劫难。由于族人多迁至茅草洼村,兰氏遂又将此地称为兰家辛庄。
兰氏一族人丁兴旺,才贤辈出,实乃州郡之望族。单是与兰兴樵时代相近的名人高士就有载入民国《沧县志》的兰体春(字惺洲)、兰之清(字洁庵)、兰明春(字辛圃)、兰维毅(字刚峰)等人。除此之外,兰兴樵的堂叔兰维烜(字炳青)、兰午亭皆是称雄乡土之人。其中,午亭公为举人,死于庚子之乱;其嗣孙兰鸿翥则为癸卯科举人,官齐东县令。兰炳青则“由乙酉拔贡朝考二等以教职用”,选授康平训导,后升任奉天府教授,又被保荐为知县,奏留奉天府,署理康平、复州、营口等地。
兰兴樵是清光绪年间廪生,性格恬淡,喜读书,不乐仕进,曾出任顺德(今河北邢台)府学训导,旋即弃官而去,游走京师。在京期间,他虽游学漂泊不定,历经乞食之窘和客居之苦,但知足常乐,广交贤达。数年间,他在与诸名人交流切磋过程中,学问日益长进,成为名重一时的儒林秀裔。
民国之初,百端待举,有着报国情怀的兰兴樵又积极建言献策,并以报刊为平台撰稿宣传经邦济世之道。由于他所发言论能够纲举目张,故深得当时舆论之好评。
后由于北京时局动荡,年龄渐长的兰兴樵决定告别京华,归隐故园。归乡后,他白日设帐收徒,广播教化,夜晚俯身书案,研习经典,著有《唫秋诗稿》《古宦异述记》《王孙梦》等书。
著书立言 艰难出版
兰兴樵曾希图通过“学而优则仕”的科举之途来实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但任职后官场上的倾轧腐败和人际的虚与委蛇使他深感格格不入,渐心灰意懒。面对仕途蹭蹬和人心不古,兰兴樵秉承劝世明道之责,执守传统伦理理念,寄情“立言”,勤于撰述。《古宦异述记》便是他著述的一部喻理诫世,教化风气,劝慰众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作品。
《古宦异述记》成稿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兰兴樵在邢襄学舍任教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写就的。在该书前言部分的自叙中,他点明了书名来历和写作过程:“余厌世事而喜闻异事,同侪知余如是,广座中稀与余交言也,而遇有异事则辄乐为余言之。然余性善忘,所闻者阅时辄失其颠末,于是每有所闻即援笔录之,累积既久遂成卷帙。”大意是说,日常沉默寡言、不擅交际的兰兴樵独喜网罗传奇异闻,同僚素知其习性,见怪不怪,每有偶得必与之分享。为避免讲述内容过后忘却,他便备纸挥笔随作记录,日积月累,裒然成帙。
然而稿成后,《古宦异述记》在出版时遇到了困难。兰兴樵不善经营,手头资金匮乏,无力筹措到出版所需的经费,但他又不愿将书稿束之高阁。于是,他出走京师,谋求能有达官贵人赏识或有书商助刊。经过几年辛苦奔波,终于在在京为官的友人唐烜的引介和相助下,北京琉璃厂文昌馆书商李福卿答应一试。其后经李福卿运作,《古宦异述记》一书得以顺利面世。
《古宦异述记》一书正式出版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北京琉璃厂龙文阁书坊和宝华堂书坊联合授权发行,上海彪蒙书室代理承印。彪蒙书室位于上海棋盘街,由钱塘人施崇恩创办,虽店面不大,却以印刷白话文教科书而闻名于业界。彪蒙书室印刷的《古宦异述记》为石印本,软体字(手写体),四卷四册,览之悦目。看到倾尽己力费心著述的书籍终成正果,兰兴樵感到十分欣慰。
源于见闻 反映生活
《古宦异述记》是一部笔记体形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不分门类,共收录故事139则,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怪力乱神、世道人心、乡俗域貌等方面内容,所载离奇诡异之事来自作者的种种人生见闻。部分篇章结尾还附带作者评语,其背后用意当然是弘道明义、德善天下。正如兰兴樵友人齐朝卿为该书所作序云:“其事奇,其笔妙,其意在引人为善而不涉于迂。”此言一语中的,道出了作者著述机要。
《古宦异述记》每则故事独立成篇,记叙手法灵活精透,运笔畅快淋漓,文字简古清奇,语句优美,韵味盎然,可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行文之下,曲笔渲染,层层递进,结语和顺自然,虽言尽而意犹远,余音袅袅,发人深省的同时却不见说教之刻意、呆板。读之,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作者的敦正救世之情跃然纸上。
兰兴樵生活的时代正是国祚势危、战乱纷扰的年代,书中一些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危亡之下人们的苦难状态。如《左夘》一文通过兰家车夫左夘自卫寨归家途逢劫魂幽灵的离奇遭遇,深切地反映了当时沧东地区的战乱场景,以及草根民众所经受的肉体与精神的摧残。
书中还辑录了一些表现普通民众高尚品德与才智机敏的作品。如《王经》写河间没落旧家子王经对其雇主不离不弃、照顾有加的故事。王经是京城旗官仆役,其雇主穷乏,俸钱不足度日,经常饥不饱食。一日大雪,天寒地冻,雇主散值归家,灶冷无炊,饥饿难忍。王经见故,当即典当了自己所盖被褥换得米粮让雇主食以饱餐。后雇主为官粤海,王经随行。到任后,雇主由于水土不服而身染疟疾,月余不瘳。王经精心服侍,亲手于河边洗涤沾有污秽的衣巾。阴差阳错,有路过的海洋贩私者以手势相交,误会王经识其行径,于是以巨额财宝私授以掩盖口实,王经将计就计,遂取之归。归来后,王经没有藏私隐匿,而是毫无保留地献于雇主,雇主感其德而赐之。王经忠厚老成的品格令人感动。
此外,近世以来在欧风美雨的裹挟之下,西洋事物扑天盖地而来,见识未深的国人对此多抱新奇古怪之念。《马大夫》一文讲述了英国人马大夫在天津开办了一所洋人医院的故事。马大夫医术高明,善长外科手术,经其开刀后治愈的病人很多,且医院护理十分周到。对病人而言,洋人医院既提供食宿,又有专人照顾病人,这一治疗体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十分新颖。作者以乡邻迟某和一少年两人患疾后的主治程序为事例解读西医,内中隐含赞誉之情。
兰兴樵具有传统士大夫所怀有的文化和道德使命感,以扬清抑浊、厚德载物为操守担当,尽管身份卑微,却“收拾名山著述心”,倾注心力以行之,创作了《古宦异述记》。这本书写于清末纲常混乱、新旧文化和习俗激烈交锋的社会背景之下,书中各色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变革潮流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展现了善与恶、美与丑相生共存的关系,堪称一部关于众生世俗状貌的社会史。
《古宦异述记》自刊行以来,多有传播,奈何时代更替,世事变迁,迭经天灾人祸,传承至今已所剩无几。因此,现存者多庋藏秘不示人。幸有沧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孙建在机缘巧合之下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得见原本,激动之余,出于推崇先贤和传播乡梓文化之需要,费尽周折,在沧州图书馆的协助下终于将之影印出版,以飨今时读者,并使兰氏风辉不坠,广布久远,实乃《古宦异述记》历史传承之幸运。
王立成,任职于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