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22刘飞
文 刘飞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通知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笔者认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是我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学历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学习经历的证明,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一般由教育部门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者从事该职业应达到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了实际工作能力,一般由劳动、人事或相关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在人才市场上,学历并不等于能力,仅有学历而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因不符合行业准入资格无法持证上岗;而职业资格也需有相应的学历条件才能获得,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此可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二者密不可分,同时具有法律依据。
“1+X”证书制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也是重大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探索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 现状和分析
2.1 “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
2019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技能领域的试点,主要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二是院校的试点,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第一批面向社会遴选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六个,分别为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老年照护、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截至2021年已发布四批44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工作。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有三方组织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1+X”证书制度整体规划部署、宏观指导、监督管理职责;二是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社会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负责标准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三是试点院校,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负责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织开展专门培训,申请设立为考核站点,配合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证书考核。
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院(以下简称“安徽医专”)为例:2019年5月,学校成功申报成为首批“老年照护‘1+X’证书”试点院校,与社会评价组织和安徽省考评站对接,完成了专用场地的布置改造工作,并先后遴选10余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1+X”证书的师资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和证书。学校根据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要求,制定证书考核考务工作方案,顺利开展了相关专业的学生“1+X”证书考证工作。
图1 安徽医专“老年照护‘1+X’证书”试点
2.2 眼视光专业“1+X”证书分析
眼视光专业是以眼睛为工作对象,以提高视觉功能为工作目标,以药物、手术、光学器具(包括激光手术、屈光手术、光学镜片、光学训练仪器等)为主要诊治手段的专业体系。眼视光专业在我国目前的学历教育包括五年制“眼视光医学”、四年制“眼视光学”、三年制“眼视光技术”;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眼视光职业资格主要包括两类,专业技术人员即“眼科医师”,社会生产服务人员即“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
从专业内容和工作岗位要求来看,眼视光专业培养的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完全符合“职教20条”政策中特色职教的定位,实行“1+X”证书制度合理合规,但目前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还未做到真正衔接,从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来看:第一,五年制“眼视光医学”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可以考取执业医师资格成为眼科或眼视光医师,学历和职业资格对应衔接较为明确清晰,具有规范、成熟的考核认证体系(国家对应的主管部门——教育部和卫健委),但这部分人群在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中占比很低,据统计,国内已开设“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学校仅21所,每年毕业生大约700人,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第二,四年制“眼视光学”和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已开设100余所院校,每年毕业生超过6000人,这部分人群在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市场中属于主力,但虽有正规的学历,尚缺乏与学历层次对应的健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尤其随着“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于2020年9月30日前正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目前毕业生虽然可以通过参与以企业、技工学校、行业组织、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等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所举办的考试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但每个省市的具体开展情况有所不同,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的职业认定体系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探索与思考
3.1 眼视光“1+X”证书的尝试
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安徽医专眼视光技术专业近年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1+X”证书人才培养制度试点改革工作,已尝试开展的“X”证书项目有:
a.CAC(软镜验配师)证书,该证书主要由强生公司颁发,借鉴了美国等7个发达国家的接触镜权威验配指南,结合眼健康白皮书和企业先进的技术理念,由眼视光行业和企业专家组织考核,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安徽医专17级眼视光专业有17名学生获得该证书。
b.角塑初级验配师证书,该证书主要由欧普康视公司颁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硬性接触镜研发与生产企业,主营产品为角膜塑形镜及配套护理产品,已进入全国30个省市中的900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累计用户超过100万。该证书由企业制定、考核、颁发,在公司体系内作为晋升职称依据,安徽医专20级眼视光专业有15名同学获得该证书。
c.“新乐学配镜师”证书,该证书由日本豪雅公司联合全国各地视光院校颁发,新乐学眼镜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近视防控)的高端产品之一,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的验光、视功能检查与分析、产品推荐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并且针对“儿童验配师”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设置了考评标准,学生通过线上(豪雅集团线上学苑)结合线下(安徽医专在校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远程在线考试(豪雅集团线上学苑)结合线下实操考试(安徽医专在校课程考核)的考核方式,考取该技能等级证书。安徽医专19级眼视光专业有14名学生获得该证书。
图2 安徽医专眼视光学生考取的“新乐学配镜师”证书
3.2 思考与建议
从2019年教育部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已发布四批44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工作,然而还没有眼视光专业的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申报;伴随着“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证书考试退出人社部,毕业生目前可选择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所组织的考试进行获取,但由于其具体落实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对于毕业生来说稍显局限。反观眼视光行业,一方面是行业的高速发展,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互通尚未跟上,这种现状会进一步加剧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之间的矛盾。笔者作为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已有工作经验,对实行眼视光“1+X”证书有几点思考:
第一,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为依据,对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习者职业技术能力。眼视光行业应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校要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行课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协同实施教学培训。
第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根据《试点方案》将面向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相关工作的社会评价组织,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参与试点。社会组织应能够凝聚有关行业领域龙头企业、院校专家,在标准开发、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管理、证书发放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实力,所颁发的有关证书行业企业高度认可,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眼镜行业已成为中国轻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眼视光专业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培养学历与技能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力保健服务的迫切需求。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为眼视光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