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是如何变为真性近视的?
2022-05-22梅颖
文 梅颖
离焦是目前近视成因的主流观点。假性近视是过多地使用调节,使得成像在视网膜前,并没有形成远视性离焦,那么假性近视是如何发展成真性近视的呢?
按照屈光学概念划分,焦点在视网膜前的离焦称为近视性离焦,焦点在视网膜后的离焦则称为远视性离焦(图1)。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近视性离焦会减缓近视进展,远视性离焦则会加快近视进展,因此,要尽量避免远视性离焦(近视过矫正就是远视性离焦),避免中央及周边的远视性离焦。
图1 近视性离焦和远视性离焦
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时,晶状体不能放松,眼球整体的屈光力变大,视远物时出现近视性离焦(如图2)。此时,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本身是不会造成近视进展加快的。
图2 调节痉挛看远时的状态
此时如果因为视物不清去验配眼镜,就属于在调节痉挛的状态下验配,虽可以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但是比正常无调节痉挛时需要更多的负度数来矫正,即负镜过矫正(如图3)。
图3 调节痉挛的状态下验配眼镜,负镜过矫正
当调节痉挛消除后,近视过矫正就会表现出来,此时会形成远视性离焦,进而促进近视形成,导致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图4)。
图4 调节痉挛消除后,近视过矫正就表现出来了
调节痉挛诱因消除后会恢复,有自限性。即去除诱因后,即使不治疗也会自行恢复。如不能快速恢复,也可以通过使用睫状肌麻痹或者调节训练的方法去除调节痉挛。因此,笔者认为假性近视(调节痉挛)是调节紊乱,与近视进展无关,但如果此时错配了过矫正眼镜,待调节痉挛恢复后,则会促进近视的形成。
在实际的验光配镜时,则需注意患者的年龄和调节状态,通过NRA/PRA、BCC等的调节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是否有假性近视(调节痉挛)存在。如有,可先做处理,如进行睫状肌麻痹剂或调节训练后再验光配镜,很容易因过矫正配镜而造成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