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与管理

2022-05-22林鑫李晓作罗萍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急诊

林鑫 李晓作 罗萍

摘要:目的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方法 成立急诊室团队,建立急诊绿色通道,配置急救药品、设备,制定急诊急救制度,开展急救培训,加强急诊各个环节的管理,不断持续改进。 结果 缩短了急诊急救患者转运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对于急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急诊;绿色通道

前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危重症患者是急诊当中变化最快、病情最重、危险性最大、死亡性最高、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1],是提高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机制[2]。然而目前的现状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建立急诊科或急诊室,未建立有效的急诊绿色通道。石柱县下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层等级医院创建中,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及规范管理,使急诊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使急诊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3]。实施如下。

1 建立组织体系

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领导下,成立急诊室团队。急诊室设置在一楼,抢救室设在最靠近急诊入口处,便于对来院就诊的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工作,要求急诊室布局科学、合理,使患者就诊方便、顺通、便捷。急诊室医务人员选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好的医生、护士,要求掌握急救知识、急救设备的使用,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急救技术,医生能够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诊断和急救处理。

2 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医院规定直接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各项挂号、检查、取药、治疗等手续简化,先檢查,先用药,后补交费。在急诊工作中,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畅通、规范、高效是急诊绿色通道的目标。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建立岗位职责,制定急救预案,落实救治流程,相关部门、人员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 配置急救药品、设备

抢救室内配备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配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吸痰机、洗胃机、给氧设备、简易呼吸器等抢救设备,抢救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运行状态标识清晰,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4 业务知识培训、考核

对医务人员行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简易骨折固定等急救技术培训,行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等重点病种培训,对所有培训进行考核,每年至少组织1次急救演练。要求所有医务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对急救病种能够识别及处理,按服务流程、服务时限救治。

5 持续改进

急诊室医务人员对急诊诊疗情况有登记与评价分析,提出针对问题的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医务科定期考核,达到持续改进急诊服务且显成效。

6 结果

统计下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8月-2022年3月期间接诊的60例急诊患者,30例为观察组,为绿色通道管理后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为绿色通道管理前的患者。统计辅助检查时间(指辅检候诊时间与辅检出结果的时间之和)、转运时间、门诊滞留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辅助检查时间、转运时间、以及门诊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对于急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急诊绿色通道建立与管理过程当中,可以与当前先进的医疗技术有结合,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管理工作,尽可能提高当前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水平。例如,赵兴吉[4]提出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要重视开展在线沟通:实现多学科在线沟通及会诊,急救团队高效协作;席淑华[5]提出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要重视超时预警:救治环节实时展示,下一环节医护提前准备就诊,衔接紧凑,为救治争分夺秒;平台化:融合多个急救中心(卒中、胸痛、创伤、中毒、新生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对患者进行的初步评价,提高其急救治疗效果;王香谷[6]则认为数据可视化更为重要:数据统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治质量可视化图表分析,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水平,同时还可以与相关医院进行措施的水平提升反思,结合每一次实际情况,分析不足,保证干预效果;庄君灿[7]则将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自动化作工作重心:患者实时定位,就医轨迹自动跟踪,救治时间自动记录;信息化:可集成医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获取时间,读取检查检验报告等。

参考文献:

[1]陈冬梅,管鑫等.急诊绿色通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81-1982.

[2]杨敬,马青峰,任怡,宋林子,姚峥,李小宇,赵国光.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模式的实践[J].中国病案,2019,20(08):110-112.

[3]张涛,王明晓,张斌.中国急诊医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2(10):256~257

[4]赵兴吉.生命绿色通道的建立与管理[J].中国医院,2006(12):15-16.

[5]席淑华,周立.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与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8(02):59-60.

[6]王香谷,马连官.加强医院急诊管理 建立急救绿色通道[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8(02):11-12.

[7]庄君灿,黄奇花,吕伟垣,吴木富,陈汀劳,冯日祥,许登兰,张太强.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3):433-436.3378F8DE-674F-4165-AA23-F09749555766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急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更正
绿色通道
智慧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