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例析

2022-05-22张磊皮竟刘辉苟宇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模式建议问题

张磊 皮竟 刘辉 苟宇

摘 要 重庆市万州区是创新型建設区县。近年来,万州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取得明显进展。万州区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剖析了该区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以甘宁镇玫瑰香橙园、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集群项目作为例证,分析了该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特派员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项目带动型四个主要模式。提出建议: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模式,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乡村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模式;问题;建议;重庆市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13

科技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科技发展水平提升,才能确保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才能保障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重庆市万州区是创新型建设区县。近年来,万州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取得明显进展。万州区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万州区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特色优势不突出、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本文以万州区为例,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深刻影响下,深入剖析万州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遇到的困境,把握科技在万州区乡村产业发展中如何定位、如何布局,通过实地调查法分析科技支撑万州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完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万州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模式及其例证简析

1.1  科技特派员带动型模式

以甘宁镇玫瑰香橙园作为例证。

1.1.1  基本情况

甘宁镇位于长江北岸,三峡库区腹心,距万州主城区25 km,全镇总面积104.8 km2。甘宁镇通过三种模式发展玫瑰香橙,第一种是通过引进城市工商资本,引进业主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约有666.7 hm2;第二种是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玫瑰香橙,约有200 hm2;第三种是通过镇村干部来引领和带动老百姓一起参与发展,约有133.3 hm2。2020年,甘宁镇玫瑰香橙种植面积达到1 000 hm2,玫瑰香橙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目前,甘宁镇拥有万州四月红玫瑰香橙园、地大玫瑰香橙园两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振兴示范基地及相应的专家大院。多年来科技特派员坚持科技植入和全程服务,在科技特派员支持下,甘宁镇玫瑰香橙相关企业技术明显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1.1.2  主要做法

1)组建科技特派团,对接全产业链需求。科技特派员邓烈在“玫瑰香橙”柑橘园里已经默默耕耘了整整十年,十年如一日,他坚持用科技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解困,发展柑橘产业。邓烈协调组建了万州玫瑰香橙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团,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作为团长,邓烈带领他的团队,紧密结合柑橘产业,从多学科领域、全技术链条和全产业环节开展科技创新集成,帮助受援地培育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供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通过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科技特派员针对柑橘栽培管理新技术等方面下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培训实用“接地气”,农户易于理解和接受,学了就能用到生产中。培训既有现场示范,又有产前、产中、产后等系统的理论讲解,培训内容都是“干货”,给玫瑰香橙种植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科技特派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传递到企业和田间地头,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

3)研发和推广新技术,促进玫瑰香橙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万州区大力发展科技助农,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到田间地头,积极研发和推广新技术。2020年10月,由万州区果树技术推广站牵头、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参与的“玫瑰香橙产业技术体系研发”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例如,甘宁镇永胜村天奥玫瑰香橙园里的果树在种植过程中运用了“一控一防五改”的集成技术,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玫瑰香橙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控,即在9—10月通过拉枝、环割、喷施多效唑等措施控制旺长的促花技术。一防,即研发出一套冬春清园的绿色防控技术。五改,即改传统施肥为配方施肥,形成有机无机结合,大中微量元素平衡的施肥体系;改传统冬季修剪为四季简易修剪法;改施保果剂越冬为冬肥+叶面肥+控水+遮阳网覆盖的越冬防冻技术;改一次采收为分批采收,建立了果实成熟度定量评价标准,确定最佳采摘期贮藏果为11月下旬—12月上旬、鲜销果为次年2—4月;改品系为品种,选育了丽朵等品种。得益于科学的种植技术,果园年产玫瑰香橙400 t,年产值200万元,全园直径70 mm以上的果占80%以上,直径65 mm以上果占90%以上。天奥玫瑰香橙2016年被评选为重庆名牌农产品,2017年获重庆“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18年获绿色食品认证。天奥玫瑰香橙园2017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

1.1.3  取得成效

1)推动产品加工与销售贸易。随着产量提升和提高玫瑰香橙的产品竞争力,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和支持下,当地建立了两条玫瑰香橙商品化产业链,实行集中洗果包装、统一对外销售。同时,引荐国内外知名的信息传播、市场营销组织与玫瑰香橙园及基地业主果园等进行了产销对接,推进了玫瑰香橙市场销售能力。甘宁镇玫瑰香橙远销上海、深圳、南京、重庆等地区,还出口到菲律宾等国家,2020年,甘宁镇玫瑰香橙共出口15万kg。

2)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组织科技力量开展良种选优、精准施肥、节水灌溉、机械化建园栽培、信息化管理、绿色植保、营养标签等系列技术创新服务。做给果农看,指导果农学,带着果农干,培训技术骨干,向果农传授种植技术,有效促进了科技示范推广,较好地解决了种植难题。与此同时,还建立的玫瑰香橙产业技术微信群,为产业基地提供全天候指导,提高了科技服务时效性,加快了产业问题解决的实效性,带动了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例如,2019年,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邓烈研究员去甘宁镇,帮助当地玫瑰香橙协会引进新品种1个,推广新技术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3)提高产品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以科技兴业为抓手,科技特派员不断研究解决玫瑰香橙种植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玫瑰香橙品质,不断提升其品牌知名度。甘宁镇四月红玫瑰香橙园围绕“丰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这一目标,培育“万州玫瑰香橙”名优特品牌。先后被评为万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部批准建立的柑橘标准化果园和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015年,被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定为晚熟柑橘产量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也是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的“万州玫瑰香橙科技专家大院”示范基地。201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企业,2017年产品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届荣获“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果王奖”。2019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中心授予“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规范”企业。

1.2  合作社带动型模式

以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例证。

1.2.1  基本情况

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在万州区分水镇川兴村成立,川兴村是分水镇8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在帮扶单位区人武部和分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川兴村确定发展花椒产业,把它作为整村脱贫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组建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80余户农户将土地流转来种植“九叶青”花椒33.3 hm2,并建起了花椒基地、初加工厂,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花椒山,闲置的土地、荒山林地得以充分利用,随后万野山花椒专业合作社又在大地村流转13.3 hm2土地,目前共有46.7 hm2花椒园。目前,在合作社长期务工的脱贫户有8户,实现了稳定脱贫。用工高峰期能吸纳20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23户。合作社通过组织采购、供应成员花椒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社员花椒产品;引进花椒梨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花椒种植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销售社员花椒树苗、化肥等来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在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始终注重加强利益联结,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土地分片、管理分户、销售分红、利润分享“四分”模式,加强产业与农户的关联,带来发展新气象,收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双满意”的效果。

1.2.2  主要做法

1)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推出“四分”模式,即土地分片、管理分户、收入分红、利润分享,这种模式加强了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双满意”。土地“分片”,就是将合作社花椒基地33.3 hm2花椒基地按地形划分为21个管理单元,每个单元少则2 000株,多则4 000余株,化整为零,分片管理。管理“分户”,就是将21个单元分给本村有务工意愿、有技术基础的21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户,实现承包到户分散管理。农户负责除草、施肥、打药、修枝等日常管护,合作社统一提供机械、药品、肥料等,统一安排各单元管护时间节点,统一指导操作,并按每株4.5元·a-1支付管理费。收入“分红”,就是每一季采摘结束,以单元为单位兑现分红。每株产量在5 kg以下的,按照销售收入的2%分红;产量在5 kg以上的,按照3%分紅。按产量分红的激励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管护也更加精心。利润“分享”,就是合作社每年拿出部分利润对基地范围内贫困户开展慰问,实现了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2)搭建产销供对接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分水镇联合合作社建立多种销售渠道,解决花椒销售问题,随着花椒产量大增,分水镇成立了电商协会,开通了“扶贫商城”,同时还邀请网红主播现场带货,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把花椒推向网络。花椒基地利用微信让用户通过点赞的方式推广宣传花椒,吸引更多人到现场采摘花椒;组织万州知名餐饮行业与基地对接,签约长期供货协议。例如万野山花椒种植基地已与区餐饮协会、区烤鱼产业协会等形成产销对接,拓展产品市场,确保了花椒销售。

1.2.3  取得成效

1)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万野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管理责任制,推出“四分”模式,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管理效率,减轻合作社的管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扶起贫困户的斗志,增加农户的收入,减轻合作社的管理负担。“四分”模式加强了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产量与管理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使得花椒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例如川兴村建卡贫困户马世国,便是花椒基地的受益者之一。他将自家的3亩(1亩=667 m2)地流转给合作社,并被基地聘为长期务工人员,每年承包2 200株花椒进行管护,一年下来至少增收1.5万元,因花椒产业全年收入轻松过万,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花椒逐年高产、稳产,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双满意。

2)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花椒产业作为川兴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花椒树苗“落地”的同时,万州区人民武装部还带领村支两委积极解决花椒基地灌溉和道路问题,在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跟进,修建产业道路2 000 m,修建蓄水池5口。分水镇也积极从完善基础设施、协调项目融资等方面,支持村里的花椒产业发展。目前,分水镇正抓住全区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的机遇,依托万州本地调味料生产企业,力争将花椒基地扩大到上万亩规模,打造分水花椒亮丽名片。

1.3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以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例证。

1.3.1  基本情况

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万州区高粱镇庙垭村3组,是一家集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重庆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通过农业部、蔬菜基地认证,2016年12个蔬菜品种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该公司在万州区高粱镇庙垭村集中流转土地近66.7 hm2,从事商品蔬菜规模化示范种植,已建3 000 m2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有标准养鱼池6.67 hm2。按立体循环农业的生产模式把种植、养殖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效益。公司抓住市场先机,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实行农业企业工业化模式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2012年,在万州区科协的支持下,万州区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万州区金菜篮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互助模式,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建立城区蔬菜配送中心为销售平台,整合人力、财力、物力三大资源,组建产、供、销的高效、便捷服务网络。

1.3.2  主要做法

1)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自建的科普示范基地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利用“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惠农下乡”等活动,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基地同区、镇农服中心、蔬菜中心、科协和科研院所等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协作关系,借助农民技术培训中心这个科普场所,对农民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咨询等。

2)开展集约化育苗示范。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了2栋高科技育苗温室,缓解当地菜农取苗难、栽苗难、对品种不放心等压力,帮助400余栋温室种植了优良品种。同时,基地在集约化育苗的用种、用肥、用药,栽植、出苗、定植等环节建好档案,作出示范。

3)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专家指导下,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科普基地引进多功能棚膜降湿防病技术、防虫网阻隔防虫技术、遮阳网防晒降温技术、捕虫板诱杀技术、膜下滴灌节水降湿技术、生物肥地力培肥技术和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同时引进新产品在园区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并以此为平台,帮助、指导、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高新农业,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1.3.3  取得成效

1)转变了农户的传统思想观念。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断完善基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培训点、科普宣传栏。在科普示范基地已建成科普培训点200 m2,科普宣传栏10个,科普图书达70种1 300册,电脑4台、投影仪1台,音像资料200套,开办科普宣传栏43个。定期更换,宣传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等,并多次组织宣传展览和大型科普活动。通过科普基地宣传展览帮助农户转变了思想观念,提升了科学文化素质。

2)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服务能力。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邀请专家教授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通过示范和讲解,将科学知识和农业技能普及、传授给基层群众,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积极跟进仿效,从而影响到更大更远范围的群众参与科学生产,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服务能力。通过指导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带头人。

3)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公司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专家的指导下促进了基地和周边农户农业新品种的更新,并使用高新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在万州区科协的指导下在基地开展“科普示范进村入户”活动,带动农民掌握良种栽培、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1.4  项目带动型模式

以“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集群项目作为例证。

1.4.1  基本情况

《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是由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7家单位先后承担市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的50余项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步伐,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重庆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的背景下进行的。万州区龙驹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坡地多、平地少,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重庆的“贫中之贫”。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重点扶贫深度贫困乡镇万州区龙驹镇,脱贫攻坚重在“扶智”和“扶技”,扶贫集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注重科技资源在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和衔接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项目成员单位历经十余年扎根龙驹镇,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平台搭建及项目示范与推广上取得豐硕成果,为推动我国深度贫困乡镇的乡村产业发展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深度贫困乡镇产业化提供了示范。

1.4.2  主要做法

1)开创“农家科技小院”功能。首次将农家科技小院搭建于深度贫困村,科技人员及研究生长期驻村驻地研究,把实验室、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搬村上,融合多个市级平台,“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于贫困户与生产组织,解决了扶贫规划、产业实施、企业孵化等存在的“盲区”(高大上)和“短板”(不接地气)问题。

2)首创“三师入户”助贫模式。项目首创“三师入户”新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即教师助学、医师助医、农技师助收的“三师入户”方式。搭建了三峡库区道地药材绿色种植与深加工重庆市工程实验室、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学校等7个科技平台,利用平台聚集各类人才,坚持需求导向,立足万州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成员单位优先选派并组建大批科技服务专家团、驻镇驻村工作队开展科技帮扶,专家团整合实用性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模式,在科技下乡、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交互发展的有机融合。

3)创建科技创新示范村。率先将多领域科技项目进行试验及大规模集成示范,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突破了中药材绿色种植关键技术、芦花鸡生态养殖等技术瓶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攻关与大面积示范转化,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批产业升级、绿色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示范村。

1.4.3  取得成效

1)科技成果实施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项目科技成果于2013—2020年在龙驹镇实施,在科技扶贫模式、平台搭建、产业发展及项目示范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项目试验并集成芦花鸡、中药材、特色经济林果等一系列特色且成功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攻坚科技支撑体系,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重庆卫视、重庆日报、学习强国APP等主流媒体,对本成果的开展、实施效果及示范带动效果发了上百篇宣传报道。其中,“三师入户”被重庆市委办公厅作为“独创脱贫攻坚形式”典型案例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并予以推广。

2)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项目将多领域科技项目进行试验及大规模集成示范,突破了中药材绿色种植关键技术、芦花鸡生态养殖等技术瓶颈。通过实施国家和地方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50余项,建立了延胡索、浙贝母、芍药等中药材的种植,芦花鸡养殖等特色产业链,实现了多品种科技项目试验的集成示范和产业融合发展,使技术在万州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形成成熟的一二三完整产业链,对加快万州区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增强了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在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助力下,截至2020年底,形成了“500万只芦花鸡、8万头生态猪、3万亩特色经果林、1.5万亩中药材、0.35万亩茶叶与食用菌”(1亩=667 m2)的特色种养业,年新增产值超12亿元。培育新型农业主体20个,新增就万州区龙驹镇培育新型农业主体20个,新增就业1 600人,建立环境提升示范点1个,科技服务技术平台7个,吸引科技人才1 000人次,培养研究生30人,引进新品种41个,新技术54项,培训农村实用性人才1 958人。先后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8个,培育全国及重庆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市区农业龙头企业3个、入库市级科技型农业企业22家,建成2个亿元村、5个千万元组和20个百万元家庭农户。农业科技创新增强了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玫瑰香橙种植作为万州区的支柱产业,对柑橘种植相关专业的多学科技术专家需求量大,目前万州区玫瑰香橙种植主要是由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邓烈研究员和他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攻克柑橘种植难题,促进产业效益提升。万州区应大力引进和培养柑橘种植技术人才,壮大柑橘种植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推动万州区玫瑰香橙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柑橘种植示范基地。

2.2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现在农村劳动力缺乏是制约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万州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地势条件限制,果园管理机械化程度不高,果农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人工喷洒农药对果农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科技特派员可以引进果园机械化先进生产技术,通过指导和支持实施果园宜机化改造和现代智能设备添置,解决劳动力短缺、技术落实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山地果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3  种植品类结构单一

万野山46.7 hm2花椒基地全部种植“九叶青”花椒,缺乏花椒新品种选育,九叶青花椒虽品质优良,但其适种区域是600 m以下的低山区,在海拔高于600 m的高山地区,九叶青的产量表现不容乐观。万野山花椒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大,可以适当地进行适种花椒新品种的筛选、引进与推广,以满足不同消费市场的需求。

2.4  加工产业链延伸不足

目前,万野山花椒基地的花椒以初级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是将采回的鲜花椒送进初加工厂房,经过筛选打包后放入冷藏库储藏和经过烘干制作干花椒,花椒油、花椒保健品、花椒食品、调味品等普通深加工产品不足,加工转化增值率偏低。花椒加工是以基地里的初加工厂房为主,没有深加工企业,处于设备差、档次低、产品少的低水平状态,需加快引进培育花椒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花椒产业链条,增加花椒附加值。重点建设以“保鲜花椒、干花椒、花椒油”三条生产线为主的企业,进行花椒产品后期开发,增加花椒加工产品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

2.5  技术集成应用较分散

该模式是以科技项目为单位,比较分散,没有能够整体统一地将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产业生产,同时农业从事者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科研基金供给不足等导致了科技项目带动型模式发展受到限制。

3  对策建议

3.1  健全体制机制

健全体制机制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能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在《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进行过程中,就具有较为健全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机制。1)以中央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文件为指导,以万州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万州区龙驹镇产业助脱贫的方向和目标。项目成员单位搭建田间“农家科技小院”,搭建研发平台,利用平台优势聚集高层次人才、“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创建研究生田间培养模式等。各领域的科技人才将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推广和应用,试验并集成一系列特色且成功的全产业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助脱贫科技支撑体系。2)以科技人员为媒介建立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将多领域科技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试验及大规模集成示范,以转让、入股、咨询等形式进行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在万州区乡村产业领域的应用进程。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以当地农产品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3.2  进一步完善模式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科技支撑模式。甘宁镇玫瑰香橙园采用的是以科技特派员带动型模式为主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组建科技特派团,在产业发展中,从多学科领域、全技术链条和全产业环节开展科技创新集成,提供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带动作用,通过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金菜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农户”的主要形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高新农业,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在万州区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支撑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实现科技支持乡村产业的有效化,促进万州区乡村产业有序发展。

3.3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不论是合作社带动型模式还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从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方面看,虽然万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梳理不断增加,但针对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难以依靠农业科技服务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方面看,万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由一些龙头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形成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力量逐步增强,但其发育仍不充分,当前提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内容仍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需求,难以支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州区需着力提高科研机构、高校农业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与服务能力、加强科技服务资源统筹配置、提升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和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环境等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和支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模式建议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