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建在北京

2022-05-22刘有鱼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种质植物园资源库

刘有鱼

互联网平台上,关于国家植物园的选址问题以及“迁地保护”的实际效果问题等,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存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主要对两个问题表示质疑,一是北京是不是最适合的地方?二是“迁地保护”的有效性是否已经得到了时间检验?

对于老百姓来说,国家植物园除了观光旅游赏玩之外,还有哪些科学方面的意义,其实并不清楚。另外,公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等信息也有更多了解的需求。

就以上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植物园(北园)执行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贺然、国家植物园南园(中科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以及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世伟,进行一一解答。

从大的层面来说,建国家植物园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夙愿。

新中国成立之初,关心生态建设、植物园建设人士提出建新中国国家植物园,但彼时经济条件不支持,建设植物园只能靠科学家们的理想支撑。

在随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北京植物园很多地块挪作他用,科研人员流失,园中部分珍贵植物也不知所终,植物园的建设可以说完全停顿。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植物园植物所的科研力量提升,研究团队日益强大,各地开始建设植物园,植物园进入良性周期。再往后,生态文明被提到国家层面,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全民共识,在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启动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赵世伟表示,国家植物园的整个建设历程,可以说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而建国家植物园,更在于其科学方面的意义,它也是自然保护的重要科学手段。

机构数据显示,全世界受到灭绝威胁的植物物种数量超过30%,以我国现有高等植物3.7万种计算,超过1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如何拯救这些植物使之免于灭绝?建设完备的自然保护和国家公园体系是重要方式。此外,迁地保护也可以对野生植物进行挽救,使之在“人工避难所”里得到保护、扩大种群个体,摆脱灭绝的威胁。

国家植物园代表着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是保育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和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的象征。

网上有声音称,从地理条件来看,纬度偏高、雨水偏少,户外可栽培并使之生长良好的植物种类很有限,养护的成本也会很高。而建国家植物园选址首先要从有利于种类繁多的植物在户外自然生长的角度考虑,北京与昆明、南宁等地相比,本土植物物种数不算很多,并不是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2022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园科普馆正式开放。

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以北,中轴路两侧种植的楸树。

叶建飞认为,对植物园的功能理解有偏差是导致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植物园的功能包括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以及植物的可持续利用等,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将使植物园的功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北京有相对集中的科技资源,保护与科研的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备。

北京植物园多年来的建设工作也为国家植物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北京进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先行先试,能够为国家植物园体系探索一条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为后续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本。植物园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指示物。国家植物园的建成,也能够为作为大国首都的北京提供一座与之匹配的国际一流植物园。

贺然则表示,建设国家植物园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国家植物园是国家的象征,具有国家代表性,是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环境生态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国家植物园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而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所以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不仅符合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也符合国际惯例。

科学研究是国家植物园的首要功能。建设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的中国策略。

在一般游客的印象中,植物园与公园属性差不多,具有观光游览的作用。“国家植物园与普通的植物园不同,更不是公园。它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在学术研究功能基础上。”叶建飞认为,科学研究是首要功能,如果没有科学研究,植物引种栽培技术、植物资源发掘等工作便无法完成,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迁地保护策略也会切不中要害。

至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的理解多认为是针对动物。比如如何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与人类相处,或者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忽略了植物多样性是动物多样性的基础。国家植物园建设,可以为北京本地的野生植物保护提供支持,为城市恢复地带性植被提供支持,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环境。

至于国家植物园如何实现引种和迁地保护目标的功能,专家称,迁地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引种,不只是把植物从一个地方挖来栽培到植物园或在植物园进行种子繁殖,这种引种并未将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留下来,一般只保护了一个物种的少数几个个体。迁地保护主要是针对濒危植物开展,必须注重保护成效,要尽可能地保护其遗传多样性、重要性状的多样性。

迁地保护包括引种、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等。而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区域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其中包括利用温室和冷室分别引种的热带及高山植物。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是为国家植物资源安全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规划建设中的标本馆二期则是为采集和收集标本作基础保障,计划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覆盖中国100%的科、95%的属。实现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全覆盖,并充分代表全球植物的多样性。

国家植物园秋色。

楸树原产中国,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

国家植物园作为国家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要理解国家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的意义,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

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认为,国家植物园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储备库,通过广泛引种和资源收集,在活植物物种数量和种质资源(包括种子、离体组织、DNA等)储备上达到领先水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资源植物研发、大农业育种和乡村振兴。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植物种质资源库不仅涵盖重要资源植物和濒危植物,还覆盖代表植物多样性、未来在大农业发展上有重要价值的种质资源。

汪小全表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首先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食物。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目前我国很多农产品依赖进口,比如大豆、饲草等,如果不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和保护,就可能在基本生存问题上被“卡脖子”,这将给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迁地保护主要是针对濒危植物开展,必须注重保护成效,要尽可能地保护其遗传多样性、重要性状的多样性。

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指出,没有植物就没有生命,地球的运转和我们的生存都依赖于植物。

植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创新、适应和复原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全球超过30%的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很大程度由土地利用转型、过度开发、外来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导致。在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在公众层面形成共识。植物园,以及在其中工作的“植物人”是植物与人类之间的桥梁,化解部分植物物种的危机。

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结合为主要方式,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支撑的就地保护,和以国家植物园体系支撐迁地保护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实现互补和全覆盖,为国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既然如此重要,国家植物园如何实现科学传播功能?

在国家植物园揭牌当天,有游客表示,小时候很多常见的植物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了,通过国家植物园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唤醒大家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见识到更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

游客关心的问题正是国家植物园另一项重要功能,即科学普及和园艺展示的功能。

据了解,国家植物园每年将举办四季不断线的花展。

同时,每年将举办上百场科普教育活动,向广大的青少年传播中国植物故事。

国家植物园拥有亚洲最大植物标本馆:目前已收集各类植物1.5万余种(含品种),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拥有国内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队伍和平台,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园全新的科普馆展厅面积1500余平方米,共分为序厅、主展厅、一层临展区、二层植物画展区和儿童手工教室五部分。科普馆以活体植物、植物标本、植物科学画、科普视频、展板等形式,展现植物科学知识。

通过国家植物园,让人们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充分认识它们的重要性,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推广宣传队伍中,这也是科技传播的一项重要方式。

◎ 来源|科技宣传文化资源库

◎ 图片|国家植物园官网

猜你喜欢

种质植物园资源库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基于SSR 标记和表型性状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研究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游中山植物园